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屢試不第就再試,多情自古傷離別,詩情畫意別有風趣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自從隋唐時期開始,我國就開始了一項延續數千年的“人才選拔”制度——科舉考試。但也有很多歷史學家說早在漢朝時期就已經確立了“分科、舉人”,“按科、舉人”的說法。所以,科舉考試最早應當追溯到漢代。

不過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只有在唐代的時候,才允許個人去報考,不像前代那樣需要透過公卿、官員推薦才能參加考試。所以,“

科舉制

”還是應歸於唐朝的獨創。

柳永屢試不第就再試,多情自古傷離別,詩情畫意別有風趣

科舉考試

科舉制度形成以來,前前後後在我國選拔了大量的人才。很多出身低微的平民子弟從眾多考生當中脫穎而出,改變了自己甚至是整個家族的命運。形象地闡釋了“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這句俗語的真諦。

但也有許多“屢試不第”的考生,考到自己頭髮都花白了還在不停地考取功名。在宋代就有一個這樣沉溺於科舉考試的“

白衣卿相

”——柳永。

柳永原名叫做“柳三變”,在家裡又排行“老七”,也叫“柳七”。據說祖上也是世家大族,跟柳宗元都是“

河東柳氏

”的後裔,不過到了柳永這裡,遷徙到山東沂州一代。柳永18歲時,便離開了家鄉,流連於蘇杭等地,這些地區多煙柳花巷。

柳永屢試不第就再試,多情自古傷離別,詩情畫意別有風趣

柳永

沉浸其中的柳永以擅長填寫“豔詞”著稱一時,19歲的柳永為了拜謁孫何,創作了《望海潮·東南形勝》一詞,備受禮遇。獲得了名聲的柳永,此時仍寄情於畫舫市肆,隨後五年間一直沉溺其中,度過了自己青春年華。

直到25歲那年才踏上了科考之路,年富力強、思維敏捷的柳永滿懷信心來到汴梁參加科舉考試。自以為自己一定能夠“科甲連登”,卻不料宋真宗下令對那些“屬辭浮糜”的考生嚴厲譴責,概不錄用。

柳永屢試不第就再試,多情自古傷離別,詩情畫意別有風趣

這對於擅長寫“鶯歌燕舞”之詞的柳永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打擊。內心當中似有萬隻“羊駝”跑過的柳永憤慨地寫下這首《鶴沖天·黃金榜上》: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遊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不過說歸說,考試後落榜肯定心情都不好,自詡為“白衣卿相”的柳永只不過發點牢騷而已。在隨後的《如魚水》詞中,柳永重拾科考希望,終於在31歲時再次參加禮部考試。不過不出所料,他又一次落榜了。這一次連他的老相好歌女蟲娘都離他而去,雙重的打擊下他寫下了《徵部樂·雅歡幽會》。

34歲那年,柳三變跟自己的大哥柳三複再次參加科舉,又一次落榜而終。40歲時,又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但依然未能高中。這一次他又生了一大場氣,在離開自己相好蟲娘時,留下了後世非常經典的《雨霖鈴》。

柳永屢試不第就再試,多情自古傷離別,詩情畫意別有風趣

詞中飽含柳永深情,既抒發了離愁別緒,又展開想象描繪自己跟情人分別以後的場景,無論是現實中的場景還是想象出來的意象都刻畫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尤其是“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一句不僅是現實當中的清冷,也形象地表現出柳永內心的失意、哀怨。一路南下,無以為生,只能靠填詞維持生計的柳永身心俱疲,又創作了一首《輪臺子》。詞中一方面追憶自己當年“一擲千金”為了博美人一笑的青蔥歲月,另一方面則感嘆時光流逝,悲歡離合,心有不甘。

南下5年後再次返京的柳永,看著早已世事變遷、物是人非的繁華之景觸景生情、感慨萬千,隻身前往西北漫遊。48歲時,在渭南創作出另一首知名的作品《八聲甘州》“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

柳永屢試不第就再試,多情自古傷離別,詩情畫意別有風趣

50歲那年,他的機會終於來了。宋仁宗親政後,放寬了對“屢試不第”人才的限制,柳永聽到這個訊息以後,本來還在成都遊山玩水的他立馬奔赴京城。第二年他跟自己另一個哥哥柳三接終於登上進士的榜單,柳永高興極了,畢竟這是自己第5次科考了。25年的時間全部為了這一紙功名,後來柳永被朝廷安排到睦州出任團練推官。

在赴任途中,聽說范仲淹在蘇州任職,前去拜謁並留下了自己的獻詞。到任以後,柳永深受睦州知州的仰慕,於是知州向朝廷舉薦,但朝廷卻因為他面相的問題拒不接受。後來又陸續輾轉做了餘杭的縣令、定海的鹽監以及泗州的判官。這9年下來,按照慣例本應升官加薪,但世事就是如此無常,柳永只能發出“遊宦成羈旅”的感慨。

柳永屢試不第就再試,多情自古傷離別,詩情畫意別有風趣

雨霖鈴

直到范仲淹出任參知政事時,柳永才得以重新致仕,三年後出任屯田員外郎,定居潤州。但此時已經65歲的柳永一把年紀,“

心有餘力不足

”,四年之後就與世長辭了。一代風流才子才華出眾,創作了大量的宋詞,最終卻在參加科舉考試時“屢試不第”,誤了一生的才華。

雖然柳永在晚年暫時做了一段時間的小官,但心中積攢的憤懣以及對封建選官用人制度的徹底失望,還是能看出他的詞中看出,畢竟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柳永屢試不第就再試,多情自古傷離別,詩情畫意別有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