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之日姐姐悔婚,妹妹挺身替姐姐出嫁,7年後成了省都督夫人

1904年,即清朝光緒30年的冬天,一位裁縫之子回到了湖南老家,然後前往家住武岡州山門鎮的秀才劉輝閣家探親。

這位裁縫之子在4歲時就和劉輝閣家定了娃娃親,因此劉輝閣見裁縫之子回來後,當即按照約定安排這位裁縫之子與一位叫做劉長姑的女子舉行婚禮。

然而在裁縫之子和劉長姑大婚之日到來之時,劉長姑卻因為嫌棄裁縫之子出身不好,和自己“不般配”,堅決不願意出嫁,眼見吉時已到,劉長姑的妹妹挺身而出,代替姐姐嫁給那位裁縫之子。

大婚之日姐姐悔婚,妹妹挺身替姐姐出嫁,7年後成了省都督夫人

劉長姑不會想到的是,就是那個她看不起的裁縫之子,僅僅過了7年,就被推舉為雲南省都督,執掌雲南一省的軍政大權,而代替劉長姑出嫁的妹妹,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都督夫人。

那位被劉長姑看不起的裁縫之子,就是蔡鍔,而代替她出嫁的妹妹,叫做劉俠貞。

慧眼識英傑

清光緒八年十一月初九,即公元1882年12月18日,家住湖南省寶慶府武岡州龍管鄉楊家灣大壩上的蔡家,迎來了一個新的生命,這個新生兒的父親蔡正陵思慮良久後,將孩子取名為艮寅。

蔡艮寅出生一年後,就跟著父母遷居到了武岡山門青山鋪的一座小小的涼亭內,為了養活一家人,蔡正陵開始以蒸酒打豆腐為業,後來,蔡正陵帶著一家人幾經遷移,最終搬遷到了洪廟, 當起了裁縫,他們一家住處的對面,就是“路邊劉家”。

劉家是當地知名的大戶人家,家主劉藜閣是清朝的太學生,劉藜閣的弟弟劉輝閣也是當地聞名的秀才。

1886年,劉輝閣出門辦事的時候遇到了在外面玩耍的蔡艮寅,雖然當時的蔡艮寅年僅4歲,但劉輝閣還是憑藉著敏銳的直覺意識到:此子絕非池中物。於是和蔡艮寅聊了幾句,打聽清楚了對方的家庭條件後,他就將蔡艮寅這個名字牢牢地記在了心裡。

當劉輝閣辦事回來後,第一時間就找到了自己的兄長劉藜閣,告訴他自己有心將女兒嫁給對面的裁縫之子蔡艮寅,但是小女如今還在襁褓之中,因此想將兄長之女劉長姑許配給蔡艮寅,特來請教兄長的意見。

畢竟事關女兒的終身大事,劉藜閣決定先考教一番蔡艮寅之後再做決定。

於是他派人將蔡艮寅和他父母叫到了自己家交流了一番後,便當場就決定與蔡正陵夫婦結為兒女親家,將當時已經11歲的劉長姑許配給年僅4歲的蔡艮寅為妻,並決定將蔡艮寅留在自己家塾中讀書學習。

大婚之日姐姐悔婚,妹妹挺身替姐姐出嫁,7年後成了省都督夫人

蔡艮寅(蔡鍔)

劉長姑當時已經懂事了,當她知道自己被父親許配給一個裁縫的兒子後十分不滿,尤其是那個裁縫的兒子吃穿都在自己家,更是讓劉長姑感到不齒,但畢竟是父親與叔叔給自己指定的婚事,因此劉長姑雖然心懷不滿,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忍讓,不過她對4歲的蔡艮寅沒有一點好臉色。

事實證明,劉藜閣與劉輝閣兄弟的眼光極佳,蔡艮寅12歲時就順利的考中了秀才,並進入了縣學,邵陽名士樊錐見到蔡艮寅後驚為天人,當即將他收為自己的學生,並帶到家中悉心教導,傳授諸子百家的知識。

蔡艮寅13歲那一年參加府試,這次府試的主考官是時任湖南學政的江彪。

江彪是光緒15年進士,這些年來一直致力於改革學風、興辦學校,他對於蔡艮寅的文風和學識比較欣賞,因此蔡艮寅得以“補廩貢生”,蔡艮寅也在江彪的安排下進入長沙時務學堂學習,不久後,蔡艮寅受到長沙時務學堂中文總教習梁啟超的賞識,順利成為了梁啟超的最小的一名弟子。

在跟梁啟超學習期間,蔡艮寅對西方的一些先進政治哲學理念,有了深入的瞭解,對梁啟超這個恩師也十分憧憬,因此當戊戌變法失敗後,蔡艮寅知道恩師梁啟超被迫逃亡日本時,在心裡下定了去日本留學,追隨老師的決心。

