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勞分配的正義問題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以下簡稱《綱領》)中集中闡釋了他對於平等和正義的理解。《綱領》討論了兩種前後相繼的平等,即按勞分配的平等和按需分配的平等,其中對按勞分配平等的分析與批評最為詳盡,集中展示了馬克思對平等和正義的根本信念。按勞分配的正義限度馬克思指出按勞分配是:“每一個生產者,在作了各項扣除以後,從社會領回的,正好是他給予社會的。他給予社會的,就是他個人的勞動量。”生產者首先“給予社會”貢獻,然後從“社會領回”生活資料,除去必要的扣除,他給予社會的和從社會領回的正好等量,即通常所說的“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按勞分配即社會財富按照每個人勞動貢獻的大小進行分配。按勞分配的關鍵在於每個人僅僅憑藉“自己的勞動”並僅僅獲取“個人的消費資料”,沒有人擁有“自己的勞動”以外的其他資源,也沒有人獲取“個人的消費資料”以外的其他東西,從而就沒有任何人可能把自己的勞動透過積累轉化為其他資源(特別是生產資料)用來剝削他人的勞動。按勞分配意味著,生產資料是公有的,剝削被消滅了,人和人之間唯一的區別僅在於勞動能力和勞動貢獻的大小,以及由此決定的個人消費資料的多少。這是一種比按需分配之外所有其他分配方式更加公平正義的分配方式。但《綱領》用很大篇幅分析和批評了按勞分配的“弊病”,認為按勞分配的實質即勞動面前人人平等,這種平等體現的仍是“資產階級權利”,也就是等價交換原則,“即一種形式的一定量勞動同另一種形式的同量勞動相交換”,它主要仍然是形式的,實則並不平等。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的勞動能力導致勞動貢獻的不同,同時每個人的經濟負擔也有差別。同樣是勞動者,即使具有同樣的勞動意願和積極性,但結果依然會是“某一個人事實上所得到的比另一個人多些,也就比另一個人富些”,這未能體現真正的平等精神,因為一個人不應當對他體力或智力上的先天缺陷承擔責任,同時維護家庭和撫養孩子是良序社會的應有之義,不應成為勞動者的個人負擔。因此,等量勞動獲取等量消費資料這種平等的權利,對不同的勞動者以及所產生的不同的勞動結果而言,最終成為不平等的權利。馬克思並不否定按勞分配的歷史正義性,但站在未來按需分配的規範立場上,按勞分配的正義無疑仍是未完成的,仍不是平等或正義的終點。在馬克思看來,強調“權利面前人人平等”的形式平等不是真正的平等,對不同的人使用同一尺度就必然造成實際上的不平等。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真正正義的分配應該與人的體力、智力及實際的勞動貢獻無關,唯一需要考量的因素,只是人的需要。馬克思在這裡展示了他對正義問題深刻而獨到的理解,開闢了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結果平等路向,並極大地影響了其後西方平等主義的發展。馬克思對正義的根本信念透過批評按勞分配的“弊病”,馬克思宣示了他對平等和正義的幾個根本信念。第一,平等和正義的實現要求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馬克思把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之前的社會形態看作人類歷史的“史前時期”,他不認為“史前時期”存在著真正值得談論的正義。馬克思對正義的思路不是羅爾斯式的道德主義的,在馬克思看來,正義要求一種全新的社會形態,即對現存社會基礎和結構的徹底改造,“全部問題在於使現存世界革命化”,首當其衝的就是實行生產資料公有。為什麼生產資料如此重要?因為生產資料是一種特殊的生產要素,即一種“使人們有可能支配別人的勞動”的物質力量。羅爾斯則認為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對平等或正義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他的差別原則首先仍然允許人對人的剝削,其次亦承認巨大的貧富懸殊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差別原則充其量只是要求富人對窮人的某種制度性救濟而已,這不是馬克思想要談論的平等或正義。第二,平等和正義要求超越自我所有權。自我所有權是柯亨對諾齊克權利至上主義的批判性總結。諾齊克主張,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身體,從而也擁有自己身體的勞動,因此有權排他性地獲取自己的勞動成果,對自我所有權的任何侵犯都是不正義的。自我所有權表現了一種“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即“我的就是我的,私有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馬克思對按勞分配“弊病”的批評明確否決了自我所有權,認為真正的平等或正義要求“我的既是我的,也是社會的,所有財富都屬於有需要的人”,絕對的私有財產意識必須被揚棄。雖然每個人毫無疑問是自己身體的所有者,每個人也都自由地擁有自己身體的勞動,但每個人對他們勞動成果的佔有卻僅限於需要。自我和社會應該融為一體,“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第三,平等和正義必須否定天賦的應得。超越自我所有權蘊含對天賦應得的否定,因為天賦也是“自我所有”的一部分。馬克思認為,“一個人在體力或智力上勝過另一個人”,這種天然優勢不是個人選擇或努力的結果,藉此獲取更多的消費資料,對那些沒有這種優勢卻同樣努力甚至更加努力的人,不僅意味著不平等,而且意味著不公平。在一種應然平等與正義的意義上,天賦應該被看作非私有性質的,其產生的收益應該像公共財富那樣被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佔有。這是一個具有開創性的思想,極大地影響了羅爾斯、柯亨等20世紀的平等主義者。《正義論》最根本的思想是差別原則,而差別原則的理論依據之一就是天賦的不應得。由於天賦是“自然抓鬮的結果”,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的生物遺傳,也沒有人應該對之負責,羅爾斯因此主張天賦較好的人應該用某種方式補償天賦較差的人,這個思想可以說明確地存在於《綱領》之中,它的原創者只能是馬克思。《綱領》試圖糾正所有非選擇性的劣勢,這是馬克思主義最激動人心的宏願之一。《綱領》表明,平等或正義具有高低不同的位階,即平等或正義不是共時態靜止不變的,而是歷時態不斷演進的。人們所能擁有的平等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變得越來越多和越來越好,最終達到完滿的狀態,即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結果平等或完全正義。(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專案“等級的和非等級的正義研究”(19BZX003)階段性成果)(作者單位:浙江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