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基督教分裂東西的宗教衝突:聖像破壞運動

在8世紀完結之前,東羅馬帝國內爆發了一場極為嚴重的宗教風波——“聖像破壞”。公元726年,伊蘇利亞朝的皇帝利奧三世頒佈了移除基督教聖像的敕令,包括耶穌、聖母、以至於各大小聖人的雕刻和畫像都得移去,從此開啟了斷續百多年的鬥爭。這場鬥爭表面上只是個宗教問題,但從來宗教與政治滿不可分,背後卻又是世俗君權與神權之間的鬥爭。

使基督教分裂東西的宗教衝突:聖像破壞運動

聖像傳統與基督教的羅馬化

“聖像破壞”本身,在基督教的教義中,已是個滿有爭議性的問題。基督教的其中一項基礎教義是“反對偶像崇拜”。不只在舊約世界中的“摩西十誡”已經有明顯的反偶像崇拜,耶穌本人也在新約中多次反對別人敬拜偶像。甚至其他亞伯拉罕宗教,猶太教和伊斯蘭,都明顯地反對各式各樣的雕像和影象;即使是“神”本身,不單沒有形象,連名字也沒有。希伯來聖經(舊約)中稱神為“YHWH”,但由於人們經常避諱其發音,其發音早已失傳(希伯來文從書寫難以確定讀音)。中世紀後,猶太人在其旁標音讀作“adonai”(我的主),而非直接讀出。此字後來在西方後來加上母音讀作“耶和華”。

使基督教分裂東西的宗教衝突:聖像破壞運動

然而,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有著很不同的發展。由古希臘以來,人們就已經習慣了崇拜有形體的神祗,也養成了一群專門從事雕刻繪圖的工藝匠。4世紀基督教取得羅馬帝國的主導權後,並沒有完全消滅這些文化,反而將其吸納入體系當中,演化成大量的基督教宗教藝術。而且,羅馬帝國治下的臣民,已經歷過好多世紀的多神崇拜。基督教的教義與無形,對於很多臣民而言非常空泛,難以理解。於是乎,一方面為了傳教,基督教自身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羅馬化,雕刻聖像,聖畫供平民崇拜;而另一方面,人們也將他們的迷信傳統投射到基督教上。人們開始將信仰投放到聖物,如聖十字架、聖人遺民等有形之物。

使基督教分裂東西的宗教衝突:聖像破壞運動

真十字架(耶穌被釘死的十字架)碎片是其中一種常見的聖物崇拜。今天很多教會保有聲稱是真十字架碎片的聖物,但可信度成疑

破壞聖像與政教之爭

對於這種有形崇拜,有部分教會中人反對自然是意料中事,但單此點卻不足以解釋日後的“破壞聖像”活動。事實上,“聖像”並非整個鬥爭的心,而只是被君主利用作為打擊教會權力的一個工具。由四世紀基督教成為國教後,教會就享有一系列的經濟與法律特權,佔有大量的土地財產。但在哥德戰爭收復羅馬後,東羅馬皇帝一直認為自己對教會擁有絕對的支配權。然而,羅馬的教宗並不如君士坦丁堡的牧首這麼單純,皇帝干涉教宗任免,羅馬亦一直反抗。例如教宗不出席君士坦丁的大公會議以及不承認其教義(如思齊一世,Sergius?I),因開罪皇帝而被困禁(如馬丁一世,Martin?I)等時而有之。

使基督教分裂東西的宗教衝突:聖像破壞運動

那為何這場鬥爭會在8世紀,以及以“聖像”為導火線爆發呢?這與伊斯蘭在東方興起不無關係。7世紀伊斯蘭興起,不單打敗了皇帝席哈克略而吞併了帝國在近東的土地,更嚴重威脅帝國自身的安全。在聖像破壞開始前不久,伊斯蘭就曾兩度包圍君士坦丁堡(674至678年;717至718年)。面對這個威脅,帝國意識到必須加強軍事實力對付外敵。席哈克略王朝與伊蘇里王朝(7世紀至9世紀初)之間,帝國都積極進行軍事改革,將土地交付將領,但大量土地卻被教會所控制。此時候打擊教會,可說是非常合理。過度的聖像、聖物崇拜本身已引起了教會內部一定的檢討,剛好可以給予皇帝籍口打壓教會。另一方面,伊斯蘭興起後,其非常反對畫像崇拜的教義也對基督教造成一定的衝擊。不少小亞出身的帝國將領官員,受到伊斯蘭影響,也認為基督教的聖像崇拜已到腐敗程度,認為有必要改正。

使基督教分裂東西的宗教衝突:聖像破壞運動

教士在皇帝面前辯論有關聖像崇拜的問題

東西教會分裂的伏線

“破壞聖像”可分為前後兩期;第一期由726年利奧三世至伊琳娜女帝在787年與教宗哈德良一世(Adrian?I),於第二次尼西亞(Nicaea)公會議中和解為止。羅馬教會並不認同“破壞聖像”的做法,加上東羅馬又一直干涉宗教人員任免,打壓教會,使羅馬教會與東羅馬帝國的關係急速轉差。

另一方面,8世紀后帝國在義大利的勢力又急速衰退,羅馬教會於是轉為請求西方的法蘭克人來援,意欲將法蘭克人打造成另一個保護他們的“羅馬”。這導致了法蘭克的丕平和查理一世相繼南下(打敗北方的倫巴底人),保證對羅馬教會的保護和領地。公元800年,教宗利奧三世為查理一世加冕為羅馬皇帝,使得同時有兩個羅馬帝國,更進一步令教會與東羅馬陷入極為險惡的關係。

使基督教分裂東西的宗教衝突:聖像破壞運動

伊琳娜停止破壞聖像某程度是對西方示好,避免東西進一步分裂,她更希望跟法蘭克通婚以將兩個羅馬帝國重新統一。然而,東西分裂有如時代巨輪,伊琳娜並沒有能力阻止。第二期破壞聖像始於815年,東羅馬皇帝利奧五世恢復禁令,一直到843年米海爾三世(Michael?III)為止。雖然破壞聖像停止了,但政教之爭沒有因此完結。帝國並沒有歸還已沒收的土地財產,皇帝仍舊干預宗教事務、主教任免等,只是已無須再透過“聖像崇拜”這個籍口。實際上,大部分的人民似乎對於有形的聖像和聖畫相對接受,完全禁止有點矯枉過正,也會引來他們的不滿。

使基督教分裂東西的宗教衝突:聖像破壞運動

一個多世紀的聖像破壞,在宗教上,表示了西方的聖像崇拜傳統文化上的勝利,但也的確令原本過份的崇拜有所收斂。而比起這點更為重要的是,東西教會進一步分裂,最終在11世紀,天主教與東正教會正式全面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