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賊明明發現水中古墓裡藏有3000把名劍,為何都望而卻步

盜賊明明發現水中古墓裡藏有3000把名劍,為何都望而卻步

江蘇水中有古墓不是什麼新鮮事,自古以來,很多人都知道,算是個公開的秘密。

怎麼說呢?

《越絕書》裡明確記載:吳王闔閭的墓就在虎丘山下,以池覆蓋,池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

有人會問,著作《越絕書》的人又是怎麼知道的呢?

《越絕書》的作者早已“猜”出了您對他不信任,特別交待了夫差在虎丘為闔閭營造墳墓的盛況。

首先,虎丘是闔閭的離宮所在,而夫差在為闔閭營造墳墓時,興師動眾,徵發了五郡共十萬人參與,歷時三年。

想想看,如此浩大工程,怎麼還保得了密?!

盜賊明明發現水中古墓裡藏有3000把名劍,為何都望而卻步

而且,夫差以金鳧玉雁隨葬,並將闔閭生前喜愛的三千柄寶劍,包括“扁諸”、“魚腸”名器一古腦密藏於幽宮深處,也是天下皆知。

既然搞得天下皆知,夫差自然考慮到會有貪心向利的盜墓賊前來盜掘,那他自然會有將這些貪心向利的盜墓賊卻之門外的妙法。

可別說,他的法子也真難煞天下人。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興沖沖地率領十萬之師前來挖掘吳王闔閭的墓穴,要將那些陪葬的珍寶和寶劍據為己有。

但是,無功而返。

三國時期,據吳地稱帝的孫權也來嘗試過挖掘,也是入寶山而空歸,一無所得。

為什麼這麼難呢?

原來,闔閭墓建於池底。

要掘墓,必須抽乾池底水。

盜賊明明發現水中古墓裡藏有3000把名劍,為何都望而卻步

另外,就算抽乾池底水,由於墓地已把虎丘挖成中空,一旦撬起千斤墓門,就有虎丘塌陷之險!

所以,秦始皇和孫權只好臨劍池望虎丘而興嘆。

其他無名小毛賊,就更不在話下了。

一句話,闔閭墓歷經二千餘年,仍保持完好。

解放後,蘇州市人民政府誠邀各方專家共同研究劍池,並於1955年組織力量對劍池進行疏浚開掘。

池水抽乾,浚疏池底的工作人員果然在劍池北端最狹處發現一個“人”字形大穴,高約3米,可容單人出入,洞底橫疊三塊石板,最上面一塊已經脫位,斜倚在下面的石板上,是為墓門。

盜賊明明發現水中古墓裡藏有3000把名劍,為何都望而卻步

目睹此情此景,科學家思量再三,仍是遇上了秦始皇和孫權當年的難題,不敢動手挖掘。生怕挖掘會引發虎丘坍塌,到時,整個虎丘風景區也將隨之化為烏有,損失巨大,行動被迫中止。

1978年10月,市政府再次組織人力抽乾池水,但也只是測量了洞穴北端底部石板的厚度,不敢移動石板。

闔閭墓也因此完好無損地儲存在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