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臨死前開啟乾隆給他的保命符,他為何一臉黑線,轉身上吊了

大清作為中國最後一個朝代,也誕生了不少風雲人物,今天所說的就是締造了“康乾盛世”的乾隆帝。在我看來乾隆帝是一個十足的浪蕩公子,所謂的“康乾盛世”也是他站到前人的肩膀之上混了名而已。眾所周知康熙、雍正真的是為了這個國家嘔心瀝血,勤勤勉勉的作出了不朽的功績,是勤政愛民的典範。但是咱這位康熙爺貌似留下的就是“六下江南”,與“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此等風流韻事。

和珅臨死前開啟乾隆給他的保命符,他為何一臉黑線,轉身上吊了

乾隆帝的世界裡就是一個典型的富三代,消費,玩耍,嗨起來。六下江南,帶著一群官員、貝勒爺可勁造。乾隆帝一路消費一路狂嗨,君臣同心終於在康熙晚年的時候,清政府開始出現財政危機,康乾盛世宣告終結。

所謂“破船還有三分釘”,那麼三分釘是什麼,乾隆帝能將這三分釘傳給嘉慶帝,讓嘉慶帝好歹也能吃的飽穿得暖。這三分釘正是“和中堂”,和珅一路跟隨乾隆帝鞍前馬後,為乾隆帝平了不少事,也順手撈了不少的好處。乾隆去世之後,嘉慶立馬查抄了和珅府,和珅的私人財產比得上大清國庫十五年的賦稅收入。什麼概念?就像嘉慶帝在自家後院挖出一地窖金銀財寶一樣,一下子發了財。

和珅臨死前開啟乾隆給他的保命符,他為何一臉黑線,轉身上吊了

和珅的一生也是勵志的一生,據記載,和中堂出身並不高貴,而是一個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察言觀色一路從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一個人能幹成事,能力、機遇、貴人,缺一不可。而和珅恰恰就是遇到乾隆帝這樣的一個帝王,才能在他的手下混得是如魚得水。假設和珅出生在康熙或者雍正年間,他可能就不會這麼受帝王待見了。此話怎麼講呢?

乾隆本人雖然已成帝王,但是仍改變不了浪蕩公子的脾氣秉性,花錢如流水,正需要和珅這樣一個理財高手給他“控控場子”。除了幫他控場搞錢之外,和珅的辦事能力超強,能充分的將乾隆的意圖把握清楚,落實到位。而和珅,除了愛貪點財之外,貌似並沒有其他什麼不可饒恕的罪名。

和珅臨死前開啟乾隆給他的保命符,他為何一臉黑線,轉身上吊了

一個軍機大臣,不把持朝綱,不拉幫結派,不欺上瞞下,辦事能力強,事事都為乾隆著想,試問他貪點錢怎麼了。那時候也沒辦法存到外國銀行,所以和珅搜刮的錢財就好似乾隆帝的儲錢罐一樣,和珅可勁的享受又能花多少?和珅貪財不可怕。如果不貪財那就太可怕了,身居要職,乾隆帝身邊的紅人,假若他黨同伐異,把持朝綱那他的胃口就太大了,終歸還是會招致禍患。而和中堂能將這個度拿捏的死死的,既在一個合理的範疇,又不會招致乾隆的制裁,當屬人生贏家。

但是隨著乾隆帝的駕鶴西歸,新上任的嘉慶帝隨即就制裁了和珅。和中堂在此危急時刻,趕緊拿出來乾隆帝交給他的聖旨,曾經囑託危機之時再開啟。和中堂心想,這都要掛了,應該夠危機了,心裡幻想著開啟之後拿著先帝遺詔,去給嘉慶帝討個價,求一條活路。

和珅臨死前開啟乾隆給他的保命符,他為何一臉黑線,轉身上吊了

和中堂滿心歡喜的開啟,心中那是萬馬奔騰呀。他此刻明白了,乾隆帝坑了他,到底他內心還是向著他親兒子嘉慶帝。乾隆留給和珅的聖旨上就三個字“留全屍”,和珅瞬間就明白了,和珅是一臉黑線,感嘆時也命也,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了。

為何乾隆非要把和珅留給嘉慶帝來解決呢?其實包含著兩點原因:

嘉慶帝解決位高權重的和中堂能起到立威的效果,樹立君權的權威性,避免發生君弱臣強的尷尬局面;嘉慶帝制裁和中堂給下面官員打了個樣提了個醒,強入和中堂都說制裁就制裁,爾等一定要乖乖聽話,不然和中堂就是你們的下場。 將和珅這些年積累的錢財拿來充實國庫,乾隆帝這麼多年非常清楚和珅到底是貪了多少錢。乾隆統治的末期,朝廷已經開始出現財政危機,當老爹的乾隆為兒子解決當前的困難可謂是義不容辭之事,於是在彌留之際囑咐嘉慶,等自己走了之後,讓和珅下來陪伴自己。

和珅臨死前開啟乾隆給他的保命符,他為何一臉黑線,轉身上吊了

這樣和中堂就成了清朝統治者統治的犧牲品,最後在和府上吊而死,好歹算是留了個全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