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代的對話:乾隆致喬治三世信,透露出腐朽無知和王朝的沒落

公元18世紀中後期,中國是清朝乾隆統治時期,正值康乾盛世的中國,不僅物產豐富、國力雄厚,而且當時的清朝還受到周圍一些國家的供奉,在如此環境之下的中國難免“驕傲自大”,看不到自己以外的“世界”也是在所難免的。

不過,在清朝閉起門來享受各方讚譽的時候,西方世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18世紀中葉,第一次工業革命浩浩蕩蕩地在西方國家的大地上開展,在中國人還在坐著馬車夜不能寐地各地東奔西跑時,西方國家的人們已經開始解放人力,學習使用蒸汽機車了。西方國家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不論是社會文明,還是經濟發展,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前進,而中國依舊是千百年不變的小農經濟。

跨時代的對話:乾隆致喬治三世信,透露出腐朽無知和王朝的沒落

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西方世界的社會生產力,他們當時利用各種機器裝置可以輕而易舉地滿足自己社會的市場需求。不過,由於生產力的過快發展,他們也造成了過多的生產物資剩餘。

為了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當時的英國國王(同時也是愛爾蘭王國)——喬治三世,即喬治·威廉·腓特烈決定派使臣前往中國,同清朝統治者談判,希望可以與中國實現通商。這個計劃的提出,不僅可以滿足英國擴大市場的需要,同時也可以增加其資本的原始積累。

於是,喬治三世最終選定馬戛爾尼勳爵擔任赴華使臣,並在1793年從英國出發前往中國,其理由是為乾隆皇帝補過八十大壽。這一次的會面,是西方世界首次向中國派出正式使者。

跨時代的對話:乾隆致喬治三世信,透露出腐朽無知和王朝的沒落

馬戛爾尼帶領著船隊漂洋過海,終於在1793年9月13日的時候抵達熱河,當時是和珅與其交接。

馬戛爾尼遞交了國書之後,等待著乾隆皇帝的召見。但是,他等來的並不是乾隆皇帝的召見,卻是因為禮儀問題帶來的各種爭執。清政府認為既然馬戛爾尼已經到了中國領土,那麼他就應該按照中國的傳統禮儀——朝見天子一定要三叩九拜行大禮。可是,西方世界的制度並沒有這樣的規定,馬戛爾尼認為清朝應該尊重他們的禮儀——鞠躬禮。雙方因為禮儀問題爭論不休,最後只能各退一步,採用一個折中的方式——單膝跪拜。

經歷了這麼一番風波,馬戛爾尼終於在到中國後的第二天朝見了清朝的乾隆皇帝。本以為自己帶來的各種工業製成品會帶給清朝皇帝震撼,沒想到乾隆皇帝認為這些東西“不過爾爾”,並沒有放在心上。

實際上,英國國王為了顯示自己的誠意,不僅讓馬戛爾尼帶來了一些工業製成品,隨行馬戛爾尼一起來的,還有英國的一些數學家、天文學家、醫生等人。另外來華的英國船隻上面還有各種可以代表西方先進技術的圖書、地理儀器、車輛、軍械物資、天文裝置等。

跨時代的對話:乾隆致喬治三世信,透露出腐朽無知和王朝的沒落

可以說,當時的中國是有機會在第一時間得到西方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的,可是,由於清朝上下以“大國”自居的無知與自負,終是沒有抓住這一次機會。

不僅如此,馬戛爾尼帶來的那些工業製成品被乾隆皇帝“看不上”,更讓他無法理解的是,乾隆皇帝最生氣和不滿的地方是他沒有按照“規矩”對皇帝進行跪拜大禮。不過,乾隆皇帝雖然沒有意識到那些工業製成品以及西方文明的重要性,但是他還是察覺到了對方此次前來目的不純,所以,不日之後便派人“請”他早日離開。

如此一來,英國國王想要開啟中國市場的目的最終沒能實現。在1794年七月份,馬戛爾尼帶領船隊離開中國。儘管乾隆皇帝不待見馬戛爾尼他們,但是在他們離開之前,乾隆皇帝還是命人給他們送去了回禮,回禮自然是豐厚的——中國的瓷器、絲綢以及茶葉等特產。

跨時代的對話:乾隆致喬治三世信,透露出腐朽無知和王朝的沒落

除此之外還給了馬戛爾尼一封書信,讓他帶回去交給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回到英國後,馬戛爾尼將書信交給了喬治三世,信中大意為:我大清朝名震四方,各國朝貢的各種稀有物件、珍稀寶物數不勝數。你們的大使帶來的東西我也全部都看過了,不足為奇。而且大清朝物產富饒,不需要你們的東西。信中乾隆皇帝十分倨傲,他卻不知自己錯過了什麼,而這封信至今被儲存大英博物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