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為什麼被稱作宰相,依據是什麼

有人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我們想到了就要對自己說,我可以,我一定行。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的格局,承擔失敗,吸取紕漏,重頭再來。如果你一敗塗地,從此一蹶不振,那你只能望洋興嘆,遺憾終生。 擁有的時候,多加珍惜,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平安就是福。且行且惜,且走且悟,人生之中唯自強不息,勇敢向前,方可走出一條陽光大道。?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跟著小編為您一一介紹。

劉墉為什麼被稱作宰相,依據是什麼

文/王國棟

眾所周知,清朝是沒有宰相(或丞相)一職的。然而乾隆時期的名臣劉墉(又稱劉羅鍋),卻被後人稱為宰相,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後世定義清朝宰相,是以中堂這一稱呼來認定的。因為唐、宋置政事堂於中書省內,為宰相處理政務之處,中堂因宰相在中書省內辦公而得名,後稱宰相亦為中堂。像人們耳熟能詳的清朝官員,如康熙時的明珠、索額圖,乾隆時的和珅、劉墉,晚晴時的李鴻章、翁同龢,皆稱中堂,皆可以稱之為宰相。

清朝什麼官員可以稱為中堂呢?主要是軍機大臣及各殿閣大學士。而要達到這兩個晉升條件,首先要是從一品的官員,包括六部尚書、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無一例外,都是京官。像將軍、提督等從一品外官,是沒有資格晉升軍機大臣或各殿閣大學士的。

劉墉為什麼被稱作宰相,依據是什麼

劉墉是山東諸城,大學士劉統勳長子,生於171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後世小說撰寫劉墉天生殘疾,是個駝背,這是完全錯誤的。真實的劉墉身體健康,而且個子很高,只是由於其老是弓著背看書,故家人戲稱:“劉羅鍋”,被傳揚開來。劉墉也並未高中狀元,因為劉墉出生相門(乾隆初年宰相),乾隆為了避嫌,將原本列為第一的劉墉往後挪了一下,名列榜眼。

劉墉為官清廉,又不會阿諛奉承,故仕途並不坦蕩,一直在地方上游宦。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劉墉升任為都察院左都御史,調入京城。當時和珅任首席軍機大臣,是真正的宰相。劉墉並非如小說上的那樣與和珅爭鬥,而是“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表現出其為人和為官的另一面:面對和珅專寵於乾隆,劉墉只好靜默自守,滑稽模稜取容。

劉墉為什麼被稱作宰相,依據是什麼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劉墉升任直隸總督、吏部尚書,兼理國子監事務,授內閣學士。直至此時,劉墉方稱為中堂,步入宰相之列。

嘉慶二年(1797年)四月,劉墉被授予體仁閣大學士,但仍被皇帝指責向來不肯真心實意做事,幹活懶散。並稱是因為沒有其他人了,所以才提拔劉墉。劉墉羞愧難當,上書請辭,不準。

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劉墉被加封為太子少保,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劉墉再次展現出不畏權勢的一面,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罪行20條,奏報朝廷。嘉慶隨即處死和珅。

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05年1月),劉墉於北京驢市衚衕家中逝世,享年85歲。劉墉可以說是累死在宰相的位子上的。因為嘉慶皇帝一直不準劉墉告老還鄉,劉墉去世的當天還去南書房值班。

朝廷贈太子太保,諡號文清,入祀賢良祠,諭祭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