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始皇帝贏政,一提起這個名字,可能很多朋友都會覺得秦始皇是暴君,那秦始皇到底是不是暴君呢?今天我們就來客觀地解讀一下這個歷史人物。

為什麼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像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公元前247年,13歲的贏政即王位;前238年剷除嫪毐與呂不韋后開始獨攬大政;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統一中國大業,建立秦朝,並自稱“始皇帝”;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統一貨幣、度量衡;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到了晚年,他在位期間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前210年,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秦始皇奠定了中國政治史上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曾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修建鄭國渠、靈渠

為什麼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

鄭國渠線路圖

公元前246年,韓桓王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採取了一個非常拙劣的所謂“疲秦”的策略。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員鄭國為間諜,派其入秦,遊說秦國在涇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間,穿鑿一條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說是可以發展秦國農業,真實目的是要耗竭秦國實力。秦王政本來就想發展水利,很快地採納這一誘人的建議。並立即徵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鄭國主持,興建這一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韓國“疲秦”的陰謀敗露,秦王大怒,要殺鄭國。鄭國說:“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漢書·溝洫志》秦王政是位很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認為鄭國說得很有道理,同時,秦國的水工技術還比較落後,在技術上也需要鄭國,所以一如既往,仍然加以重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全渠完工,人稱鄭國渠。鄭國渠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它發揮灌溉效益的100餘年,而且還在於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對後世引涇灌溉發生著深遠的影響。也使秦國從經濟上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戰爭準備。鄭國渠工程之浩大、設計之合理、技術之先進、實效之顯著,在中國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

為什麼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

靈渠線路圖

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靈渠水系由北南兩渠組成。“靈渠奇蹟兩千載,堪與長城共壯懷。”為統一嶺南,秦始皇下令“鑿渠運糧”,公元前214年,鑿成“與長城南北相呼應”的世界奇觀——靈渠,讓北去的湘江和南流的灕江開啟了2200多年的連線,更促成了其背後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的交匯。

廢除分封制、設立郡縣制

為什麼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

中央集權制度示意圖

為什麼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

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國王或皇帝分封諸侯的制度。商代已開始分封諸侯,稱號有侯和伯。西周滅商後,因其國都遠在西北,不利於控制幅員遼闊的疆土和統治商代後裔,便大規模地以封地連同居民分賞王室子弟和功臣,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也有服從天子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周室安全的責任。春秋戰國時,適應中央集權的郡縣制逐漸取代分封制。秦始皇統一全國,普遍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王朝。此後歷代王朝也還有分封的事例,但性質不完全相同。

郡縣制是中國古代繼宗法血緣分封制度之後出現的以郡統縣的兩級地方行政制度。縣制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國,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於秦國,秦穆公嬴任好;經過歷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終成型於秦漢時期。郡縣制是古代中央集權制在地方政權上的體現,它發起於春秋戰國時期,再經過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為了秦漢以後的地方政治體制。郡縣制下的郡守和縣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從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政治安定和經濟發展;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有利於防止地方割據分裂,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為現代的行政區劃劃分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參考。

為什麼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

七國文字對比

統一文字

在秦統一六國前,各諸侯國都使用自己的文字,這嚴重阻礙了政令的推行和各地之間文化的交流。因此在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便下令對各國原來使用的文字進行整理,規定以“秦小篆”為統一書體。為了推行這一書體,秦始皇還命令李斯、趙高、胡毋敬分別用小篆書體編寫了《倉頡篇》、《愛歷篇》、《博學篇》,以作為標準的文字範本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秦始皇下令統一文字,其意義無疑是非常深遠的!這不僅是對此前中國古代文字的發展和演變所做的一次總結,也是一次意義深遠的大變革,對後世中國文化的持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

