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項羽寧可烏江自刎也不逃, 不是因為他傻, 而是他想明白了這點!

文:為何項羽寧可烏江自刎也不逃,不是因為他傻,而是他想明白了這點

戰亂,受苦的就是普通老百姓,本來好好的日子,就因為戰亂,害得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中國歷史上的戰亂,如楚漢、三國、五胡亂華等,人口都會急劇的下降。但是,戰亂也是英雄輩出的年代,楚漢相爭期間,就湧現出了項羽、韓信、張良、蕭何等英雄人物。

為何項羽寧可烏江自刎也不逃, 不是因為他傻, 而是他想明白了這點!

這些英雄中,最讓人感到惋惜的就是項羽了,年輕時候的項羽,在一次偶然間看見了秦始皇出巡的情景,就發出了日後必取而代之的豪言壯語。

為何項羽寧可烏江自刎也不逃, 不是因為他傻, 而是他想明白了這點!

秦末時,陳勝吳廣最先揭竿而起,由於百姓苦秦已久,給予了他們迅速發展壯大的土壤,很快他們發展到了幾十萬軍隊,打到了咸陽城外,這時秦國的一位文官章邯站了出來,他把咸陽城的犯人聚集了起來,有20多萬之多,竟然把陳勝吳廣給打敗了。

為何項羽寧可烏江自刎也不逃, 不是因為他傻, 而是他想明白了這點!

為何要提這個章邯,因為項羽就是透過他名氣大漲的。劉邦和項羽原先都是項梁手下的大將,後來章邯打敗了陳勝吳廣後,就把矛頭指向了項梁的楚國勢力。作為楚國名將項燕的兒子,他豈會把這個文官章邯看在眼裡,他認為章邯不過是運氣好,打敗了陳勝這群烏合之眾罷了,但是正是因為輕敵,項梁死在了與章邯對戰的戰場上。

為何項羽寧可烏江自刎也不逃, 不是因為他傻, 而是他想明白了這點!

項羽接過了叔父項梁的部隊,繼續與秦軍作戰,這時的章邯已然成為了一代名將,讓各路諸侯聞風喪膽,章邯與王離聚集了40萬大軍圍攻趙國,眼看趙國已經支援不了多久了,就對外求救,當時,很多諸侯都率兵前來,不過都沒有出兵,都只是遠遠的看著,靜觀其變。而項羽卻率領著幾萬軍隊,破釜沉舟,在王離部隊這邊斬殺了一會,又跑到章邯那邊去殺一會,這樣殺過來殺過去的,竟然勝利了,這就是著名的鉅鹿之戰,僅剩的20萬秦隊也投降了,不過後來也被項羽屠完了。

為何項羽寧可烏江自刎也不逃, 不是因為他傻, 而是他想明白了這點!

這一站,讓大秦王朝徹底完了,剩下的只是殺進咸陽城而已了。這一戰後,項羽也成為了各路諸侯的領袖,他根本也沒把其他諸侯放在眼裡,包括他眼裡的老流氓劉邦,即使後來劉邦率先攻入了咸陽城,他也沒把劉邦當回事,項羽以前自己說過的,誰先攻入咸陽就誰當王,不過現在不算了,照樣還是由自己當王,還給各路諸侯分起了地盤,還把劉邦丟到了邊境蜀地去了。

為何項羽寧可烏江自刎也不逃, 不是因為他傻, 而是他想明白了這點!

但是,劉邦就是他命中的剋星,幾年後又從蜀地中殺了出來,不過他還是一次次地將劉邦打敗,有幾次還是以少勝多。然而在公元前203年,項羽卻在垓下之戰敗給了韓信,在他手下將士的拼殺下,他一路逃亡來到了烏江邊上,據說當時就有一位江東過來的船伕,接他上船,但這時的項羽卻好像突然間想明白了什麼一樣,拔出劍來自刎烏江了。

為何項羽寧可烏江自刎也不逃, 不是因為他傻, 而是他想明白了這點!

如果一開始就想好了自殺,當初為何要逃呢,直接戰死沙場多好,想來只因他看見江東父老那一刻,想明白了這點,當年,他為了江東的父老鄉親可以過上更好的日子,起兵伐秦,幾十年過去了,當初跟隨他出來的全都戰死了,即使他回去重新召集一批父老,東山在起,但是這未必會成功,也許只會讓父老鄉親的生活更加困苦,而且虞姬也死了,他打下江山又是為了誰,還不如自己了結,成全劉邦,讓百姓過上正常的生活。

所以,並不是因為項羽傻,也不是因為腦子突然短路了,而是因為項羽想明白了這點,他寧可自刎烏江,也不願意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