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道忘憂有杜康”,“杜康”是何許人也!

曹操在《短歌行》中感慨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白居易在《鏡換杯》中也提到:“茶能散悶為功淺,萱縱忘憂得力遲。不似杜康神用速,十分一盞便開眉。” “杜康”真的是個好東西,我們也知道這裡用“杜康”來代指酒,而在我們大概的印象中“杜康”大概就是第一個造酒的人,所以用他的名字來代指酒。

“總道忘憂有杜康”,“杜康”是何許人也!

在歷史上,杜康這個人的真正身份是什麼呢?因為歷史久遠,關於杜康的身份一直存在著爭議,大概流傳著兩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杜康是軒轅皇帝在位時期的一位大臣,他的工作職責就是管理糧食。據說杜康任職期間,部落聯盟之內的糧食除了日常需用,漸漸出現了過剩的情況。當時人們把糧食儲存在山洞裡,但山洞裡貯藏效果並不理想,時間一長,糧食黴爛變質的情況開始出現。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杜康就開始苦苦琢磨到底該怎麼更好地儲存糧食。有一天,他路過幾棵枯樹,發現這些樹外形十分粗,裡面的樹幹已經空了。於是他就靈機一動,覺得這些乾燥的樹幹也許是貯存糧食的好地方,應該沒那麼容易黴爛。

於是,他就真的把糧食全都倒進了樹幹。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去森林裡去檢視那些糧食,竟然發現就在那些儲存糧食的枯樹附近,橫七豎八地躺著不少兔子、野豬等野生動物,並且全都一動不動的,跟死了一般。杜康很疑惑,走近前去看了看。這個時候,他才發現原來那些貯存糧食的樹幹上裂開了幾道縫,縫隙當中滲出了不少的水。

看到那些水,杜康恍然大悟,那些動物應該是舔過這種水之後才倒下的。於是他馬上就對那些水產生了好奇,並且湊過去聞了一下,一股香氣撲鼻而來。也是好奇心的驅使,杜康用手沾著品嚐了一下,入口之後便覺得非常清爽。

“總道忘憂有杜康”,“杜康”是何許人也!

於是他專門找來一個器具,從枯木的裂縫當中來接那種清香的水,並帶回不少給部落裡的人們一一品嚐。大家品嚐之後,都十分驚喜,因為感覺到味道清香又醇厚。從那之後,這種清香醇厚的水便逐漸地被推廣開來,成為了百姓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飲品。

在杜康的這重身份當中,他是一個管理糧食的大臣,酒這種古老的飲品就是這樣被杜康歪打正著順帶發明出來的。

關於杜康身份的第二種說法呢,說他是夏朝歷史上的一位國君。與第一種說法相比,這種說法是有史籍方面的依據的,《史記》和《說文解字》當中都有記載。其中《說文解字》當中是這樣記載的:

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也。

按照記載當中的意思,這裡的少康便是杜康,夏朝歷史上的第六位君主,夏禹的五世孫。據史料記載,由於他的父親在位時期“有窮國”的首領后羿和夏朝的大臣韓卓發動了叛亂,並且奪取了夏朝的政權,所以少康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是跟隨著他的母親在商丘之地長大的。直到後來,他在外祖父及諸侯的幫助下,才成功奪回了政權,成為了夏朝歷史上第六位國君,並開創了“少康中興”的盛世。

“總道忘憂有杜康”,“杜康”是何許人也!

另外,根據《說文解字》當中的記載,當時杜康釀造的是“秫酒”。所謂“秫酒”指的便是用“秫”這種具有粘性的穀物釀造出來的酒,做出的酒品質特別好。據研究,“秫酒”很可能就是高粱酒。那杜康具體是在什麼時候釀出酒的,就不得而知了。

“總道忘憂有杜康”,“杜康”是何許人也!

而且除了酒之外,上面也提到,簸箕和掃帚這兩種實用的器具也是杜康發明出來。看來在這重身份裡,杜康也跟上古時期很多的明君一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發明家。

關於酒這種古老飲品究竟是誰發明的,其實迄今為止並沒有一個定論。除了杜康造酒之外,民間還流傳著皇帝造酒、堯帝造酒這些說法。關於這一點,到了宋朝已經是一個謎了。宋人高承在他所注的專門探究事物起源的著作《事務紀原》當中便提到了:

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

“總道忘憂有杜康”,“杜康”是何許人也!

另外,從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來看,早在夏朝時期,洛陽地區就已經有酒器出現了,殷商時期也出現了“酒池肉林”的說法。此後,到了西周時期,周武王便認為在殷商滅亡的諸多原因當中,飲酒過多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正因如此,周公旦便專門頒佈了《酒誥》,提醒周人要適量飲酒,有禮節地飲酒。透過以上的這些實打實的證據,我們至少能夠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杜康作為釀酒的始祖,他的生活年代應該不晚於夏商這兩朝。好了,關於這個話題,光哥就跟大家聊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