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的大謀臣范增為何離開項羽

范增,西楚霸王項羽的主要謀士,被項羽稱為“亞父”。

秦朝末年,秦二世昏庸無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因此,民間起義此起彼伏。較有影響力的是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在陳勝吳廣起義被官軍鎮壓後,以項梁、劉邦為首的義軍還在同秦軍激烈地交鋒。年已七十的范增這時來到項梁的大營,作為謀士為其出謀劃策。

西楚霸王項羽的大謀臣范增為何離開項羽

范增認為:當年秦國平定六國一統天下,這六國中楚國是最冤的。因此楚國人也是最恨秦朝的。所以起義大軍要以“復楚”為宗旨,號召人們聚焦在反秦復楚的大旗下,這樣才有兵員和動力。陳勝之所以失敗,就是沒有提出“復楚”的口號。

項梁採納了范增的意見,擁立楚懷王的孫子為王。果然,楚地的將領紛紛來投,義軍勢力迅速擴大。在項梁的帶領下,義軍攻城略地,勢如破竹。後來,被勝利衝昏頭腦的項梁,不聽范增勸阻,輕敵冒進,在定陶戰役中被打得一敗塗地,兵敗身亡。

項羽接替項梁後,對范增言聽計從,兩人情同父子,項羽稱其為“亞父”。在范增的謀劃下,項羽取得了許多勝利,特別是臣鹿之戰,奠定了項羽西楚霸王的地位。此時,能與項羽爭奪天下者只有劉邦一人了。為了能使項羽奪得天下,范增

意欲在

“鴻門宴”上將劉邦殺死,以絕後患。但項羽優柔寡斷,錯失消滅劉邦的最佳時機。

西楚霸王項羽的大謀臣范增為何離開項羽

公元前205年5月,項羽與劉邦在滎陽展開大戰,項羽採用范增計策,斷了劉邦大軍的糧道。軍中無糧,軍心浮動,劉邦大軍處於崩潰的邊緣。劉邦為挽救大軍,欲將割地求和。范增堅決不同意,對項羽說:“

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

項羽卻遲疑不決。根據項羽多疑與自大的特點,劉邦的謀士張良採用了離間計,成功地離間了項羽與范增之間的君臣關係。項羽開始對范增產生了質疑,並對范增口出不遜。

范增多年來忠心耿耿,殫精竭慮,為項羽的霸業出謀劃策,最後換來的卻是質疑和不信任,他內心感到憤怒和絕望。“

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一顆燦爛的謀士之星,就這樣帶著遺憾與憤怒隕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