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英文名”為何鬧出笑話,古人名字是怎樣翻譯成外語的

1998年三聯書店出版了一部翻譯名著,吉登斯《民族——國家與暴力》,在這本書中出現了這樣一個說法“門修斯(Mencius)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個太陽,居於民眾之上的也只有一個帝王’,可以適用於所有大型帝國所建立的界域。”乍一看,可能以為這位“門修斯”是古希臘哪位大哲先賢,但很快有人指出,Mencius其實就是孟子的英文譯名,這句話其實就是中國一句老話“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孟子的“英文名”為何鬧出笑話,古人名字是怎樣翻譯成外語的

孟子的譯名Mencius和孔子的譯名Confucius,其實來自於拉丁文,翻譯者是歐洲來到明朝的耶穌會傳教士,這些傳教士不僅在中國傳播天主教教義,還帶來了歐洲的科技、地理和藝術方面的知識,與此同時,以義大利神父利瑪竇為首的不少傳教士也積極學習中國的書籍,他們發現當時中國的大多數人,都在信奉儒家思想,於是開始鑽研儒家典籍,並翻譯成羅馬教廷的官方語言拉丁文,向歐洲人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

孟子的“英文名”為何鬧出笑話,古人名字是怎樣翻譯成外語的

“Confuci”其實是“孔夫子”的音譯,“Menci”則是“孟子”的音譯,因為拉丁文中名詞有“陽性”、“中性”、“陰性”的區別,孔子、孟子作為男性,他們的名字要加上表示陽性的字尾-us。其他人名也大致按照這個方法翻譯,例如明朝天啟皇帝的拉丁文名字 Thienkius,崇禎皇帝是Zungchinius,清朝順治皇帝則被翻譯成 Sungteius。英文和法文都直接使用了這些詞語,其他語言則按照拼寫習慣和詞性有一些微小調整,例如德語中孔子叫做Konfuzius,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中則是Confucio。

孟子的“英文名”為何鬧出笑話,古人名字是怎樣翻譯成外語的

明末清初的傳教士是第一批給中國人取外文名的翻譯家,第二批則是清朝後期,按照韋氏拼音注音的譯者。韋氏拼音也叫威妥瑪式拼音法,由英國人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等人在1967年合編的注音規則。這種拼音被普遍用來給中國的人名、地名注音。如孫中山的名字SunYat-sen,北京的譯名Peking等。

韋氏拼音同樣讓著名學者鬧過笑話,最著名的莫過於“常凱申事件”,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王奇將蔣介石韋氏拼音的寫法ChiangKai-shek翻譯成常凱申,從而在網上留下了一個長盛不衰的梗。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出臺後,韋氏拼音在大陸就被廢止了,現在只有一些歷史比較悠久的商標或者學校校徽上還留下一些痕跡,例如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茅臺(Moutai)張裕(Changyu)等。現在要翻譯古代人的名字,直接使用漢語拼音就可以了。

孟子的“英文名”為何鬧出笑話,古人名字是怎樣翻譯成外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