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皇帝在民間選淑女,陳子龍率先反對,引起妒忌告假回鄉!

前言

弘光皇帝有一次在江南民間選淑女,陳子龍率先反對,他在疏文中不客氣地批評道,君主要復興大業,必須身先士卒,現在國家陷於危難,皇宮內卻歌舞昇平,讓他感到寒心。他誠懇地建言獻策,希望改善弘光朝廷的政局。

弘光皇帝在民間選淑女,陳子龍率先反對,引起妒忌告假回鄉!

軍事經驗

錢栴是浙江嘉善的舉人,是陳子龍和夏允彝的好友,也是侯家的朋友。他受任職方郎中,負責江浙城守。他經過實地考察,撰寫了《城守籌略》一書。他反對大部分官員“借虜平寇”或“借寇平虜”的幻想,主張起義軍和清軍一併打擊。

他分析了東晉和南宋的生存經驗,以巨大的篇幅展現了明朝的軍事經驗,從政治上和戰略上探討了眼前的“防禦戰爭”,多是實用的細節,輔以詳細的插圖。他的兒子錢默剛剛去嘉定任縣令,將他的書付印刊刻,分發給他的同僚和江浙各地官府。徐石麒擔任右都御史,之後升任吏部尚書。吏部為六部之首,徐石麒向朝廷提出了七條整治官場的策略,涉及確定官制、端正士風、嚴明賞罰、消除黨爭等方面。

弘光皇帝在民間選淑女,陳子龍率先反對,引起妒忌告假回鄉!

他這樣做,針對的問題之一是弘光朝廷的官場混亂。皇帝之下,宦官、寵臣、外戚、軍鎮的關係錯綜複雜,各為自己謀利益,賣官鬻爵成風。當同僚請徐石麒提拔自己的門生時,徐石麒很驚奇,以前這種事都是私下聊,現在已經堂而皇之地公開談論了。楊廷樞也接受了任命,擔任翰林檢討,兼兵科給事中。

當蘇松巡撫祁彪佳邀請多位鄉紳商議賦稅事宜時,其他人等得不耐煩逐漸散去,只有楊廷樞一直等到祁彪佳出現。他希望為新朝廷貢獻一己之力,光復明朝的天下。不過,還是有人拒絕了徵召。黃淳耀收到錢謙益的信,信中邀請他到南京就職。在他看來,這是束縛人的牢籠。他的父親命令他寫文章祝賀錢謙益升官,他才寫了一首五言長詩,並拿出珍藏已久的婁堅先生手書的陶淵明《歸去來辭》長卷,一併捎給了錢謙益,表明自己無意仕進的決心。

弘光皇帝在民間選淑女,陳子龍率先反對,引起妒忌告假回鄉!

入朝為官

夏允彝之前去南京與史可法共商恢復大計,聽說南京臣子擁立福王后,他回到了家鄉松江。他接到吏部考功司主事的任命,卻聽到女兒夏淑吉悄悄對他說了一句:“君相失德,東南必敗。大人勿汲汲亂朝,徒取覆沒。”加上他的母親剛剛去世,丁憂期未滿,他決定不去赴任。同時,夏淑吉在侯家的老家龍江村建了幾所房子,以備將來不時之需。從未做官的岐曾也拒絕了邀請。

他與蘇松巡撫祁彪佳會面時,祁彪佳推薦他入朝為官,他婉言謝絕了。作為當初簽名驅逐阮大鋮的復社成員之一,他很清楚,如果去南京,面對重新得勢的阮大鋮,必定陷入被動。當他的朋友應邀奔赴南京時,他走筆勸誡,一氣之下要與之斷交。峒曾也收到諭旨,福王任命他為通政司左通政,正四品,掌管收受奏章文書。他猶豫了很久。自從葛隆村遇劫落水後,他的精力大大損耗,腳瘡再次發作,幾乎無法下地行走。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當初,福王登基的訊息傳來,不少讀書人表示質疑。峒曾的態度則很明確,國不可一日無君,只希望朝廷選拔賢良,不要收納結黨營私的臣子。

弘光皇帝在民間選淑女,陳子龍率先反對,引起妒忌告假回鄉!

