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虎痴許褚之子,參與伐蜀之戰,卻被鍾會斬首示眾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六回,發生在司馬昭發動的伐蜀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鍾會和許儀。原文如下:

此人是虎痴許褚之子,參與伐蜀之戰,卻被鍾會斬首示眾

會喚許儀至帳下,責之曰:“汝為先鋒,理合逢山開路,遇水疊橋,專一修理橋樑道路,以便行軍。吾方才到橋上,陷住馬蹄,幾乎墮橋;若非荀愷,吾已被殺矣!汝既違軍令,當按軍法!”叱左右推出斬之。諸將告曰:“其父許褚有功於朝廷,望都督恕之。”會怒曰:“軍法不明,何以令眾?”遂令斬首示眾。諸將無不駭然。

此人是虎痴許褚之子,參與伐蜀之戰,卻被鍾會斬首示眾

時蜀將王含守樂城,蔣斌守漢城,見魏兵勢大,不敢出戰,只閉門自守。鍾會下令曰:“兵貴神速,不可少停。”乃令前軍李輔圍樂城,護軍荀愷圍漢城,自引大軍取陽安關。守關蜀將傅僉與副將蔣舒商議戰守之策,舒曰:“魏兵甚眾,勢不可當,不如堅守為上。”僉曰:“不然。魏兵遠來,必然疲睏,雖多不足懼。我等若不下關戰時,漢、樂二城休矣。”……魏兵四面合來,將傅僉圍在垓心。僉左衝右突,往來死戰,不能得脫;所領蜀兵,十傷八九。僉乃仰天嘆曰:“吾生為蜀臣,死亦當為蜀鬼!”乃復拍馬衝殺,身被數槍,血盈袍鎧;坐下馬倒,僉自刎而死。

此人是虎痴許褚之子,參與伐蜀之戰,卻被鍾會斬首示眾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司馬昭發動伐蜀之戰,鍾會被委以大軍統帥,猛將許褚之子許儀成為大軍先鋒,向南鄭關進發。在與南鄭關守將盧遜的作戰中,許儀急於立功,貿然發動攻擊,結果中了盧遜的埋伏,戰事不利。主帥鍾會親自來到關前檢視,又因關前的木橋塌陷,差點被盧遜所殺。鍾會大怒,指責許儀沒有在戰前派人維修橋樑道路,將其斬首示眾。隨後,鍾會揮軍進攻陽安關。守將傅僉陣亡,副將姜舒投敵,蜀漢局勢愈發危急。

此人是虎痴許褚之子,參與伐蜀之戰,卻被鍾會斬首示眾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姜舒口中的“勢不可當”, 意為來勢迅猛,不可抵擋。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晉書?郗鑑傳》中的“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此人是虎痴許褚之子,參與伐蜀之戰,卻被鍾會斬首示眾

小說中描述的這一段鍾會大舉進攻漢中的故事,可謂真假參半。據《三國志?鍾會傳》載:“會統十餘萬眾,分從斜谷、駱谷入……蜀令諸圍皆不得戰,退還漢、樂二城守。魏興太守劉欽趣子午谷,諸軍數道平行,至漢中。蜀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兵各五千。會使護軍荀愷、前將軍李輔各統萬人,愷圍漢城,輔圍樂城。會徑過,西出陽安口,遣人祭諸葛亮之墓。”從這段記載來看,鍾會率部圍攻樂城、漢城、陽安關為真,而進攻南鄭關則是小說作者的虛構。

此人是虎痴許褚之子,參與伐蜀之戰,卻被鍾會斬首示眾

小說中提到的許儀,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據《三國志?許褚傳》載:“(許)褚薨,諡曰壯侯。子儀嗣……儀為鍾會所殺。”由此可見,這位許儀的確是曹魏猛將許褚之子。

此人是虎痴許褚之子,參與伐蜀之戰,卻被鍾會斬首示眾

不過,小說中對於許儀被殺經過的描述與歷史記載稍有差別。據《三國志?鍾會傳》載:“會統十餘萬眾,分從斜谷、駱谷入。先命牙門將許儀在前治道,會在後行,而橋穿,馬足陷,於是斬儀。儀者,許褚之子,有功王室,猶不原貸。諸軍聞之,莫不震竦。”由此觀之,許儀並未如小說所言是鍾會大軍的先鋒,而僅僅是負責疏通道路的牙門將。而他被殺的原因,並非是戰敗,而是因為沒有完成疏通橋樑的任務而被鍾會處死。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