千年疑團周朝建立後,討伐東夷的商朝主力軍哪去了

牧野之戰是繼遠古時期的黃帝炎帝與蚩尤的涿鹿之戰後,有文字記載的第二次神州大戰。涿鹿之戰是中華三祖擺開陣勢發動的一次戰役,原屬蚩尤九黎部落一方的炎帝歸順黃帝,黃帝部落勢力雖然大大增強,那場爭霸戰爭仍打的異常艱難。黃帝一方險些輸掉。而牧野之戰,從後人角度看來,實在是有點不公平的。古老的周部族聯合其他這片土地上的小部落,趁商王朝主力陷於與東夷的戰爭,果斷髮動侵略。牧野之戰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兩代人蓄謀已久佈下的局,最後憑藉微弱的優勢取得勝利。紂王帝辛自焚鹿臺,殷都朝歌被破賊寇肆虐,周朝堂而皇之的建立成為天下共主,討伐東夷的商人主力軍哪去了?

千年疑團周朝建立後,討伐東夷的商朝主力軍哪去了

牧野之戰爆發前夕,約公元前1076年,作為嫡子的辛在帝乙死後即位,稱“帝辛”。青年時期的帝辛算得上頂尖人物,能文善武,外加帝子身份,真乃時代的弄潮兒。《史記·殷本紀》記載“其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殷商傳至他這一代時,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外有諸侯壯大虎視眈眈、東夷時常犯境,內有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和貴族奴隸之間的矛盾尖銳。

帝辛即位先永懷柔和強硬兩個手段安撫好內部貴族,再興兵動武,以赫赫戰功震懾宵小。與東夷一戰,俘獲上百萬的夷人作為奴隸。西部的周部族蠢蠢欲動,帝辛和上代商王帝乙看在眼裡,採取了一定的抑制手段,例如周文王姬昌就被囚禁過一段時間,後因姬昌臣屬獻上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才得以釋放。

千年疑團周朝建立後,討伐東夷的商朝主力軍哪去了

東夷是心腹大患,西伯侯姬昌的周是疥癬之疾,因而兩代商王都選擇敲打周人,沒有大動干戈。所以周人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先伐犬戎和密須,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再攻黎國和邘過接連獲勝,最後一戰攻取崇國。商朝西部盡是周人天下。這些都是姬昌被釋放後乾的事。

姬昌死後,姬發勵精圖治,繼續隱忍不發,利用眾多小國的不滿憤恨,將其擴大至整個商朝內外。帝辛看著姬發如此作為,以為他們不會作亂,便放心派出主力軍隊前往東部平叛。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姬發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竟與各諸侯會盟來犯。

殷都朝歌收到叛軍來襲的訊息時,反商聯軍已經差不多兵臨城下,用措手不及來形容帝辛等商人是再合適不過。帝辛以守城精兵為骨幹,奴隸戰俘為基層,發放精良武器,浩浩蕩蕩奔赴牧野決戰。當時是戰車無敵的時代,而商軍的戰車全被調到東部,商軍士氣、戰車和精兵等被碾壓,所以不出意料,兩軍交戰商方一觸即潰。

千年疑團周朝建立後,討伐東夷的商朝主力軍哪去了

被冠以紂王惡名的帝辛自焚鹿臺,後又被周武王姬發用“輕呂”刺穿其頭顱,並砍下示眾。忠於帝辛的貴族大臣被押解回周朝都城,作為人牲被殺死。周人的勝利實在有點僥倖在裡面,稍不留神就會萬劫不復,大敗而歸。周朝建立,直接統轄的土地卻僅一小塊,東部地區商人勢力依舊十分強大。

為了安撫商人,姬發分封帝辛之子武庚於殷,建立殷國(東征大軍也在這),有許多忠於商的夷人部落和方國在殷國周圍。周武王也不想留下個這麼大的定時炸彈在那,但發兵征伐勝算實在太小了,只能聽之任之,先安撫好。前面說到商朝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尖銳,正因為如此,討伐東夷的商人主力軍未能調轉刀口殺向周人。

周武王生前派自己的親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三人在殷國附近建立邶、鄘、衛三國以監視商朝殘餘勢力,史稱三監。但用處不大,姬發死後沒多久,武庚就帶領早已策反的三監和東夷方國反周。幸好有周公旦在,歷經三年,費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表面上說是消滅了,其實商人依舊是周王朝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千年疑團周朝建立後,討伐東夷的商朝主力軍哪去了

不過周公也不是沒辦法,他選擇分化融合的分封措施,這才將商朝徹底埋在了過去。

後話:西周、東周、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是僅有的昔日商王朝國家(商人血脈和繼承殷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