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上海姑娘立遺囑為了更從容地活著

“當時我立遺囑的事情上了微博熱搜,網友眾說紛紜。事實上,我只是順從內心的想法。”上海姑娘王婷婷回憶起“遺囑風波”有些感慨。 王婷婷立遺囑事件之所以引起關注,只因這份遺囑有兩點“反常”:立遺囑人是一名“90後”,遺產繼承人竟是她的閨蜜。 都說30歲左右談生死,似乎太早,但1992年出生的王婷婷是一名ICU護士,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或許比同齡人更深刻。這份遺囑看似“任性”,其實飽含著她對家人沉甸甸的愛。 時下,年輕人立遺囑並不少見,在中華遺囑庫,“90後”年齡段立遺囑的已近200人,其中上海20餘人。

“90後”上海姑娘立遺囑為了更從容地活著

生命無常

一個小護士的感慨

2019年12月23日,是王婷婷的一個普通休息日,排得滿滿當當,和男友約會、陪父母吃飯、看望爺爺奶奶。也在這天,她抽出兩個小時,做了一件“轟動”的事—— 王婷婷來到中華遺囑庫上海登記中心,立下遺囑:去世後,將自己名下的一套房產留給閨蜜兼同事孫雯。 王婷婷說,中華遺囑庫上海登記中心按資產價值以及分配意願的複雜程度,由專門的評估部門進行估值,確定立遺囑服務費用。她的這套房子不大,立遺囑花費10000多元。 走出登記中心,王婷婷拖著行李箱,直奔爸媽家,前幾天“離家出走”的她,打算搬回家和爸媽一起住。 立遺囑之前,王婷婷和爸媽商量過,媽媽是一個思想很開放的人,和王婷婷像朋友,她尊重女兒的決定,只是“哦”了一聲,然後問了遺囑是在哪兒立的。爸爸和王婷婷的關係不怎麼親密,沒作出什麼反應。 立完遺囑,王婷婷還給自己和爸媽都買了一份保險。 相較於家裡的“平靜”,王婷婷立遺囑的事,在網上引來一片熱議,很多網友好奇:一名“90後”為什麼要立遺囑?父母親人健在,她為什麼要把房產留給閨蜜? 這很大程度上和王婷婷的工作經歷有關。 2014年,她進入上海一家知名醫院,成為ICU病房護士。重症病人在生死線上掙扎,護士們的工作節奏快、強度大,三班輪流,熬夜是常態。“和死神搶時間、搶生命,精神高度緊張,眼睛時刻要盯著病人監護儀上的資料。病房裡,安靜得只有儀器聲;病房外,常有家屬哭得呼天搶地。” 哪怕下了班,王婷婷也很難馬上放鬆,想到生命無常,心頭不免沉重。“有些人出去了,又反覆進來;有些人來了沒幾天,就挺不過去了,沒有誰能準確預判離開的時間。”王婷婷清晰地記得,40歲的張阿姨因多發子宮肌瘤入院,病情本不嚴重,只是後來查出有肺栓塞的可能,便轉進ICU。剛住進來,張阿姨狀態不錯,還會和護士們聊上幾句,想著做個溶栓,就能出院了。誰知,第二天中午,因病情惡化,張阿姨不幸去世。家屬難以接受,王婷婷也忍不住悄悄落淚。 病人李小琳和王婷婷同歲,生完女兒半年後,她因淋巴瘤合併肺部感染住進ICU。李小琳理解護士們的辛苦,總讓她們先去照顧別的病人。不幸的是,四五天後,李小琳因病重去世。 王婷婷參加了李小琳的葬禮,看著遺像上的同齡人,她感慨萬千:“萬一我出事了,父母怎麼辦?”

