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考狀元很容易,最終殿試只有5人,名垂青史太簡單了!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想要一朝飛黃騰達,寒門子弟只能透過科舉考試當官,由於古代錄取進士的名額有限,因此古代科舉考試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沒有一定能力是根本沒辦法考取進士的。而狀元作為皇帝殿試欽點的第一名,古往今來那更是鳳毛麟角,因此大家肯定會認為古代狀元很難考。但是實際上,在中國的五代十國時期,考生的競爭壓力是想當小的,甚至在最終殿試的時候只要擊敗4個人就能夠當狀元,名垂青史簡直太簡單了,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五代十國考狀元很容易,最終殿試只有5人,名垂青史太簡單了!

原來在五代十國時期,由於朝代更換頻繁,因此願意考試的考生人數大幅減少。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中原五朝進士的錄取情況,據《舊五代史》記載,在朱溫剛剛建立後梁的時候,他下令科舉取士,當時進入殿試的考生總共有157個人。

五代十國考狀元很容易,最終殿試只有5人,名垂青史太簡單了!

那有人就會說了,難道157個人還不多嗎?這裡我們就不得不來介紹一下唐代的科舉情況了。據《唐摭言》記載,在唐朝開元年間,每年進入殿試的人數大約在900人左右,這樣對比一下大家就能夠知道在五代十國時期考個狀元是多麼容易了。

而且還有一點,那就是朱溫所接見的這157個人實際上包括明經、明法、三禮等各科的考生,而且並不是所有科目的考生都是競爭對手,有的人可能只是到現場去當觀眾。因此後梁時代的這次科舉考試只錄取了18名考生,而當年的狀元崔邈只需要戰勝17個人就能夠名垂青史了,比起唐朝的考生們來說簡直不要太容易。

五代十國考狀元很容易,最終殿試只有5人,名垂青史太簡單了!

而到了後周時期,皇帝柴榮曾經下達詔令,嚴格規範進入殿試的考生數量和質量,並且要求對地方官選送的人才進行嚴格把控。儘管當時參加考試的有300多人,但是最後柴榮也只錄取了10個人作為進士,雖然現在我們無從知曉當時的當科狀元是誰,但是毫無疑問,他只需要戰勝9個人就能夠當狀元了。

五代十國考狀元很容易,最終殿試只有5人,名垂青史太簡單了!

那有人會問了,那麼其他國家是什麼情況呢?這裡我們來拿江南實力最強的南唐來說,在五代時期,南唐可以算得上是江南的一個大國了,並且經濟文化也十分發達。然而南唐總共舉行了17次科舉考試,總計才錄取了93名考生,也就是說平均每年只錄取5人左右。這就意味如果你當時出生在南唐參加科舉考試的話,只需要在殿試的時候戰勝4個人就能被皇帝欽點狀元而名垂青史了。大家對此是不是感到十分意外呢?原來五代十國的狀元水分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