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清朝武士的腰刀要反著戴的?

腰刀作為珍貴的民族文物,歷朝歷代的造型和樣式都有所不同。

為何清朝武士的腰刀要反著戴的?

清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皇帝就曾下令製作天、地、人腰刀30把,清朝於馬上得天下,腰刀是清軍常見的配飾和作戰武器,但從清朝流傳下來的許多畫像中看,清朝武士的腰刀佩戴卻是刀尖在前,刀柄向後,這一反戴方式有別於其它朝代。

為何清朝武士的腰刀要反著戴的?

其實清朝武士的腰刀也並非一開始就是反戴的,在清朝侍衛奕賡所著的《侍衛瑣言》中,康熙、雍正和乾隆前期,清朝侍衛的佩刀方式還是刀柄在前,刀尖在後,到了乾隆後期時,侍衛的佩刀方式才漸漸演變成刀尖在前,刀柄在後的反戴方式。

為何清朝武士的腰刀要反著戴的?

和步兵不同的是,清朝騎兵的佩刀方式一般都是反戴的,原因在於這樣的佩戴方式更便於作戰,騎兵作戰時,若是按照正戴“刀柄朝前,刀尖在後”的方式,不僅佩刀容易掉落,在拔刀作戰時也容易傷到戰馬,此外,在騎馬作戰時,刀柄自然會向身後靠攏,並不會影響拔刀的速度。步兵的作戰方式和騎兵不同,佩刀反戴的話,作戰時不容易拔出,反而會影響作戰速度,因此步兵作戰一般不會反戴腰刀。

為何清朝武士的腰刀要反著戴的?

中國傳統評書對於反戴腰刀有種說法,稱作“太平腰刀”,原因在於反戴腰刀時不容易拔刀,以表示自己沒有敵意,是下官在面見上司時的一種禮儀,表示對上官的尊敬。也有人認為刀柄向後根本沒辦法拔刀,只是當時的一種禮儀,然而從康熙皇帝的畫像中也可看出他是反戴佩刀的,可見禮儀這種說法也站不住腳。

從清朝留存下來的照片和畫像中看,清朝武士大部分的佩刀方式都是反戴的,這和乾隆皇帝後期對於武士佩刀的規定有關,已然形成清朝的一種特殊佩刀方式,和作戰方式沒有了太大關係。

為何清朝武士的腰刀要反著戴的?

而乾隆皇帝之所以規定佩刀反戴,和滿清的尚武傳統不無關係,清王朝是以馬上得天下的,清軍的主力也以騎兵為主,騎兵的佩刀方式多是反戴,因此沿襲傳統,後來也規定皇宮侍衛佩刀反戴。

此外,乾隆皇帝時期,天下太平,沒有太多戰役,佩刀反戴更多情況下是用來表示一種禮儀,以示“太平”,後來逐漸演變成一種規定。再者,宮廷侍衛佩刀反戴,拔刀時動作幅度大且不方便,即便發生刺殺事件,也很容易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