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叛亂根本不是農民起義,而是黨錮之亂的後遺症

關於黃巾起義的起因和規模是怎樣的?我們來看看資治通鑑。

角分遣弟子周行四方,轉相誑誘,十餘年間,徒眾數十萬,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

角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將軍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資治通鑑》

翻譯過來就是:張角派遣弟子們遍佈帝國四方,對當地老百姓行騙以收為教徒。十多年的時間內,擁有了幾十萬教徒,遍佈帝國各地,一聲令下就能得到天下呼應。張角於是設立了三十六位將軍,大將軍統領上萬人,小將軍統領六七千人。

黃巾叛亂根本不是農民起義,而是黨錮之亂的後遺症

開啟百度APP看高畫質圖片

簡單地看相關內容,好像沒有什麼問題。但仔細一咂摸,它的問題就多了。

我們必須得知道:不要說在交通靠走,通訊靠吼的東漢末年,就是在交通、媒介相對發達的近現代。一場大規模的叛亂,在發動之前能準備得如此充足,也絕不是件容易的事。

當時的黃巾叛亂已嚴重到了什麼程度?

在接到這個黃巾叛徒的告密後,帝國政府在洛陽城內,就抓捕了一千多個黃巾成員,相關成員,涉及眾多政府官員、宮廷宦官,還有禁軍將領。這些人的黃巾身份(當然了,此時還沒有黃巾這個詞)一旦被確定,自然都被從快、從嚴的就地正法了。

帝國各大城市的府衙門上,都寫上了發動叛亂的暗號;並且武裝暴動,已進入倒計時了。

怎麼樣,夠嚴重了吧?

黃巾叛亂根本不是農民起義,而是黨錮之亂的後遺症

可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帝國的情報系統,為什麼會一直處於休眠狀態之中呢?要知道,哪怕帝國的情報系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如火如荼的叛亂,也不可能直到最後倒計時,才會被帝國政府發現。

比較符合情理的推測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靈帝實行黨錮,重用宦官,嚴重侵害了士大夫集團的既得利益。在這種背景下,士大夫集團對於這種危及國家安全的事件,自然報以了某種默許與縱容。

士大夫集團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希望靈帝知道,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援,帝國的安全是毫無保障的。等帝國亂得無法收局時,士大夫集團再出場收拾局面。到了那時,皇帝自然無法壓制他們了。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了:所謂的黃巾起義,只不過是士大夫集團放任不作為導致的大規模民變。

黃巾叛亂根本不是農民起義,而是黨錮之亂的後遺症

也許有人會說,我這純粹是羶想歷史。難道士大夫集團瘋了嗎?他們怎麼會想出這種不著調的方法呢?

從士大夫集團的角度來看,故意放縱黃巾之亂這件事幹得還算比較著調。因為士大夫集團在這輪博弈中,雖然弄得天下伏屍百萬、流血千里,但它顯然讓士大夫集團奪回了政治主動權。因為黃巾之亂一起,皇帝馬上就解除了黨錮,而士大夫集團在帝國政府,又開始佔據了主動權。

士大夫集團後來乾的事,那才真叫不著調。因為在第一輪博弈中,士大夫集團並沒有徹底打敗宦官集團。所以,在漢靈帝死後,他們又趁皇帝年幼,開始計劃對宦官集團進行了第二輪攻擊。

這次,他們是放任軍閥勢力走到政治舞臺前排,希望藉助軍閥的力量,把宦官集團徹底清理出局。結果呢?這次玩得太大了。因為,他們這樣玩的結果,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宦官集團被清理出局了,問題是,軍閥勢力突然間失控了。

黃巾叛亂根本不是農民起義,而是黨錮之亂的後遺症

張角一夥可以秘密準備那樣久,而且如此無法無天。最主要的基礎,就是張角一夥人所幹的事,都是政府職能範圍的事。

帝國發生了大瘟疫、大災荒,政府本身就應該出面組織治療和救災。但是因為士大夫集團的故意放縱和不作為,使得政府的相關職能都處於半癱瘓狀態中。在這種背景下,張角代表的民間組織,於是自發的透過各種方式,代表政府履行相關職能了。

簡單地去看,張角一夥是在裝神弄鬼。實際上,張角一夥肯定具備非常實用的醫學知識,只是他們把相關醫學知識神秘化了。將藥融入符水中,使得百姓喝符水痊癒,會讓百姓認為張角一夥之所以能夠遏制瘟疫或治療疾病,都是神力的表現,而不是醫學知識的應用。

畢竟,醫學治病只能得到百姓的由衷感謝,而神力治病卻可以得到百姓的頂禮膜拜。

黃巾叛亂根本不是農民起義,而是黨錮之亂的後遺症

但不論怎麼說,因為政府不能有效履行自己的社會職能,所以相關社會職能就由張角為代表的民間組織去履行了。而這種民間組織的出現,並不是簡單地代替政府遏制瘟疫的蔓延,更可以讓帝國出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效果。說得具體點就是,這個民間組織可以募捐到大量的錢財米糧,並把它用於各地的賑災工作中。

換而言之,大家都是教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我們的世界變成美好的人間。

如果拋開政治形態,單看張角一夥在亂世之前為百姓做的事,誰也得承認那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因為張角一夥的存在,彌補了許多政府缺失的職能,也讓百姓享受到了切實的利益。

