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前,那個曾轟動一時的“白卷英雄”張鐵生,後來結局怎樣

導語

在古代科舉制度被髮明之前,一個人能否走上仕途與他在十里八鄉的名聲有關。當時選拔的人才的制度有漢代的察舉制,之後演變成九品中正制。如果名聲夠好,就會被來考察的官員推薦給朝廷,可以謀求一官半職。或者也可以向朝中的官員靠攏,成為他們的幕僚。這樣官員們就可以直接向皇帝舉薦他們的下屬,經過皇帝的考驗之後,就可以獲得一定的職位。這種情況到隋朝才有所改變,與其等待官員在各個地方挑選人才,隋文帝覺得讓人才主動送上門來比較痛快,於是他便廢除了用品行來選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開創了科舉制度。這無疑是寒門子弟改變人生的絕佳機會,許多文人騷客也都投身科舉以此走上仕途。科舉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雖然那時的科舉制度已經畸形。

47年前,那個曾轟動一時的“白卷英雄”張鐵生,後來結局怎樣

現在我們選拔人才的制度也和古時的科舉制度類似,那就是高考制度。高考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人生的一次轉折點。如果在這場戰役中獲勝,那麼便是鯉魚躍龍門,進入到一所好的高校,前途便不可估量。但曾經有一位學生,只為發洩心中的不滿在高考中交了白卷。這件事情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這名交白卷的學生也被人們叫做白卷英雄。47年前,曾經轟動一時的“白卷英雄”張鐵生,結局如何?

47年前,那個曾轟動一時的“白卷英雄”張鐵生,後來結局怎樣

張鐵生出生於東北的遼寧,身上帶著東北人特有的膽氣。60年代的他,剛剛中學畢業便響應國家的號召下鄉。在此期間,他表現十分優秀,工作十分努力,踏實肯幹,在閒暇之餘他也會認真的讀書學習。他的表現領導們看在眼裡,於是就給了他73年參加高考的機會。聽到這個訊息,他非常的高興。到了高考考場上,他一下矇住了。試卷上的好多題他都不會做,最後他乾脆放棄答卷,在試卷的背面寫給領導的一封信。

47年前,那個曾轟動一時的“白卷英雄”張鐵生,後來結局怎樣

在這封信中,他詳細地說明了自己交白卷的原因。他認為個人利益在集體利益面前的讓步,導致了他學習成績不理想。他下鄉插隊,努力勞動,給集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自己的個人利益卻因此受到影響。

當時國內的形勢還尚不明朗,這次高考是混亂時期的唯一一次。他寫的這封信引起不小的轟動,信中所寫的內容也十分耐人尋味,他也因這次事件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白卷英雄。在混亂時期結束之後,國內局勢逐漸穩定,他也因為自己當年輕率的行為付出了15年牢獄的沉重代價。

47年前,那個曾轟動一時的“白卷英雄”張鐵生,後來結局怎樣

他很不幸,卻也很幸運。15年之後,他迎來自己新的人生。出獄之後,他和等待了自己十多年的大學老師結為夫妻。前半生雖很辛苦,但有了家庭的他眼光必須放到後半生。在妻子有了身孕之後,本來拮据的家庭負擔就更加沉重,他為謀生到一家小公司當跑腿的職員。

47年前,那個曾轟動一時的“白卷英雄”張鐵生,後來結局怎樣

他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被上司看在眼裡,於是他便從一個小職員成為辦公室主任。他沒有因此停止自己努力的腳步,在多年的辛苦工作之後,他的事業越做越大。但老天似乎不願意讓他這樣輕易的成功,之後公司撤下了他的職務。他一氣之下離開公司,隨同伴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憑藉著自己多年以來積累的工作能力,他最終在自己的公司有所建樹,在此期間,他不斷的努力學習和工作,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

47年前,那個曾轟動一時的“白卷英雄”張鐵生,後來結局怎樣

從曾經的白卷英雄到現如今的億萬富翁,雖然他的人生坎坷,但他卻用自己的努力來填平。現如今,我們的條件變得更好,我們也更加應該學習張鐵生的精神,不畏人生路上的困難,透過努力的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