度量衡、七國錢幣對比

統一貨幣、度量衡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叫秦半兩,在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錢幣的形狀不一,如鏟幣、刀幣、環錢等,且只能在各自統轄的範圍內流通。統一六國後,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在戰國秦半丙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成為全國通告之法定貨幣。秦始皇統一的度量衡指“度”是“尺”,計量長短。“量”是“鬥”,計量容積、重量。“衡”是“秤”,稱量測量。統一度量衡成為維護和保證商業貿易公平的準則。商鞅變法前,秦國各地度量衡不統一,為了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商鞅製造了標準的度量衡器製造標準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國統一施行。秦始皇還用法律規定了度量衡器誤差的允許限度。他規定六尺為步,二百四十步為畝。不過二百四十步為畝的制度實際上只行於舊秦,還有舊趙境內,東方許多地區仍以百步為畝,直到漢武帝時期為止。

為什麼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

馳道、直道示圖

馳道、直道

春秋戰國時期,各地馬車的大小不一,車道也有寬有窄,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秦朝統一後,秦始皇便下令將車輛的輪距一律改為六尺,即我們所說的“車同軌”,這樣的車輛在全國範圍內就方便通行了。除此之外,在交通上,也做了相應的改變!原來各諸侯割據勢力在各地修築的關塞堡壘,嚴重影響了諸侯國之間的往來。秦統一後,秦始皇在下令拆除了阻礙交通的關塞、堡壘的同時,還修築了以首都咸陽為中心的“馳道”,以及由咸陽直向北延伸、全長約九百千米的直道,以此來防禦北方匈奴的侵擾。這些馳道、直道縱橫交錯,形成了以咸陽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道路網路。

馳道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國道”。秦始皇完成統一六國後的第二年,就下令修建以咸陽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以咸陽為中心,向四周呈散射形狀分佈。但實際上,這些馳道並非我們理解地跟現在的公路一樣,而是跟現在的鐵路有幾分相似,是一種軌道交通。所以,秦始皇要求“車同軌”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這個要求就是要把馬車變成古代的火車,只不過動力不是現代化的電氣或機械動力,而是馬匹之類的畜力。這些“軌(鐵)路”就是秦馳道的一部分。也只有軌道交通才能最大幅度改善道路狀況,這也是在沒有現代化的發明之前,最有效地解決陸地交通困難的方法。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極為偉大的發明。軌道交通式的馬車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馬車的行進速度,而且也能夠節省畜力並且提高載重能力。沿途設定的驛站可以很快地更換馬匹。因此,“車同軌”本質上就是為了馳道這一軌道交通服務的。秦始皇的改革措施絕非是毫無章法的單一零散的改革,而是一個系統的改革方案。所以,真的不得不佩服秦始皇,他的高瞻遠矚,遠遠超越了其同時代的人!

秦長城

為什麼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

秦長城示意圖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

那麼,秦始皇究竟是暴君亦或是千古一帝呢?這個其實是看你從怎樣的角度去評價他了。角度不同評價自然不同,所以才有兩個不同的秦始皇。其實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應該肯定“人”的性格是立體的,即是說性格是多方面的,不可片面下定論,評價秦始皇也一樣。我們常說秦皇修長城、建宮室,勞民傷財,然而在秦代,建築技術不發達,要建一個軍事防線,不動用大量民力行嗎?雖然為人民帶來痛苦,但卻為秦代建成了堅固的防線,抵禦匈奴的入侵,也為後來的歷代提供了安全的基礎和保障,這不可以說是功嗎?而秦始皇的其他所作所為,如並天下、廢分封、置郡縣、逐匈奴、通溝渠、車同軌、書同文等措施,對於全國之大一統,對於中國政制之建立、中國版圖之確立、中華民族之傳承,是有重大影響的,這方面他稱為“千古一帝”不為過。可是秦始皇的專制獨裁、橫徵暴斂、嚴刑峻法,不僅使秦朝在統一中國後只歷十五年即告覆亡,使中國老百姓長期過著難以忍受的非人生活。對於秦始皇作為“暴君”這一面,則不應隨便為之辯解。由此可見,秦始皇一方面是首創統一局面的“千古一帝”,一方面是專制獨裁的“暴君”正好印證人性是兩面性的事實。所以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應偏於一面,應多角度探討,才能還歷史人物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