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帝國的象徵:揭秘鬥獸場,到底是如何建造出來的?

羅馬鬥獸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傑作之一。公元80年,提圖斯皇帝啟用了這個巨大的建築,其存在的目的只是為了娛樂大眾,包括角鬥士的戰鬥、還有動物之間的小規模戰鬥。雖然羅馬人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就建成了鬥獸場,但前期卻需要精心的計算和規劃。建築師和工人們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廣泛的思考,從圓形建築對稱性到其複雜的地下走廊和拱門迷宮。

幾個世紀以來,我們一直試圖想象在鬥獸場中發生的事情,並在電影和媒體中出現了很多血腥的幻想。例如,電影《角鬥士》(Gladiator),儘管它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但它試圖創造一個羅馬人如何生活和戰鬥的形象。我們沒有看到的是,為了上演鬥獸場的一場場慘烈的表演,所付出的艱辛工作,而這些通常是由奴隸完成。角鬥士的戰鬥是關於權力,而鬥獸場建築的複雜性和宏偉性,更有助於維護這種權力。

古羅馬帝國的象徵:揭秘鬥獸場,到底是如何建造出來的?

在羅馬,理想的比例被認為是5:3,而且觀眾席和競技場的寬度與鬥獸場的高度相等。

每個拱門的大小是20羅馬英尺,每個拱門之間都隔著3羅馬英尺。由於鬥獸場的拱門,因此露天劇場的周長必須精確:有80個入口拱門,每個拱門的大小必須相同,中間的空間也必須相同。

古羅馬帝國的象徵:揭秘鬥獸場,到底是如何建造出來的?

鬥獸場下面是hypogeum,希臘語是“地下室”的意思。在hypogeum中,有一些被雕刻的牆體,而歷史學家也花了很多年時間才解讀出它們的用途。例如,建築師Heinz-Jürgen Beste在牆上發現了軌道,很可能是用來運輸動物的籠子透過地下室的通道。對角線的凹痕表明了允許動物進入競技場的坡道的位置。

Heinz-Jürgen Beste還確定了牆上一系列半圓形的切口,用於將裝有動物的籠子從地下升到競技場。Heinz-Jürgen Beste還確定了60個籠子的位置,其中40個用於將動物吊上舞臺,20個用於佈景。

鬥獸場能夠注滿幾英尺的水,水手們乘著微型船在上面舉行模擬海軍的小規模戰鬥。

為了創造這個包含水的競技場,鬥獸場的工人們會拆除圓形劇場的地板和木質支架。然後一條輸水管道會負責淹沒競技場,當戰鬥結束後,運河會幫助鬥獸場排水。

競技場在公元80年開放時並沒有地下室,而磚石牆的建造也取代了木質支架,結束了淹水的可能性,因此競技場內的海軍表演也就結束了。

古羅馬帝國的象徵:揭秘鬥獸場,到底是如何建造出來的?

古典學家Norma Goldman和工程師Owain Roberts為PBS紀錄片小組回答了關於鬥獸場的問題。在問答過程中,Goldman估計有2萬到3萬人參與了它的建造,其中有很多人是被奴役的。

羅馬人專門修建了一條道路,從現在蒂沃利附近的阿爾布萊採石場運送石灰石塊到這裡。採石場離這裡大約有20英里,每輛車上會裝30到50塊石頭。而工人們總共需要運送了24萬車石塊來建造鬥獸場。

古羅馬帝國的象徵:揭秘鬥獸場,到底是如何建造出來的?

羅馬人對所謂的“混凝土革命”負有責任,在這場革命中,帝國利用混凝土建造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更堅固的建築。

在鬥獸場中,羅馬人用混凝土建造了拱頂和拱門,使得鬥獸場在龐大的同時,仍能保持結構上的合理性,並保持一個通風的環境。

建築物的地基也是由混凝土製成的:從外牆開始,地基以同心圓的方式向競技場內移動。一塊塊地基從46英尺左右的深度開始,向內移動時變得更淺。

羅馬人將石灰石加熱,以製造氧化鈣,或速凍石灰。將生石灰浸泡在水中,形成一種膩子,作為水泥的粘合劑。而羅馬人還會用生石灰為鬥獸場製作塗料。

鬥獸場的下面,也就是所謂的hypogeum(地下室),有動物籠子、奇怪的房間、長廊和坡道,都是用來運送動物和人類進入競技場進行戰鬥的。由被奴役的人操縱絞盤將獅子、熊和其他生物抬到舞臺上。而一些插槽和凹槽將允許運輸籠子透過狹窄的地下室。

額外的小平臺也允許工人將佈景抬到舞臺上,而這些經常被用來重演著名的故事。舞臺區佈滿了精巧的繩索、滑輪和其他機械裝置,這些都是舞臺工作人員用來操作表演的。而且所有這些裝置在不用時都可以拆開存放。

