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和李自成的區別,雖然都是起義軍,大西軍更有民族氣節!

明末清初之時,天下各地烽煙並起,關外有滿清,國內有各路起義軍,大明岌岌可危。在崇禎十七年的時候,李自成的起義軍攻陷了北京城,建立大順朝,結果皇帝位子還沒有做好,在山海關兵敗如山倒,大順轟然倒塌。

張獻忠和李自成的區別,雖然都是起義軍,大西軍更有民族氣節!

在明末的時候,不僅有李自成這一股起義軍,還有八大王張獻忠,曹操羅汝才的人,他們都是因為天災人禍以及大明沉重的賦稅,所以最終騎兵造反,成為了明末的農民起義軍首領。只不過是因為李自成有著均分田,不納糧的口號,所以受到了全國百姓的歡迎。而其他的人因為米有先見,還是原來的農民軍做派,所以被評判的剿滅,各路起義軍吞併,最後中國只留下了兩個起義軍:李自成和張獻忠。

張獻忠和李自成的區別,雖然都是起義軍,大西軍更有民族氣節!

既然都是起義軍,張獻忠和李自成有什麼區別呢?

李自成亡明之後建立大順朝,而李自成也建立大西政權;李自成在建國之後北上抗擊清軍,張獻忠也在清軍入關之後抗擊清軍;

張獻忠和李自成的區別,雖然都是起義軍,大西軍更有民族氣節!

看著是相差不多,但是兩人之間的差距太大。首先我們說說他們抗擊清軍的原因:李自成之所以抗擊清軍,是因為他手下大將劉宗敏的人劫掠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家眷,所以導致了吳三桂投降清軍,開放了中原最後一個屏障·山海關,這個時候北京已經成為了清軍入關首當其衝的目標,說到底,李自成是抗清是為了自己。

張獻忠和李自成的區別,雖然都是起義軍,大西軍更有民族氣節!

而張獻忠則不同,清軍入關之後,他率先領兵和清軍作戰,並且在戰鬥中被清軍射死。在北上抗清的時候,對他的義子,也就是後來的抗清名將李定國說到:大明三百年是正統,在我死後,你們一定要歸順大明,不要再做不義的事情。

張獻忠和李自成的區別,雖然都是起義軍,大西軍更有民族氣節!

其次,張獻忠雖然和李自成都是起義軍,但是張獻忠更加有民族大義,而李自成則只是小農眼界。俗話說:在大難來臨的時候,才能認清一個人的真實面貌。毫不疑問,清軍入關就是中原漢族的大難,而李自成在兵敗之後還沒又體會到民族意識,還和以前一樣,失敗就往山溝裡鑽,企圖東山再起,完全沒有把這件事情上升到國家民族的範疇。

而張獻忠則不同,當面是大明的賦稅太重,所以才導致了各地起義軍此起彼伏,但是當他看到大明曾經面對的敵人入關的時候,他就明白過來了,漢族自己再怎麼亂,也是自己的事情,而外族入侵就不同了,所以才會在出征的時候說這句話,說明他的眼光已經看到了國家民族高度。

最後,李自成自始到終,他都是圍繞著打倒明朝,至於真的打倒明朝之後,一切所作所為毫不客氣的說,簡直就是胡鬧。文化被摧毀,而真正的老百姓也沒有真正得到什麼利益,原來開城迎闖王的百姓已經不見了,而且在於清軍作戰中,他幾乎可以說完全沒有得到民間的支援,可以看出,他並沒有做出真正有益的政策和事情。

而張獻忠則不同,他的大西政權很得民心,所以在他戰死之後,大西軍還是受到了南方諸省擁護,這也是其養子李定國能夠轉戰多年的原因。而且根據清軍入關之後編寫的歷史,對大西政權有明顯的歧視,從此也能得出結論,張獻忠的大西軍在清軍入關的時候製造的麻煩非常的大。

所以不管怎麼說吧,雖然兩人同為起義軍,但是作為攻進北京城的李自成,他和張獻忠的差距還真的挺大,這或許也是他最後迅速失敗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