父母恩情

最最放不下的牽掛

每次看著一個鮮活的生命離去,王婷婷總會忍不住想到自己離死亡最近的時刻。那年她才20歲,因突發蕁麻疹,導致喉頭水腫,被急送至醫院吸氧搶救。命是保住了,但在王婷婷腦海裡留下深刻的烙印:生命有時是那麼脆弱。 因家族遺傳的高血壓,王婷婷從18歲開始服用降壓藥,隨著病情加重,起初只吃一種藥,現在已增加到兩種。 “我是一個愛養生的‘老阿姨’。”王婷婷自嘲地對記者說,自己不喝飲料,有些同事用奶茶“續命”,她只喝白開水或茶。她喜歡下廚,幾乎不吃外賣。健身房是王婷婷經常去的地方,不為減肥,只為健康。如果不上夜班,晚上11點前肯定睡覺。每年體檢,她都很認真地完成,身體稍有不舒服,就會去檢查。 早在2016年,王婷婷就登記了器官捐贈志願。之後,她從媒體上得知中華遺囑庫的存在,立遺囑的想法,開始在心中醞釀。 2019年11月,王婷婷身邊發生了不少事,一名和她年齡相仿的醫生在值班時猝死,有同事洗澡時不小心磕破後腦勺,還有一個朋友健身時骨折…… 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王婷婷把立遺囑的事提上日程。 考慮遺囑內容時,王婷婷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生。2018年,爺爺奶奶過戶給自己一套房子,除了房產,她不僅沒有存款,還靠信用卡和花唄過日子,屬於“負資產”。“如果我突然離開,不僅沒有存款留給家人,恐怕還有欠款需要他們幫忙還。” 王婷婷是家裡唯一的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大,爸爸長年在外地,回到上海時,王婷婷已參加工作。父女關係比較生疏,因觀念不同,常為一些小事爭執。王婷婷說,爸爸喜歡囤東西,她房間唯一的衣櫥,曾有三分之二的地方放滿了他的東西,連床下都塞滿了。 2018年年底,王婷婷勸爸爸把沒用的東西扔了。爸爸反過來,嘮叨她不要買那麼多衣服。父女倆大吵一架,她氣得收拾行李離開了家。 “這鑰匙你拿著。”王婷婷在醫院休息室住了兩天,同事孫雯把自家鑰匙給了她。孫雯比她大六歲,一起工作四年,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閨蜜。 在王婷婷眼裡,孫雯是一個細心又熱情的知心姐姐,很多同事都受到過她的幫助,她對待病人也像親人般呵護備至,還會買工具,幫老年病人理髮。 “我和媽媽的關係很好,但她不太會照顧人,我媽給我煮的第一包牛奶是過期的,給我做的第一頓飯是夾生的。”王婷婷向孫雯傾訴著小煩惱,“我和爸爸交流很少,但我能感受到,他是關心我的,只要我愛吃的菜,他都努力學著做。” 孫雯耐心引導王婷婷,讓她試著理解父母,從父母的角度考慮問題。“子欲養而親不待,趁著我們有時間、有精力、有能力,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

人,即使活到七八十歲,有母親在,多少還可以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但卻失去了根。 短短數天“離家出走”,王婷婷體會到,和爸媽的距離遠了,“心”卻近了,儘管她偶爾會埋怨媽媽,還會和爸爸吵嘴,但離開家後,心裡最牽掛的,總歸是他們。 只要不上班,王婷婷就會回家看看爸媽。媽媽每天都會給她發微信,如果遲遲沒收到回覆,媽媽就會“鬧彆扭”:“你今天忙什麼了,都不理我。”王婷婷知道,她的離開,讓媽媽感到了孤獨。 王婷婷對記者說:“近些年,工作和戀愛,佔據了我絕大部分的生活,和爸媽在一起的時間很少,他們其實很失落,我有時也會有失落感。立遺囑時,我考慮最多的,就是如何減少他們的‘失落感’,哪怕我萬一不在了,他們也有人陪伴,有個情感寄託。” 經過深思熟慮,王婷婷決定,把自己名下的房產留給孫雯。“孝順爸媽,就要給他們最需要的東西。我爸媽不缺錢,也不缺房子,但他們只有我一個獨生女,如果我發生什麼意外,爸媽最缺的就是關愛。比起經濟上的幫助,他們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孫雯可能會做得比我更好,這一點我很放心。” 得知王婷婷的決定,孫雯連連搖頭:“你瘋了,我是不會接受的,你不能太沖動,沒考慮清楚。”孫雯的抗拒,在王婷婷的意料之中,她坦言:“我承認,立遺囑確實需要一點‘衝動’,但這是我送你的90歲禮物。放心,我不會早早地把壓力轉到你身上,我會好好照顧自己,好好活下去。”王婷婷的話,推心置腹,孫雯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中華遺囑庫上海第二登記中心主任田豔介紹,王婷婷在遺囑中將房子留給了閨蜜孫雯,她是希望閨蜜可以在她出現意外時照顧她的父母。這從法律上說屬於遺產管理。根據目前的繼承法,這塊是一個空白。在新出臺的民法典中,遺產管理人應當履行以下職責:清理遺產並製作遺產清單;保管遺產;處理債權債務;按照遺囑或者依照法律規定分割遺產。此外,在遺產管理人的選擇上,選擇類似中華遺囑庫這樣的專業機構參與,將更有利於遺囑的執行。 人生的遺憾是無法避免的,但可以透過一些方式去減少。在王婷婷看來,立遺囑能夠讓自己對身後事擁有絕對的掌握權,不用害怕來不及,反而能更從容地生活。王婷婷這樣的想法,和很多到中華遺囑庫立遺囑的“90後”相似。 2013年3月,中華遺囑庫正式掛牌執行,2017年,出現第一份“90後”遺囑。目前,已有200多名“90後”立下遺囑,他們的學歷以本科為主,職業覆蓋金融、網際網路、醫療、高科技行業等。“90後”的遺產五花八門,除了房產、現金、股票、車、古董等“傳統遺產”,還包括QQ賬號、遊戲賬號、微信、支付寶賬號等。中華遺囑庫幾乎每天都會接到“90後”透過微信、電話等方式的諮詢。 王婷婷的遺囑中,沒有給爸媽留下物質性的財產,也沒有留下隻言片語,但裡面充滿了對爸媽的愛。她說:“立下遺囑,是為了更從容地活著,有生之年和爸媽好好相處,珍惜眼前時光才是更重要的。” 眼下,立遺囑早已不是一件忌諱的事,而是對自己、對家人的責任和愛的一種表達方式。

(本文人物全為化名)

(來源:民主與法制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