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一統王朝曾被視為蠻夷答案是共有三個!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由於古人認為這片區域地處“天下至中”,因此也被稱為“中原”。在數千年前,中原地區氣候宜人,雨量適中,土壤肥沃,因此很早就進入了農耕社會,生活在這裡的人被稱為華夏民族。而在這些地區之外,由於自然環境相對惡劣,文明程度較低,人們多以採集狩獵為生,所以中原地區的華夏人就將周邊地區的人一律稱為蠻夷或四夷(東夷、南蠻、北狄、西戎)。後來隨著中原王朝疆域的不斷擴大,蠻夷的概念也不斷髮生變化。比如早年居住在長江以南地方的人均被視為蠻夷,但經歷了數百年的變遷後,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都成了純正的華夏子孫。因此,華夏和蠻夷的概念其實並沒有那麼涇渭分明。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一統王朝曾被視為蠻夷答案是共有三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全國,自此中華文明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歷史上將這種“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政權稱為大一統王朝。從秦朝至清朝,中國歷史上共出現過九個大一統王朝。其中,元朝和清朝由於其最高統治者並非是漢人,因此有一些自我感覺過於良好的人特意將這兩個朝代劃歸到蠻夷這一類上。然而,正如上文中所提及的,華夏和蠻夷的概念並沒有那麼涇渭分明。事實上,絕大多數人可能都不會想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也曾被人視為是蠻夷。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一統王朝曾被視為蠻夷答案是共有三個!

在戰國前期,秦國由於地處西部邊陲,它的國家文化和位於中原地區的東方六國(趙國、魏國、韓國、楚國、燕國、齊國)有著很大的差異。當時秦國貧窮落後,所以受到六國的鄙視,六國國君都把秦國視為另類,認為秦國是那些被邊緣化的華夏人和蠻夷的混合。在戰國中期以前的那些著名文獻,如《左傳》、《論語》、《孟子》中都很少提及秦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當時人的觀念中,秦國和中原諸國不是同一類。成書於戰國中後期的《春秋公羊傳》一書中更是直言不諱地寫道:“秦伯卒。何以不名?秦者夷也。”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一統王朝曾被視為蠻夷答案是共有三個!

戰國時期的重要歷史文獻《戰國策》在描寫到秦國的時候用了這樣的語句:“秦與戎(西戎)、翟(北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而無信,不識禮義德行。”書中後面還直言:“秦,天下之仇讎也。”同屬於戰國七雄之一,秦國為什麼會被看成是天下之仇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人認為秦國跟蠻夷無異,所以被其他國家征服那是亡國,而被秦國征服,那就成了亡天下。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寫道:“今秦雜戎翟之俗,先暴戾,後仁義,位在藩臣而臚於郊祀,君子懼焉。”從上述文獻史料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在戰國至西漢時期,秦一直被人們看成是一個吸收了蠻夷文化,崇尚武力,見利忘義的野蠻國家。它的國家文化和那些崇尚禮義的中原各國可以說是格格不入。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一統王朝曾被視為蠻夷答案是共有三個!

然而時至今日,誰還會認為秦朝是一個蠻夷所建立的朝代呢?恐怕就算是最愛較真的人也不會去考慮這個問題。經過數千年的民族大融合,當時的華夏人和周邊的蠻夷之間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華民族並非是華夏人或者漢人所特有的民族,他代表著整個中華文明共同體。無論是秦朝,還是後來的元朝、清朝。他們都繼承和延續了中華文明,都是這個共同體中的一部分,因此所有在這個共同體中的人,都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都是真正的炎黃子孫。參考文獻:《戰國策》、《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