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山夫婦迴歸中土,為啥殷素素寧死不迴天鷹教,非要上武當山?

張翠山一家三口乘坐木筏從冰火島回來,恰好趕上天鷹教和武當崑崙崆峒峨眉四派幹仗,雙方暫時罷鬥,四大派逼問金毛獅王謝遜和屠龍刀的下落,俞岱巖使了緩兵之計。俞蓮舟道:“這事牽連既廣,為時又已長達十年,一時三刻之間豈能分剖明白,這樣罷,三個月之後,敝派在武昌黃鶴樓頭設宴,邀請有關的各大門派幫會一齊赴宴,是非曲直,當眾評論。”四大派人單勢孤,幹不過武當天鷹聯手,於是同意了俞蓮舟的提議,各自回去向本派掌門彙報去了。

接著張翠山和殷素素面臨一個問題,是要上武當山拜見張三丰還是去天鷹教拜見殷天正。依俞蓮舟意思,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他帶張翠山張無忌回武當山,李天垣帶殷素素迴天鷹教,三個月後各帶家長在黃鶴樓正式相見。殷素素聽俞蓮舟這話竟是要她夫妻分離,當下抬頭瞧了瞧天,又低頭瞧了瞧甲板。張翠山知她之意指的是“天上地下,永不分離”這兩句誓言,便道:“二哥,我帶領你弟媳婦和孩子先去叩見恩師,得他老人家准許,再去拜見岳父。你說可好?”俞蓮舟微一躊躇,心想硬要拆散他夫妻父子,這句話總是說不出口,便點頭道:“那也好。”殷素素心下甚喜,對李天垣道:“師叔,請你代為稟告爹爹,便說不孝女兒天幸逃得性命,不日便回總舵,來拜見他老人家。”李天垣道:“好,我在總舵恭候兩位大駕。”

張翠山夫婦迴歸中土,為啥殷素素寧死不迴天鷹教,非要上武當山?

那麼張翠山說的帶殷素素先回武當山見張三丰從禮儀上來講合理嗎?當然不合理。因為婚姻大事自古以來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張翠山和殷素素屬於自由戀愛結合在一起,雖然形格勢禁,畢竟於理不合。因此張翠山回武當山第一件事就是向張三丰請罪,張翠山雙膝跪地,說道:“師父,弟子大膽,娶妻之時,沒能稟明你老人家。”張三丰捋須笑道:“你在冰火島上十年不能回來,難道便等上十年,待稟明瞭我再娶麼?笑話,笑話!快起來,不用告罪,張三丰哪有這等迂腐不通的弟子?”這是張三丰對張翠山生米做成熟飯的無奈之詞。孩子都打醬油了,你還能咋地。但是嚴格意義來說,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屬於無效婚姻,殷素素屬於“淫奔”,張翠山屬於“浮浪”。就如現在不領結婚證的婚姻屬於無效婚姻一樣,即使兩個人在一起十年生了孩子,也沒有法律保護雙方的正當權益,只能按未婚同居處理。

現在他們回到中土,重歸人類社會,就得按照禮儀規矩來,因此俞蓮舟的做法是對的。兩人先分開三個月,各自回去跟家長把事說清楚,雙方家長如果都同意這門婚事,那麼三個月後黃鶴樓喝喜酒。如果有一方反對,雙方又談不攏,那就一拍兩散。其實這一層張翠山和殷素素都想到了,如果兩人就此別過,估計這輩子見面的機會也就渺茫了。雖然張翠山不知道張三丰對他娶了魔教妖女的態度,但從張三丰一貫跟他灌輸的理念來看,自古正邪不兩立,估計張三丰會反對這門婚事。如果張三丰反對,依張翠山的性格,是不敢違拗師父意見的。張翠山和張無忌一樣,優柔寡斷,沒有自己的主見。而殷素素卻從小驕縱,殷天正也不能違了她的意,這一點跟趙敏極像。

張翠山夫婦迴歸中土,為啥殷素素寧死不迴天鷹教,非要上武當山?

拋開兒女私情不談,各回各家從利益上來講其實對雙方都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殷素素聽從俞蓮舟的建議,不一意孤行的話,夫婦二人雙雙慘死的悲劇就不會發生。首先她不會跟俞岱巖見面,俞岱巖之死是張翠山自殺的導火索(火藥桶是謝遜和屠龍刀)。其次能夠分解武當派的壓力。要知道整個武林都盯著張翠山夫婦,都迫切想知道謝遜和屠龍刀的下落,這才有了張三丰百歲大壽五大派上山逼宮。如果殷素素回到天鷹教,那麼兩人就能互相推諉,踢皮球。武當可以讓他們問天鷹教,天鷹教可以讓他們問武當。俞蓮舟就是這麼想的,可是殷素素也是這麼想的。武當畢竟有張三丰這尊神在哪兒鎮著,即使牛逼如少林派,也不敢跟武當扎刺。天鷹教卻是內憂外患,既要對付明教總舵的清算,又要對付名門大派的圍攻,可以說相當吃力。如果殷素素回到天鷹教,天鷹教能不能扛得住各方勢力圍攻都是問題。因此殷素素寧死不迴天鷹教,就是為了給父親分憂,把禍水引到武當派。

張翠山夫婦迴歸中土,為啥殷素素寧死不迴天鷹教,非要上武當山?

小編分析倚天屠龍記有一段時間了,許多人給小編留言,說小編心理陰暗,把武當七俠親如骨肉的兄弟關係解讀成權力之爭,把殷素素和張翠山以及張無忌和趙敏周芷若純潔美好的愛情解讀成利益交換,真正氣煞人也。德高望重的數學家華羅庚先生說過一句名言,武俠小說是成人的童話。其實童話都是給小朋友看的,長大了,起碼應該看看讀者知音了,老看童話故事,這叫幼稚。

張翠山夫婦迴歸中土,為啥殷素素寧死不迴天鷹教,非要上武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