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康熙視吳三桂耿精忠為死敵,為啥善待尚可喜並賜了一個字?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三藩之亂”是康熙皇帝的一大心病,耿精忠反叛後又歸降清廷,最後被凌遲處死,吳三桂也沒有得到善終,三藩之中,康熙對尚可喜賜了一個什麼字?

清代平南王尚可喜家鄉是遼寧海城,有一段時間,對《康熙王朝》中的情節表示強烈的不滿。認為劇中描述的康熙初年召見三藩及尚、耿兩王去雲南與吳三桂串通一氣並稱兄道弟、表示聯手叛亂一事純屬無稽之談;尚可喜並未跟著吳三桂提出撤藩;尚之信反叛後隻身投叛王輔臣並被其子王吉貞所殺一事也是捏造的。

三藩之亂康熙視吳三桂耿精忠為死敵,為啥善待尚可喜並賜了一個字?

那麼歷史上,尚可喜是否真的參與叛亂?康熙皇帝對待這一“藩”又是什麼樣的態度?

電視劇裡,吳三桂發動叛亂的直接原因是康熙帝的撤 藩。而在這之前,順治十二年十月,尚可喜就多次表示要隱退。理由大抵有子女多啊,身體有病啊,但是並沒有得到朝廷的批准。在

其實,將吳三桂挑起的這次叛亂稱之為“三藩之 亂”是不準確的,因為當時尚可喜是尚藩之主,而尚可喜自始至終沒有參與叛亂。康熙十年,尚可喜又一次上疏康熙皇帝,請求交出兵權,表示自己已經效力邊疆39年了,想讓自己的兒子尚之信暫時接管軍務。在康熙十二年時,尚可喜又一次上疏康熙帝:“方今四海昇平,臣年已七十,精力就衰,正退耕壟畝之日。伏念太宗皇帝時曾賜臣以遼東海州及 清陽堡等地。今乞準臣仍歸遼東安插。”對此,康熙帝表示讚賞,並且在康熙十二年三月批准了尚可喜的請求。

三藩之亂康熙視吳三桂耿精忠為死敵,為啥善待尚可喜並賜了一個字?

從歷史的脈絡上來看,尚可喜是主動交出兵權的,根本沒有造反一說。有人說,尚可喜之所以這樣選擇,全是因為聽從了身邊謀士金光的建議。金光曾說:“王已位極人臣,恩寵無以復加。樹大招風,朝廷對王很不 放心,歷來外姓封王沒有能長久的。莫如交出兵權, 回遼東養老。”

三藩之亂康熙視吳三桂耿精忠為死敵,為啥善待尚可喜並賜了一個字?

既然尚可喜早就真心決定歸老遼東, 所以他就沒有必要對康熙帝的撤藩產生不滿,也就 沒有必要追隨吳三桂叛亂了。

再者,吳三桂叛亂後,尚可喜一直不為吳三桂所利誘,堅定地站在清朝的立場上。在這裡,不得不說,尚可喜的老辣。

康熙十三年四月,尚可喜把吳三桂派來勸他叛清的使者二人及約他起兵叛亂的書信一同解往北京,報告朝廷,向清廷表明心跡。這樣的舉動,讓康熙皇帝龍心大悅,怎麼能不對他信任有加?

康熙十五年,面對“粵東十郡,竟失其四”,朝廷援兵遲遲未到的殘酷現實,尚可喜就在府中後樓準備了薪柴,以便廣州不守時以死報效清朝。同年,尚之信 接受吳三桂偽號,炮擊清軍兵營,病中的尚可喜知道後,痛心疾首,“投繯自盡”,幸被人救下。

尚可喜愛惜自己的羽毛,可以說一輩子的好名聲都毀在尚之信手裡了。

後人將尚藩也列為造反的一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尚之信,他殺了父親尚可喜的謀士金光,炮擊了清軍兵營。其實,尚之信之發動兵變,尚可喜並不知情。否則,他不會氣憤交加,企圖上吊自盡。

三藩之亂康熙視吳三桂耿精忠為死敵,為啥善待尚可喜並賜了一個字?

其二,尚之信雖然是尚可喜的長子,但他代表不了尚藩。康熙十五年十月以前尚可喜一直是尚藩的主宰。而尚可喜在康熙十三年就上疏康熙皇帝說:“臣眾子中惟次子都統尚之孝律己端慎,馭下寬厚,可繼臣職,至於軍機事宜,臣雖衰老,尚能指揮排程,斷不致有誤封疆。”

看出來沒?尚可喜已經看出長子尚之信不靠譜,換了次子來掌管軍務。尚可喜的 長子尚之信 , 清朝史書中稱呼尚 之信皆是“ 俺答公 ” , 尚 之信 是順治 皇帝 的 結 義兄弟 , 性嗜 酒善殺 , 脾氣暴躁; 尚 可 喜幕僚金光等 人都不滿 尚之信平素行為 , 尚 可喜也怕 其死後藩 內 不 穩 , 所以才上書皇 帝改 立次子 尚之孝 為繼承人 。

三藩之亂康熙視吳三桂耿精忠為死敵,為啥善待尚可喜並賜了一個字?

康熙皇帝也確實下令,尚之孝襲平南王。在吳三桂叛亂期間,無論是尚可喜,還是尚之孝都沒有參與叛亂,反而堅定地站 在清朝的一邊,抵禦叛軍。

清代史書對平南王尚可喜的評價都極好, 吳三桂叛於雲南 , 致書尚可喜起兵響應 ,但尚 可喜忠 於清朝信念堅定 , 毫無造反之心。 他雖年過古稀仍坐鎮廣 東 從容指 揮軍 隊平叛 , 康熙皇帝 加封其為 平南親王 。

三藩之亂康熙視吳三桂耿精忠為死敵,為啥善待尚可喜並賜了一個字?

當駐守廣州的尚之信和吳三桂合流,奪取了廣東最高指揮權,並將自己的父親尚可喜囚禁在平南親王府裡。尚可喜悲恨交加,想以自盡的方式表示對清朝的忠心,後被人救起。也就是在那一年,尚可喜臨終前穿上皇太極御賜的官服,對著北方叩頭,嘴裡唸叨著愧對先皇的賞識和栽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七十三歲。

康熙帝聞之非常感動,賜尚可喜為“敬”,以表示對這位平南王的敬重。尚之信叛清後,吳三桂索重金助餉,因此心生悔意。又見甘肅王輔臣、浙江耿精忠先後降清,遂於康熙十五年 (1676) 十二月初九遣使乞降。康熙帝令他將功贖罪。但他以後又反悔和拒不執行朝廷的命令,康熙帝於十九年 (1680) 下旨將其逮捕,縛送北京,隨即賜死。

後來,康熙在平定叛亂後,於康熙二十年下旨把尚可喜葬於其家鄉海城,並派兩名四品、五品官佐領守墳。

綜上,尚可喜和吳三桂、耿精忠還真不是一回事。尚可喜的舉動,為臣實現了“忠”,為人也不失為“誠”,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