競技場還有的一些遺蹟,很可能是用於填充和排水的水閘,還有一個碼頭,工人們在那裡建造了微型船。

鬥獸場裡最好的觀眾席是裝飾最隆重的。這些座位由大理石和石灰石製成,上面的天花板上裝飾著複雜的繪畫。隨著觀眾在鬥獸場內越往上走,各區的裝飾性就越差。

為了觀眾的安全,最靠近舞臺的座位被抬高了近7英尺。擂臺上還有一道柵欄,以保證野生動物與觀眾保持安全距離。除了前排的人,每個人都緊緊地擠在一起,只有大約一英尺的個人空間和兩英尺的腿部空間。

鬥獸場位於一個山谷中,根據季節的不同,這裡會變成沼澤或湖泊,而鬥獸場需要在地表下26英尺處進行排水,以疏導從鄰近山丘流來的水。建築師設計的混凝土地基,深達40英尺左右,以幫助防止這些天然水源造成地基坍塌。

建築工人還為鬥獸場地基騰出空間而移走的泥土,將建築周圍的土地重新用磚塊建起來,而這就是為什麼鬥獸場高出地面23英尺的原因。

鬥獸場裝有一個巨大的布篷。在炎熱的日子裡,羅馬海軍成員將遮陽篷懸掛在鬥獸場上,為觀眾遮陽。當然,遮陽篷的使用在羅馬相當普遍,大多數競技場和圓形劇場都配備了遮陽篷。

鬥獸場上方的遮陽篷與船上的船帆非常相似,因此水手是最有資格操作遮陽篷的人。

而這些水手被認為是擁有特權的,他們可以看到並生活在大城市裡,這是大多數水手沒有機會做到的。在羅馬,海軍成員基本上都是被奴役的年輕人和男孩,他們是從被羅馬征服的全球各國抓來的。他們會服役15至30年,服役時間滿後,他們也會贏得自由和羅馬公民的身份。

古羅馬帝國的象徵:揭秘鬥獸場,到底是如何建造出來的?

樓梯上的大理石和鐵質隔板,可能是為了將觀眾控制在他們的社會經濟階層中而建造的,儘管歷史學家對其目的並不肯定。鬥獸場最高的部分,觀眾中最貧窮的人可能坐在那裡,與其他部分被一堵16英尺的牆隔開。婦女和窮人很可能坐在競技場的最高處,距離舞臺300多英尺。

然而,歷史學家提醒說,競技場五個最高部分的容量,與當時任何已知的社會群體的人數並不一致。因此人們很難確認社會階層是如何以及是否被隔離的。

古羅馬帝國的象徵:揭秘鬥獸場,到底是如何建造出來的?

公元64年,尼祿皇帝為自己建造了一座房子,他稱之為金宮。

在尼祿逝世後的一年裡,帝國先後經歷了四位腐敗的皇帝,直到公元69年維斯帕先上臺。為了恢復公眾對政府的信心,他比尼祿皇帝更加謙遜地生活,併為羅馬公民代言。

公元70年左右,維斯帕先答應在皇宮遺址上修建一座可供公眾使用的圓形劇場,舉辦角鬥士比賽。維斯帕先的兒子、受人愛戴的皇帝提圖斯經過10年的建設,於公元80年為鬥獸場揭幕。為了慶祝,他舉辦了一個節日,並進行了100天的比賽。

古羅馬帝國的象徵:揭秘鬥獸場,到底是如何建造出來的?

建築師和工人們利用安裝鬥獸場混凝土地基過程中挖出的泥土,將結構下面的土地堆積了23英尺。利用尼祿宮殿的13英尺殘骸,在其上建造了圓形劇場,鬥獸場比周圍環境高36英尺。這迫使人群不得不仰視而不是俯視鬥獸場。

雖然鬥獸場今天與地面持平,但在古羅馬,地面比現在低32至50英尺。

鬥獸場的下水道系統對於運送人和動物的廢物,以及為觀眾提供水是很有必要的。鬥獸場兩側的蓄水池可能為來自Aqua Claudia輸水管道的飲水機提供水。而且羅馬人還在鬥獸場的牆壁上修建了陶土隧道,用於輸送水。

廁所,或公共浴室,是在一根輸送流水的管道上的一排洞。管道的汙物會排入排水溝,連線到城市的主要河流。

在競技場的舞臺下,工作者並沒有享受到觀眾的任何奢侈。夏天,這裡非常炎熱,特別是那些在通風不良的地方工作的人。到了冬天,下層建築又冷又潮溼。

競技場下面的區域也非常吵鬧。不僅有機械、野獸和人們的叫喊聲,還有機關和鼓聲等訊號提示工人送上動物或景物的聲音。人群在上面尖叫,腳步聲在下面迴盪。

雖然地下室的建築在其遠見卓識上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很可能不會讓在鬥獸場工作的被奴役者和舞臺工人感到興奮。

古羅馬帝國的象徵:揭秘鬥獸場,到底是如何建造出來的?

鬥獸場工人們建造的第一件作品是拱門,它們由石灰石製成,堅固的構成讓工人們可以建造鬥獸場的底部和頂部。競技場頂層兩層的木質門廊、上層座椅和牆壁與鬥獸場的下部同時建造。

人們會先搭建一個堅固的框架,這樣就可以在多個樓層同時施工。而正是由於這種具有前瞻性的行動計劃,羅馬人才有可能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建成鬥獸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