顯然,他的這點希望也落空了,他不斷聽說弘光朝廷昏庸無度,正直的同僚遭受排擠。眼見天氣大旱、農業歉收,居然沒有一位官員關心這件事。他用“相煎欲死”形容朝政,感到弘光朝廷的政治糾紛比明朝末年更嚴重。

他想起《論語》中的一句話,史官周任說過,“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在國家大廈搖搖欲墜時,並不是只靠幾根柱子就能支撐起來。侯峒曾做不到享受著國家的俸祿卻無視國家的危難,換句話說,他寧願不拿國家的恩惠,也不承擔國家的危機。七月,他上疏表示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以身患重病為由,委婉拒絕了朝廷的任命。雖然不接受任命,但他依然關注朝政,向在朝的朋友表達自己的意見。

在處理降臣的問題上,他認為崇禎皇帝殉國時沒有為國盡忠的臣子都是苟且偷生,投降李自成謀求官職的更是罪不可赦。當初被困在北京城的明朝臣子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投降李自成,在新朝為官,但要接受李自成的唾罵;二是不投降,不接受官位,但會被降罪,追繳財產。絕大部分臣子選擇了第一種。

弘光皇帝在民間選淑女,陳子龍率先反對,引起妒忌告假回鄉!

殉國

不願意做以上兩種選擇的,只有殉國一條路。他們也是極少數真正為國擔憂的官員,曾經積極組織兵力抵抗,或者為皇帝出謀劃策。城破之時,共有二十一名崇禎朝的臣子選擇了自殺殉國,這個數字在世人看來相當慘淡。殉國的二十一人中,至少五人是峒曾的同僚和朋友,他們是內閣大學士範景文、戶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倪元璐、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兵部郎中成德,以及好友詹事府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馬世奇。

弘光皇帝在民間選淑女,陳子龍率先反對,引起妒忌告假回鄉!

峒曾為友人的死而悲傷,但也認同他們的選擇。他知道,當初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時,如果他也在北京為官,勢必會和朋友們一樣選擇殺身成仁。面對北京的陷落和崇禎皇帝的自盡,身在南京的徐石麒說:“徒死無益,當圖報仇,然後見先帝於地下耳。”報仇、反擊,侯峒曾的朋友圈子大多抱有這樣的想法。

不久,侯峒曾收到了徐石麒從嘉興寄來的信。原來,徐石麒的七項條陳妨礙了朝廷權貴的利益,大多數沒有采用。有一名太監向他推舉自己的門生去吏部任官,他憤怒地拒絕,並上奏皇帝,結果福王採取了與天啟皇帝一樣的應對策略,不理睬,不迴應。另一名官員花了上千兩銀子賄賂太監,得以留任南京、免於外調,徐石麒知道後質問太監,結果太監說這是皇帝的旨意,並且誹謗徐石麒抗旨不遵。徐石麒又憤恨又無奈,乾脆稱病辭官,回到老家嘉興。徐石麒在弘光朝廷待了三個月,陳子龍比他更短,只待了兩個月。

弘光皇帝在民間選淑女,陳子龍率先反對,引起妒忌告假回鄉!

結尾

兩個月裡,陳子龍接連上疏三十多份,內容涉及兩淮和荊襄一帶的軍事防禦、勸諫皇帝勤勉定志、指陳黨爭的弊端、批評馬士英重用阮大鋮、反對皇室選淑女擾民,等等。不過,他的建議大部分沒有被馬士英採納,反倒引起同僚的嫉恨。當清兵渡過淮河的訊息傳來時,皇宮裡還在忙著選淑女。他感慨了一句“時事必不可為”,直接告假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