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一座不起眼的石橋,康熙、雍正也要下轎步行,專家:獨一無二

導讀:中國是一個河流眾多的國家,所以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很多著名的橋樑,比如:河北趙州橋、北京盧溝橋、廣東廣濟橋等等,每一座能夠流傳千古的橋樑,都有其特立獨行的一面,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早、儲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廣濟橋: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座啟閉式浮橋;盧溝橋最出名的當然是數不清的獅子。

瀋陽一座不起眼的石橋,康熙、雍正也要下轎步行,專家:獨一無二

地處東北的瀋陽市,也有一座名氣不大來頭卻不小的石橋。在瀋陽市郊區,渾河的支流蒲河蜿蜒流過,這座名叫“永安橋”的石橋,就橫跨在蒲河之上。說起永安橋,就不得不提一個人,清太祖努爾哈赤!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透過多年征戰,終於統一女真各部,並且宣佈建立大金王朝,定都赫圖阿拉。在薩爾滸大敗明軍四路大軍之後,努爾哈赤乘勢遷都瀋陽,將兵鋒直指大明王朝。此後數年之內,努爾哈赤帶兵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

瀋陽一座不起眼的石橋,康熙、雍正也要下轎步行,專家:獨一無二

明末清初的瀋陽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交通也非常的不發達,為了更好的外出征戰以及發展經濟,努爾哈赤下令在瀋陽大修道路。“命旗丁修除疊道,兩側挖成壕溝以浚水,挖出的土即迭於道路之上以墊平,另在路面之外植樹以護路。疊道寬可三丈,長一百二十里。”

這條道路修好之後,從瀋陽可以直達遼河,更加方便進攻明朝。就在修路經過蒲河的時候,因為河水湍急,於是就在河上臨時修建了一座便橋。根據《奉天通志》記載,清朝崇德六年(1641),皇太極在征討明朝路過蒲河時,發現原來修建的便橋已經損毀,不方便大軍通行,於是下令在它的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大石橋,即永安橋。

永安橋整體修建非常精緻,整座橋全長37米,寬14。5米,橋兩側各立19根欄柱,上有獅子等石雕,柱間石欄板也都是精美的石雕藝術品。直到今天,在永安橋的橋頭,還矗立著一塊石碑,其正面刻寫著:“寬溫仁聖皇帝敕建永安石橋”幾個大字。

瀋陽一座不起眼的石橋,康熙、雍正也要下轎步行,專家:獨一無二

著名歷史學專家劉振超對永安橋有非常深刻的研究,他認為永安橋可以說是瀋陽第一橋,是清初一座很重要的橋樑。清朝入關之後,是皇親貴族從京城回瀋陽祭祖的必經之地,據清朝史料記載,先後有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幾位皇帝東巡路經了永安橋。

雍正皇帝在繼位的前一年,也就是康熙六十年(1721),以雍親王的身份來到瀋陽祭祖,也曾路過永安橋。由於這座橋是開國皇帝修建,所以清朝之後的皇帝為了表示尊敬,路過之時都要下轎步行。

歷代皇帝東巡過此橋時,多賦詩抒懷。其中,康熙皇帝第二次東巡時,曾在永安橋題詩一首:“夾路風法宿雨消,十年曾此駐龍鑣。春風城闕知非遠,幾處輕寒變柳條。”

瀋陽一座不起眼的石橋,康熙、雍正也要下轎步行,專家:獨一無二

永安橋這樣一座不起眼的石橋,之所以歷史學家、建築學家看中,是因為它在全國著名的43座名橋中,唯一一座用龍頭和龍尾裝飾的石橋。

專家介紹說,永安橋在橋身拱券兩側外沿雕有“二龍戲珠”浮雕,橋北面雕有“二龍探首”,橋南面雕有“雙龍翹尾”。這對石龍頭朝北迎著水流,而尾部則朝南順著水,不管水流多麼湍急,它都會將水分開,使水均勻地分成三股從券洞中流出,像兩條活生生的白龍,在翻騰的水中游動,呈現“二龍馱橋”的宏偉氣勢。這種設計科學、造型創意獨特的橋樑,在中國古代橋樑建造史上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