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後寧可用李德全也沒有啟用心腹高毋庸?

導讀: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稱帝后確實留用了康熙時代的大內總管李德全,而沒有用王府的太監頭子高毋庸。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兩方面的,主要是高毋庸自身的原因;其次才是李德全的原因。正是高毋庸因為自身的原因沒有徹底混成類似李衛那種程度的心腹(也許是內臣外臣的有別吧),平時專門為胤禛做秘密差事,所以當雍正稱帝后打算跟之前做個切割的時候高毋庸就悲劇了。正因為高毋庸不可用,所以用李德全才是被動之選。當然李德全的口風緊、會來事也是留用他的原因之一,否則即使不用高毋庸也會用王德全、高德全之類。

《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後寧可用李德全也沒有啟用心腹高毋庸?

《雍正王朝》是一部情節非常緊湊的歷史題材的劇集,雍親王胤禛最後成功奪得皇位稱雍正皇帝。從康熙四十六年賑災籌款開始,太子胤礽的位置就岌岌可危。四阿哥、八阿哥在各自立場下各憑手段展開了對皇位的爭奪。

高毋庸的危險係數是在太高決定了自己被棄用

高毋庸被棄用,重點在高毋庸身上。四王爺的幕僚執行體系如下:鄔思道的謀劃;四爺府太監總管高毋庸及粘杆處執行;李衛和高福等敲邊鼓;十三爺胤祥和年羹堯掌控兵權並鎮守地方(當然後來李衛也加入其中);最後由雍親王胤禛最終拍板定奪。

《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後寧可用李德全也沒有啟用心腹高毋庸?

封建社會的奪嫡的過程不光是為國為民,更多的是血腥和黑暗手段。而執行這些的是都是以高毋庸為首的粘杆處的那批人。算計年羹堯、查抄任伯安的百官行述、太子給任伯安的信、以及處死高福等都是由高毋庸親自出手,所以洗都洗不白。況且尤其是太子寫給任伯安的信直接導致太子被廢和十三阿哥的圈禁(信就是太子給任伯安打算拿拿到百官行述威懾百官)。而高毋庸太監的身份決定了他並不能向李衛那樣為老四胤禛出鎮地方,所以如果雍正不想讓人知道他那些黑歷史就必須對過去做切割。再加上雍正的刻薄寡恩,註定了高毋庸被棄用的結局。

《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後寧可用李德全也沒有啟用心腹高毋庸?

即使雍正稱帝前期八爺黨勢力依然非常強大,雍正的皇位還沒有徹底穩固。在這種情況下高毋庸的存在就是個極度危險的炸彈,隨時有可能被八爺黨用各種手段引爆。所以不是高毋庸不忠誠,而是雍正為消除風險對以前做切割。再加上雍正自身就刻薄寡恩所以別說用高毋庸做皇宮的大內總管了,讓他活著都困難。

所以在胤禛遵從遺詔登基的當夜返回雍王府的時候,高毋庸還帶領大家參拜皇帝。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在劇中出現,而結局可以從十三阿哥送別鄔先生時鄔先生說的話中看出來。

“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明日我的話就能驗證啊,府裡專一替四爺辦秘密查實的人恐怕就要……”

《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後寧可用李德全也沒有啟用心腹高毋庸?

而雍正雖然也刻薄寡恩,但是也不是隨便就會執行鳥盡弓藏的政策。因為八爺黨也保持著相當的規模和實力,依然對皇位保持的覬覦和威壓。本身皇位都不穩固的雍正這才痛下殺手,所以推測最後高毋庸的下場估計和高福一樣被秘裁。

李德全基本功過硬,從臨時過渡變成了正式編制

既然不用高毋庸,那麼原來佔據職位的李德全就成為了備選。因為登基的需要,大內總管必須有一個人。而除了高毋庸雍正就剩李德全一個備用人選了,也許在李德全的使用上雍正原來打算先用著再換自己的心腹。但是一來沒有合適的人,二來李德全確實會來事並且最嚴,很符合大內總管的角色。所性就一直使用了下來。那麼李德全的哪些品質值得留用呢?

清朝的太監由於制度的約束,遠沒有漢、唐、明朝時代同行的特權。但是作為大內總管的李德全經歷過和了解過的皇室秘聞甚至比大內侍衛頭子圖裡琛知道的還多。他和圖裡琛都能對皇家機密做到守口如瓶,並且待人接物如皇子皇孫、王侯將相都能做到不卑不亢受到大家的尊重。可以說李德全是出於對皇帝和國家的尊重,不是對哪個人的尊重。所以當雍正繼位後就成了李德全效忠的物件。

《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後寧可用李德全也沒有啟用心腹高毋庸?

《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後寧可用李德全也沒有啟用心腹高毋庸?

尤其是經歷過奪嫡過程,李德全的表現不偏不向總的來說讓人還滿意。隨著雍正和李德全工作上的磨合越來越默契,這個臨時的大內總管就算是轉正了。雍正在很多涉及隱私的國家大事和諸位大臣商量的時候都不在避諱李德全。李德全完成了兩代帝王的大內總管的順利交接。

小結:

高無庸不夠聰明,或者說是情商沒有達到烏先生的高度。所以一味的忠誠和辦差後最後並沒有享受到一人飛昇仙及雞犬的待遇,被雍正帶到大內繼續為雍正掌管家事。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