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步兵黑科技,用過的都說好,盟軍士兵直呼:真香

第一次世界大戰,雙方以塹壕戰為主,強調步兵武器的遠射程,大威力,50米以內的近距離交戰又催生了大量衝鋒槍的興起。

但是在後來的戰鬥中,發生在400米以內的戰鬥越來越多,步槍威力太大,射速太慢,衝鋒槍射程又不夠,在這個火力空檔裡,各國通常是以輕機槍覆蓋。但是較少的數量,和龐大的彈藥消耗,顯然不是特別的划算。

並且步槍彈和衝鋒槍使用的手槍彈,兩種不同的彈種給後勤帶來的壓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各國為了實現彈藥統一化,在30年代,便展開了對突擊武器的研究,把步槍和衝鋒槍的優勢合二為一。

也就是說,德軍步兵不必再同時裝備MP40、毛瑟98K和MG34輕機槍,只需要裝備一款突擊步槍,便能將常見的交戰距離全部覆蓋。

如果採用當時的步槍彈藥,連發狀態後坐力大的難以接受,精度基本沒有,重量也不適合步兵攜帶,受限於當時的技術,這一設想難以實現,直到德國人雨果·施邁瑟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實際意義的突擊步槍,這一現象得以改變。

這款步槍便是我們津津樂道的Stg44突擊步槍。

在向希特勒展示這一新式武器時,希特勒認為該槍射程過近,不足以替代輕機槍,彈藥又無法使用大量庫存的毛瑟步槍彈,連發帶來的彈藥消耗也是驚人,於是被希特勒否決。

苦心研發10餘年,被最高元首直接否決,讓人難以接受。好在軍方認識到這是個好東西,便以MP-43/MP-44(衝鋒槍的編號)的名稱,通過了元首的批准。

在隨後到來的庫爾斯克戰役中,MP-43表現突出,士兵們讚不絕口,強烈的呼聲讓元首注意到了該武器的優越性,再加上使用的彈藥仍是7。92毫米,只是藥筒縮短三分之一,生產線很容易就能滿足改裝要求。元首下令,大規模裝備,並命名為Sturmgewehr44(簡稱StG-44)。

Stg44使用的7。92X33毫米短彈,也被稱為中間型威力槍彈。由槍械設計師胡戈·施邁瑟設計,裝藥量由47格令(約3克)減至24。6格令(約1。6克),彈頭重由198格令(約12。8克)減至123格令(約8克)。減少的裝藥成功解決了連續射擊時過大的後坐力問題,解決了制約突擊步槍發展的瓶頸問題。

德國軍方計劃用Stg44取代步兵班的步槍、衝鋒槍和輕機槍,但是頹廢的戰況已經不允許德軍完成這一改變。1944年到1945年間,在原料缺乏的情況下,該槍生產了40多萬支。

這些Stg44主要裝備東線和西線的德軍精銳步兵,死守卡昂的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師就大量裝備,保衛柏林國會大廈的黨衛軍同樣清一色裝備了該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