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後還有一句話,卻沒有人敢提!

古代的皇帝之路大都伴隨著血腥與殺戮,兄弟相爭,父子相殘。即使是有骨肉親情,也被淹沒在了權力與慾望之中,可見皇位的誘惑力是有多大了。坐上皇位的人自然不想成為別人的傀儡,成為別人任意拿捏的物件。所以此時的傀儡帝皇只有兩條路可選:第一,就是一直忍氣吞聲,慢慢等死,因為最後不是被逼禪位就是被殺;第二就是奮起反抗,不成功便成仁。三國時魏國就有這樣一個血性的皇帝,他說出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讓人熱血沸騰,卻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後還有一句話,卻沒有人敢提!

這個人就是曹髦,曹髦是曹丕的孫子,他即位時是司馬師輔政,因為當時皇位不穩,而且司馬家權勢威望很大,而且是司馬師非曹芳而裡曹髦。所以曹髦很明白自己的處境,只能一再的忍讓者司馬師。之後,曹髦終於等到機會,就是司馬師的去世。

司馬師的去世終於給了曹髦一個機會,機智的曹髦馬上給司馬家下詔:讓司馬昭駐紮在許昌,守護地方安寧。自己這邊立即著手奪回政權,但是曹髦這些動作並沒有瞞過對曹氏江山虎視眈眈的司馬昭。司馬昭這邊並沒有聽從曹髦的命令,而是迅速率兵回到京都洛陽,把控了朝政。曹髦的奪權行動也宣告失敗。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後還有一句話,卻沒有人敢提!

歷來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所以奪權失敗的曹髦被司馬昭將其支援他的勢力大肆剷除。此時的曹髦空有一腔熱血,但是勢單力薄,只能暫時屈服於司馬昭的權威之下。在司馬昭的控制之下,曹髦再也沒有機會發動政變,因為警覺的司馬昭就是平定地方叛亂時都是帶著曹髦和郭太后同行,算是將曹髦嚴格的看管起來。

其實這麼看來,曹髦發動的政變其實是很有威懾力的能讓司馬昭心有餘悸,再也不敢大意。但是曹髦雖有曹家後人的才能與熱血,但是孤掌難鳴,面對身邊全是司馬昭的親信,他也是有心無力。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後還有一句話,卻沒有人敢提!

不堪忍受的曹髦知道自己已經無路可退,於是準備發起最後的一搏,不成功便成仁。於是他召來侍中、尚書、常侍,憤怒的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王沈、王經、王業)自出討之!”但是對於勢單力薄的曹髦,明顯肯定會失敗,王沈、王經和王業自然極力勸阻曹髦,讓其暫時忍耐。三王的懦弱讓曹髦更加生氣:“行之決矣。正是死,何所懼?況不必死邪!”意思是說:我已經決定了,死有什麼可怕,更何況誰說一定會死!

就這樣,曹髦駕著戰車,率領這侍衛和僕人們從王宮出發,浩浩蕩蕩前去司馬府。路上遇到司馬昭的親信的阻攔,曹髦便是一頓怒斥,嚇得這些士兵們紛紛逃走,不敢阻攔。最後被一個叫成濟的武將刺死。其實在曹髦去殺司馬昭的路上,司馬昭就已經得到“三王”的告密,但是司馬昭偽善的閉門不出,在成濟殺了曹髦之後,再將成濟誅殺,如此政治手段,令人膽寒。後來,司馬昭逼迫郭皇后下詔,說是曹髦不肖,最後被誤殺,將其貶為庶民,以平民之禮下葬。曹髦最後的熱血,最終由勝利者司馬昭粉飾書寫。而曾經的三國,也隨著曹髦的死亡即將落幕。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後還有一句話,卻沒有人敢提!

曹髦說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行之決矣,死又何懼!”如此有血性的皇帝,最終付出了生命,卻讓人覺得敬佩。所以現在的我們也不要失了這股血性,人生不要碌碌無為,而是要過得多姿多彩,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