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其他癌,有一種肺癌惡性程度低,大多數術後不需要任何治療

最近一個網友問診平臺諮詢,這是一個肺癌術後病人,手術後一個月,病理分期是IB期,病人諮詢是否需要進行術後輔助治療。從患者上傳的病理報告來看,患者為神經內分泌癌(G1 類癌)。肺類癌已經行根治性手術,不需要任何術後輔助治療,也不需要進行基因檢測。

不同於其他癌,有一種肺癌惡性程度低,大多數術後不需要任何治療

到底什麼是類癌?

類癌是起源於內分泌細胞的一種低度惡性腫瘤,多發生在消化系統,可發生於食管到直腸的任何部位,比較常見部位為闌尾遠端、闌尾其他部位、小腸、直腸、胃和十二指腸。大約10%的類癌見於支氣管、肺、胸腺、甲狀腺、卵巢、宮頸和睪丸。

類癌儘管組織結構像癌,但一般在區域性浸潤性生長,較少發生轉移,故稱類癌。由於類癌是起源於神經內分泌細胞,故有內分泌功能,會產生5-羥色胺 、組胺、激肽釋放酶、緩激肽和前列腺素等活性物質,引起類癌綜合徵。表現為面板潮紅、腹瀉、腹痛、哮喘、高血壓、心動過速等症狀。在手術切除癌腫的病灶之後,這些症狀往往就會隨之消失。

不同於其他癌,有一種肺癌惡性程度低,大多數術後不需要任何治療

什麼是肺類癌?

肺類癌屬於少見性腫瘤,約佔肺部腫瘤的1%-2%。肺類癌起源於支氣管肺粘膜及粘膜下腺體的嗜銀細胞,即Kulchitsky細胞。這些細胞漿內有神經內分泌顆粒,具有分泌功能。

根據類癌的生物學行為,肺類癌分為:典型類癌和不典型類癌,典型類癌佔多數,約90%,其分化程度高,非典型類癌分化程度差,呈侵襲性,僅佔10%左右。

從發病年齡來說,肺類癌中位發病年齡為45歲,典型類癌的平均年齡比非典型類癌要年輕10歲,典型類癌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肺部惡性腫瘤。

不同於其他癌,有一種肺癌惡性程度低,大多數術後不需要任何治療

從發病部位來說,肺類癌可以發生在肺門(中央型類癌)和肺外周(周圍型類癌)。由於越靠近中心支氣管,粘膜內的K細胞分佈越多,發生類癌的機會越大,所以中央型類癌多於周圍型。尤其是典型類癌多發生於氣管、主支氣管周圍。

從預後來說,肺類癌生長緩慢,預後好於常見的肺鱗癌、肺腺癌。預後與臨床分期及淋巴結轉移有關,典型類癌即便有同側縱隔淋巴結轉移,5、10生存率也能達到92%、88%。而侵襲性不典型類癌的預後相對差一些,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別為69%和24%~52%。

治療上,根治性手術為首選治療方式,典型類癌術後一般不考慮化療,而侵襲性不典型類癌,不管有沒有淋巴結的轉移,目前還是推薦術後化療,但類癌對化療的敏感性較低。

晚期患者化療有效率不高,根據病灶有無分泌功能,可以採用一些特殊藥物治療。對於無分泌功能的晚期類癌,口服藥物依維莫司被證明有較好的治療效果,2016年已上市。對於有分泌功能的典型類癌,善得定等生長抑素類藥物有控制腫瘤生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