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期,沙俄所向披靡,卻為何唯獨打不過德軍

歷史上的俄國,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沙皇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表現卻非常一般。

沙俄素有“歐洲憲兵”的綽號,是因為歷史上的俄羅斯極具擴張性,不僅在遠東地區戰勝了清朝,在西亞擊敗了土耳其、伊朗,在北歐打敗了瑞典帝國,還能與德國、奧匈帝國、英國、法國也保持競爭關係。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俄國與英國、法國組成了協約國集團,德國與奧匈帝國、義大利(後來投靠協約國)組成了三國同盟集團。

一戰時期,沙俄所向披靡,卻為何唯獨打不過德軍

其中,英法聯軍在西線對抗德國,而俄國人在東線對抗德國。當時,沙皇俄國正處於統治末期,國內腐敗,軍事獨裁,百姓失業率暴漲,所以俄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非常差勁兒,除了能欺負德國的盟友奧匈帝國、土耳其、保加利亞王國以外,根本無法對抗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陸軍精銳。

自1914年以來,與英法聯軍在西線位置血戰軍主力不同,俄國人派出的軍隊僅僅在東線取得了一些小勝利,對整個一戰的影響並不是特別大。一戰後期,俄國發動布魯西洛夫攻勢已經為時已晚,雖然重創奧匈帝國,但自己也元氣大傷。

一戰時期,沙俄所向披靡,卻為何唯獨打不過德軍

在對抗德國的東普魯士戰役中,俄國軍隊傷亡了27萬人,而德軍才僅僅傷亡2。5萬人。眼見俄國人的戰鬥力如此脆弱,德皇威廉二世不得不將東線的德軍主力調到西線去對抗英法。

如果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主戰場是蘇聯在東線對抗德國軍隊,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主戰場是英、法在西線對抗德國軍隊。

一戰時期,沙俄所向披靡,卻為何唯獨打不過德軍

一戰中,對德軍精銳造成重大傷亡的幾場戰役都是英、法聯軍在西線造成的(英法聯軍付出了比德軍更高的傷亡代價),比如索姆河戰役、凡爾登攻防戰、馬恩河戰役等等。

俄軍所取得的最大的勝利就是1916年突破了德國、奧匈帝國聯軍的封鎖線(布魯西洛夫攻勢),不過俄軍傷亡了近60萬人,再也不能繼續推進,而奧匈帝國軍隊也傷亡了150萬。

在沙皇俄國統治末期,國內腐敗加劇,而且俄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雖然經過農奴改革,但是仍然是落後的半工業化國家,遠遠不如德意志帝國一樣完成了兩次工業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把常備軍數量從140萬擴張到1500多萬,結果有三分之一計程車兵分不到步槍就被派上戰場,也就是說軍隊數量雖然龐大,但是裝備落後、士氣低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經濟崩潰,國內失業率暴漲,反戰的情緒越來越高。後方失火,所以俄軍在戰場上也難有什麼更大的作為。沙俄的羅曼諾夫王朝還沒有撐到戰爭結束,就被革命黨人推翻了,俄國先後發生了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事件,新的俄國政權以割地賠款的代價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