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兩大習俗,揭穿清代第一大遺案,順治帝留下彌天大謊!

眾所周知,清朝滅亡後留下了八大遺憾,首當其衝的就是清代孝莊太后下嫁之謎。順治六年,明代遺臣張煌言作為明末抗清的主要將領之一,曾經寫了一首詩,最後兩句:

春宮昨進新遺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這首詩是作為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的最直接證據,然而有史學家稱,張煌言乃是反清的鐵桿分子,因此很有動機編造出這種太后下嫁的故事,所以詩文不可靠。

然而朝鮮史書《李朝實錄》中,順治元年,皇帝還稱多爾袞“叔父攝政王”;順治二年,就改成“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直接改成“皇父攝政王”,而且這一點也得到了清宮檔案中留下的當年公文的支援。從這個變化中,我們不難發現,多爾袞和孝莊太后的結合應該是經歷了一個從地下到公開的過程。不過有人認為,“皇父”只不過是一種尊稱,不足以證明多爾袞已經娶了孝莊。

滿族兩大習俗,揭穿清代第一大遺案,順治帝留下彌天大謊!

之所以有關孝莊下嫁的說法不斷的被否認,這是因為清朝入主中原之後,全面接受了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中精華雖然很多,然而影響最大的卻是《禮》,講究綱常倫理。根據這種倫理,女子要從一而終,不僅如此,改嫁的物件如果是自己的小叔子,更是天理難容了,為了維持皇族形象,整個清室自然就產生了隱瞞的動機。

事實上,滿族有兩大習俗,決定了當年孝莊太后必然下嫁了多爾袞。

首先是可行性:自秦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就流行“父死子承”、“兄死弟及”,古代的女人作為財產,父親死後由兒子繼承,兄長死後由弟弟繼承。本質上,這一條習俗的產生源於北方惡劣的自然氣候下,人口存活率非常低,這種習俗很好的保證了人口的繁衍。也正是這個原因,自漢朝以來,中原王朝的女子非常排斥遠嫁匈奴,著名的王昭君就經歷了這種父子子承,兄死弟及,一生非常困苦。

滿族兩大習俗,揭穿清代第一大遺案,順治帝留下彌天大謊!

第二點是孝莊下嫁的必然性,根據清朝早期的習俗,皇太極死後理應由多爾袞繼承王位,不僅如此,多爾袞還實質上掌握了國家軍權和行政權力,擁有事實上的皇權。既然名正言順,而且實力也達到了,多爾袞為什麼要把皇位給一個小孩子呢?這就進一步解釋了,孝莊必然已經嫁給了多爾袞。

?順治帝與多爾袞之間未必真的有不共戴天的矛盾,有史料記載,所謂鞭屍多爾袞也是虛構的。順治帝之所以要清算多爾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要找一個理由幹掉多爾袞死後卻依然把持軍政的多爾袞派系的將領和大臣,讓自己的勢力替代他們。多爾袞生前對自己的這個乾兒子,應該還是比較照顧的,否則100多年後,乾隆皇帝不可能為多爾袞平反。

至於順治本人,廣為流傳他為了董鄂妃之死而出家,不過史學界根本不承認,而且這一說法也站不住腳。但關於董鄂妃的來歷,其實順治之後的整個清王朝也在拼命的隱瞞,就如同孝莊太后與多爾袞的結合:董鄂氏原本是順治十一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妻子,後來順治帝強娶了弟媳。

滿族兩大習俗,揭穿清代第一大遺案,順治帝留下彌天大謊!

由於封建禮教的影響,順治之後不得不撒謊掩蓋這些真相。不過儘管如此,像電視劇中那樣,多爾袞和年輕孝莊早就產生了愛情,順治帝與董鄂妃相親相愛這些狗血劇情,依然是站不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