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鋼不作鉤--包公贊

作者:劉芳 安徽省巢湖市合肥八院

與你邂逅,只是一次偶遇。雖然從小到大你的大名總在民間及電視劇裡如雷貫耳,但像今天這樣近距離地端詳你的工作場所還真是第一次。這次,是在去郭亮的途中,因為順路,群主建議大家去參觀一下聞名千古的開封府,時間二小時,可以當作中途小憩,更是一次與你對視的機會。

精鋼不作鉤--包公贊

開封府,一座始建於五代的政府辦公大院,它本和其它許多地方的古代辦公府邸沒啥區別,雖然它的繁榮是在北宋時期達到的鼎盛,可它的繁華奢侈只屬於王公貴族及商賈富甲,與平常百姓似乎並無太大關係。正因為有了你的執政功績才變得婦孺皆敬、有口皆碑,更成為名垂史冊,享譽不朽的正義代名詞。

大巴漸行漸近,一面巨大的湖泊明鏡般對映天穹,平靜的湖面生長著碧綠的蓮葉,正如你明鏡高懸的純粹心跡,纖塵不染。遠遠便能看到湖對岸豎立的方型照牆和飛簷翹角的古體建築群。最搶眼的自然是“開封府”三個大字,蒼勁醒目,透著一股古老的威儀。

天下公衙無盡數,開封何故遠聞名?那是因為你曾在此工作過。

踏進圍牆高築的大院,首先進入眼簾的不是你的高大塑像,而是刻在原石上你的執法座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震,上天難欺。多麼樸素而又淺顯的為官之道。可惜千百年來讀懂它的人少之又少。

精鋼不作鉤--包公贊

正是因為你心中裝著的是萬民百姓,是天下蒼生,所以你才把這十六個字刻在了你辦公室大院的正中,讓所有經此走過的公務員都不可避免地看到它們的方正身影。它們不僅時刻提醒著你的良知和正德,也影響著一大批與你共事的官僚輔臣。

在你的身體力行下,大宋朝的司法曾有過一片朗朗乾坤,而後的開封府更是湧現出一大批諸如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執法嚴明的政治大家。他們雖不如你那樣有敢與太后、公主論國法,敢將駙馬頭摘下的膽氣與剛烈,也曾與你的政治立場不盡相通,但至少他們也堅持了仗義執言、變法治朝和為民請命的原則,那應該都是你榜樣的示範作用。自那時起,開封府萬民景仰,人神共敬。你是辛苦的也是幸運的,因為你逢上了開明寬鬆的君主和政治環境,讓你的正義和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只可惜,你和幾個文人的力量,終不能挽救一個皇家集團內部的腐朽命運,大宋的江山終沒能扛住金人的鐵蹄,你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公正公平的執法理念和精神,在一場倉皇南逃的粉陣紅闈中被你的皇家君主給忘卻遺棄了。但你的名字卻被史學家永遠地刻進史冊,更被萬民百姓永遠地刻在了心上,無人可替代。

驢友們嘻嘻哈哈地拍打著公堂門外的銅鑼和大鼓,清亮的鑼音、雄渾的鼓響,穿透雕樑畫棟直擊雲霄,我彷彿聽到了你一拍驚堂木然後威嚴地宣佈:帶人犯,升——堂——! 更彷彿看見一個個作奸犯科的罪惡靈魂在你不怒自威的如炬的目光下嚇得癱軟如泥,不打自招。

精鋼不作鉤--包公贊

據說你有“日審陽,夜審陰”的特異能力,連鬼神見到你也會無法招架。你從不用酷刑屈打成招,你只憑證據斷案,你絕不會懼怕權貴,循私枉法,更不會妄下判詞,草菅人命。皇親國戚,親朋摯友,不管誰犯法你都照樣把他們送到鋒利的鍘刀下。我知道,其實你根本沒有什麼特異功能,那只是你心中始終豎著一把公正無私的天秤,你的無比正義的聲音總是英氣四射地透著霸氣,所以連鬼神也對你聞風喪膽。你的青天美譽不是朝庭封賜,而是無數的冤苦之魂在被你解救之後,黎民百姓們發自肺腑地對一個執法如鋼的鐵面法官贈予的最高評價和獎賞! 包青天——你當之無愧!

精鋼不作鉤--包公贊

導遊說,公堂之下的三口銅鍘,其實並不是你當時執法所用,而是後人根據你的傳說為增加你的神威而打造。我也覺得那不是你的風格。你那麼愛民如子、視民眾為衣食父母,怎可能把人分為三六九等而讓什麼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來玷汙你對生命的尊重呢?

導遊又指著大堂正上方的畫屏問遊客,別的公堂正中幾乎畫的都是龍鳳、松鶴或獅虎等象徵皇威或吉祥的圖騰物,而開封府的法庭上為什麼只有一方翻滾的海水呢?大家都搖頭表示不知,導遊說她自己也不太明白。

精鋼不作鉤--包公贊

我想,那大概也是你的為人做事之道的內心獨白吧。因為你信奉的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謙遜理念;你尊崇的是:民生如海,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哲學情懷。你是要告訴後來者,做人要像水一樣利於萬物卻不爭高下,甘於低窪處寂寂無聲卻又能積聚無窮能量,在需要時更會怒濤洶湧、一瀉千里以懲惡揚善,這就是你的君子胸襟。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勿貽來者羞。

據說這是你為官之始就給自己寫下的勵志詩,也是你為官一生留下的唯一一首詩,更成為你的座右銘。詩中境界你完全做到了。你的子孫後輩絕不會像奷佞之黨的後人那樣因祖先的惡行而羞於提及自己的血緣,包氏子孫及炎黃兒女皆會因你的剛直不阿而永遠自豪、驕傲。

精鋼不作鉤--包公贊

兩小時的瞻拜,只是與你擦肩而過的一次探訪。我不想用“民族脊樑、華夏忠魂”這樣的大詞來讚美你,但你作為一個大寫的中國男人的形象,早已清晰的印在了每一位過客的腦中了。但願這其中一些正在官道上馳騁的看客們,都能以你為鏡成為你千年後的知音。

最憶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