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寫作始末!

唐憲宗晚年身體欠佳,篤信佛教,希望透過信奉佛祖能獲得健康。元和十三年(818)冬,憲宗欲迎鳳翔法門寺釋迦牟尼佛指骨入大內。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初,奉迎佛指骨的隊伍將這枚珍貴的佛指骨送至憲宗面前,並在禁宮之內停留了三日。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寫作始末!

當時長安的王公貴族和尋常百姓聽說佛指骨要到京城,紛紛捐獻錢物,為一睹佛指骨真容。還有人將油燈點燃放在頭頂和手臂上,不惜燒傷自己,也要表示對佛祖的一片赤誠之心。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寫作始末!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寫作始末!

韓愈向來崇尚儒家思想,對佛教並無太多好感,於是他向憲宗上疏,勸諫奉迎佛指骨一事。韓愈時任刑部侍郎,在他的職責範圍內並無上疏勸諫之事,韓愈可以像其他官員一樣,對這件事不做評價。但是韓愈性格耿直,又深受儒家思想影響,認為奉迎佛骨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情,而且並不一定信奉佛教就會長壽。於是他向憲宗上了一封《論佛骨表》的諫言書。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寫作始末!

憲宗看到韓愈上奏的《論佛骨表》後,十分惱火,當即要求對韓愈加以極刑。宰相裴度與韓愈交好,還有崔群力一同為韓愈向憲宗求情,憲宗依舊怒火中燒,念在裴度等人的情面上,免去韓愈死罪,將他貶往遙遠的廣東潮州任刺史。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寫作始末!

在唐代,朝廷下達貶官的命令後,留給被貶官員整理行裝的時間非常短暫,韓愈帶領全家老小在北方寒冷的正月裡,開始了南遷的行程。韓愈上疏憲宗本希望憲宗能體恤百姓疾苦,從國家的角度考慮,做事時不要帶有太多個人色彩,但憲宗完全不在意韓愈的良苦用心。

韓愈當時已經五十二歲,身體日漸衰老,卻要攜帶家眷跋涉到千里之外的潮州。韓愈在上疏時,一定不會想到自己會遭受這麼大的打擊,不多時之前,他還是討伐淮西節度使的有功之臣,轉眼之間就成了罪官。

簡單整理了行裝,韓愈與家人們一起踏上趕往潮州的旅途。當時不僅對被貶官員啟程時間有嚴格的規定,還要求了被貶官員的行進速度,每天至少要走十驛,一驛三十里,也就是說韓愈每天至少要行進三百里。一行人老老小小,又帶著生活用品,這樣的行進速度對他們來說真的是一種折磨和摧殘。

行至長安附近的藍關驛,韓愈在這裡遇到了他的侄孫韓湘,他知道侄孫擔心他的健康,可能此次南行兇多吉少。於是,韓愈由感而發寫下了著名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唐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這首詩是韓愈創作的七律中的佳作,也是廣為流傳的一首唐詩。詩文一開始就寫出了韓愈被貶的原因,他勸諫憲宗理性對供奉佛指骨一事,引起了憲宗盛怒,將他貶往當時荒涼的潮州。韓愈自己的理想是為聖上除去一切不利於國家發展的弊端,也不顧及自己一把年紀,還要為國擔憂。可是自己堅持理想卻碰了壁,被貶出京城慘淡收場。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寫作始末!

正月秦嶺大雪茫茫,陰雲遮蔽,看不到原來的家,也望不見長安,大雪堆積在藍關驛周圍,車馬前行十分困難。被貶出京前往潮州的路途是多麼艱辛。最後,韓愈在詩中說,他了解侄孫韓湘遠道而來的意圖,可能自己這次有去無回,侄孫是準備為自己處理後事。

韓愈所作《論佛骨表》與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文一詩充分體現了韓愈思想中進步的一面。蘇軾對韓愈的評價中“忠犯人主之怒”說的就是這次勸諫奉迎佛骨之事。韓愈的直言敢諫,也讓他遭受了巨大的打擊,不僅被貶,還在南行的途中失去了小女兒。在他前往潮州和到達潮州時,無奈與憂愁,恐懼與寂寥都時刻伴隨著這位當時的一代文豪。

這首詩中提到的侄孫韓湘,是韓愈最為親近的侄兒韓老成的兒子。韓愈與韓老成雖為叔侄,但是年齡卻僅相差兩歲,更像是兄弟,韓愈與韓湘也就很像父子兩代人的年齡差距。當時韓湘二十五歲左右,與韓愈一同前往潮州。韓湘也正是傳說裡八仙之中的韓湘子的原型。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寫作始末!

韓愈寫下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一百多天後,在元和十四年四月到達了廣東潮州。根據當時的規定,謫遷官員到達調任地點時要寫一封信給皇帝,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於是,韓愈寫下了《潮州刺史謝上表》。這封表中,韓愈說出了悔恨,也希望憲宗能將他召回長安,這是一位封建時期官員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