問題是,一個獨立於政府之外的、越來越多人參加的組織出現,對政府而言,本身就是一種威脅。如果統治集團內部利益一致(至少不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這種組織就很難發展起來。因為歷代統治集團,對這種事都是非常敏感。

當然了,如果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為類似的組織出現,很容易取得百姓的支援,因為百姓肯定會從這個組織裡獲得實質性的利益。而上層社會再推波助瀾,故意模糊它的政治危害,只是一味強調它的社會職能(總而言之,他們這是熱心公益,政府應該支援他們,而不應該打壓他們),那相關組織自然會迅速地向整個帝國蔓延。

黃巾叛亂根本不是農民起義,而是黨錮之亂的後遺症

受到皇帝壓制計程車大夫集團,自然會為張角一夥傳教大開綠燈。從輿論上,他們會高度肯定張角等人熱心公益的品德。在這種背景下,其它力量想打擊張角一夥時,就容易面對道德大棒的打壓。

帝國大範圍出現瘟疫、災荒,帝國政府反應遲鈍,任憑瘟疫蔓延。而張角這個大善人,不辭辛苦地四處奔波,組織熱心公益的同道中人阻止瘟疫蔓延,賙濟受災的群眾。對於張角這種行為,你不積極支援、鼓勵,相反還從陰謀論的角度說張角一夥心懷鬼胎,你還是人嗎?

士大夫集團一味從公益的角度評價張角一夥,就是唯恐天下不亂。因為他們希望皇帝明白,沒有他們的支援,帝國政府就永遠無法有效地控制社會。

因為大家都對張角非法傳教麻木不仁,所以官員說起相關事情的危害時,自然都是一口一個據傳聞,或是隻在私下說,從不會放到桌面上討論。在這種背景下,張角一夥建立的組織規模越來越大,範圍越來越廣,反政府的性質越來越明顯,卻無法引起高層的高度重視。

終於有一天,士大夫集團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如果再拖延下去,就有可能真的無法收局了,於是黃巾叛亂的人證、物證馬上全出來。而且相關人證、物證那是越查越多,政府遂開始了全面的嚴打。

黃巾叛亂根本不是農民起義,而是黨錮之亂的後遺症

皇帝面對這種事實,肯定是感覺晴天打了一個霹靂。表面上看,帝國政府直到此時才獲得黃巾叛亂的確實證據,是因為張角一夥的組織太嚴密了。但是,事情顯然沒有這樣簡單,因為透過這件事就可以證明:帝國政府的情報系統一直處於休眠狀態中。

政府的情報系統為什麼會處於休眠狀態中呢?馬上就有“忠心耿耿”計程車大夫告訴皇帝答案了。

這個答案就是:皇帝一直信任和重用宦官集團,並對“忠心耿耿”計程車大夫集團採取了黨錮政策,所以才會出現今天的事。只要皇帝嚴厲打擊宦官集團,解除黨錮並全面起用被壓制計程車大夫集團,黃巾之亂自然很快就會平息。

表面上看,這些話只是老聲長談,但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卻充滿了威脅的意味。換而言之,如果陛下不能取得我們士大夫集團的支援,就依靠那些死宦官,恐怕陛下的未來不會太美妙啊……

面對此情此景,皇帝只能妥協,解除黨錮的同時開始打壓宦官集團,這種打壓是半強迫半真心的。半強迫的理由不用多說,為什麼皇帝打壓宦官集團還會有半真心呢?

黃巾叛亂根本不是農民起義,而是黨錮之亂的後遺症

因為皇帝對宦官集團失望到了頂點。皇帝打擊士大夫集團,所以士大夫集團在中間瞎搗亂,皇帝可以理解。但是被皇帝信任和重用的宦官集團為什麼不能為皇帝分憂,反而在收受了張角一夥的賄賂之後裝聾作啞呢?

其實,這一切也不能全怪宦官集團。

表面上看,帝國政府對宦官集團實在是太好了。所以,面對張角一夥的陰謀,宦官集團應該義無反顧的站在皇帝一邊。換而言之,絕不應該害怕士大夫集團用道德大棒打壓,更不應該捲入相關陰謀。

但是,仔細想下去,帝國政府對宦官集團有什麼好的?帝國政府設計出這種殘忍而又缺乏人性的制度,讓眾多男人只有揮刀自宮才能上位,皇帝有什麼臉說帝國政府對宦官集團非常好呢?

什麼誰忠於誰這種漂亮話,只能說不能做,因為一切都需要透過現實利益的博弈來實現。皇帝高高在上,處於天下利益的匯集點上。他的風光、他的享受,世人都能看到,但是誰能看到他的心酸與痛苦呢?表面上,所有的人都最愛他、最關心他。實際上,他們有多少是發自真心,恐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黃巾叛亂根本不是農民起義,而是黨錮之亂的後遺症

所以,皇帝先是對宦官集團大發雷霆,之後呢?皇帝依然只能選擇原諒他們。因為透過這件事來看,宦官集團當然不能完全信賴,可透過這件事逼宮計程車大夫集團更不值得信賴。

兩害相權,還是取其輕吧!

關於宦官集團無視皇權利益選擇收受賄賂,與士大夫集團同流合汙的事情也許有人不太明白。明天我會專門說一說宦官政治的故事,感興趣的朋友請點個關注,謝謝。

黃巾叛亂根本不是農民起義,而是黨錮之亂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