大婚之日姐姐悔婚,妹妹挺身替姐姐出嫁,7年後成了省都督夫人

梁啟超

劉輝閣知道蔡艮寅想要到日本去的想法後十分支援,告訴蔡艮寅他去日本留學的“學費川資”,均由自己“一力承擔”,讓他在日本專心學習,早日成才。

就這樣,在劉輝閣的鼎力支援下,蔡艮寅於1899年順利踏上了前往日本的道路,先後在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就讀。在日本留學期間,蔡艮寅對西方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日本期間,他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叫做“奮翮生”,並經常性的在梁啟超創辦的《清議報》上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他的學識和政治理論進步飛速,假以時日說不定能成為一個留名千古的大政治家、文學家,可就在此時,出現了一個改變蔡艮寅一生的大事件。

自立軍起義

蔡艮寅的恩師除了梁啟超之外,還有一個叫做唐才常的人。

唐才常是清末維新派的領袖,戊戌變法失敗後雖潛逃日本,但是心裡想的還是“忠君愛國”,一門心思想回去“清君側”,“誅殺老妖后”,幫助光緒重新掌權。

尤其是在橫濱與孫中山交流後,唐才常更是堅定了這個心思,為了完成自己的心願,他還曾潛逃回上海,組建了“自立會”。

大婚之日姐姐悔婚,妹妹挺身替姐姐出嫁,7年後成了省都督夫人

唐才常

1900年,唐才常決定在武漢發動起義,當在東京留學的唐才常的學生聽到老師打算髮動起義的訊息後,大部分人都表示支援,部分同學甚至主動回國“共襄盛舉”。

因為蔡艮寅當時不到18歲,同學們知道此去中原,凶多吉少,所以沒打算帶著蔡艮寅一塊回去。

但蔡艮寅卻不願意一個人留在日本,當他發現自己認識的大部分同學都回國了後,毅然踏上了前往上海的輪船,然後幾經輾轉到達了武漢,並順利的聯絡上了唐才常。

唐才常見到蔡艮寅後十分高興,但是不忍心讓他跟隨自己等人冒險,想來想去決定派蔡艮寅前往湖南,將一封親筆信交給新軍將領黃忠浩。

唐才常在信中表示,自己在武漢發動起義後,希望黃忠浩在湖南能舉兵響應,在信的結尾,唐才常請黃忠浩幫自己照顧送信人蔡艮寅。

黃忠浩並不認可唐才常的舉動,他知道清軍的實力遠遠不是唐才常隨隨便便聚攏幾個人就能夠應對的,認為他是白白消耗青年志士的生命,為了避免蔡艮寅回去“送死”,黃忠浩告訴蔡艮寅此事事關重大,自己要和唐才常“詳談”,讓他安心的在自己為他準備的公寓內“安歇”。

沒過多久,唐才常的自立軍起義就以失敗告終,唐才常和蔡艮寅的5名同學也被湖廣總督張之洞下令逮捕,並於不久後在武昌紫陽湖畔斬首。

大婚之日姐姐悔婚,妹妹挺身替姐姐出嫁,7年後成了省都督夫人

張之洞

恩師、同學的遇害給蔡艮寅帶來了極大的刺激,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蔡鍔”,並在心裡下定決心,要“流血救民”。黃忠浩擔心他會做什麼傻事,於是將他送回了日本。

蔡鍔回到日本後,對自己18年的人生進行了回顧,逐漸認識到如今的中國不缺少奮筆疾呼的文人,真正缺少的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新式軍人,自己文學學的再好,對於國家而言也沒有任何用處,因此決心投筆從戎做一名軍人。

當梁啟超知道蔡鍔投筆從戎的決定後,告訴他一個文弱書生是難以擔當軍事大任的,但蔡鍔還是決心要當一名軍人,梁啟超因此不再勸他,蔡鍔就這樣於1901年順利考入東京成城學校,學習陸軍方面的知識,1903年12月,他又順利考入了日本陸軍的最高學府陸軍士官學校,並於1904年10月份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與蔣百里、張孝準一同被稱為中國士官三傑。

妻與妾

1904年的冬天,22歲的蔡鍔回到了闊別5年的家鄉,如今的劉家已經不能和蔡鍔離開時相提並論了,但蔡鍔仍感念當初劉家供給自己上學的恩德,因此拜見完父母后,就前往劉家履行婚約。

此時劉藜閣已溘然長逝,劉輝閣見到蔡鍔後十分高興,迅速命人安排蔡鍔與自己的侄女劉長姑的婚事,結果就在大婚之日的時候,劉長姑卻死活不願意出嫁了。

大婚之日姐姐悔婚,妹妹挺身替姐姐出嫁,7年後成了省都督夫人

蔡鍔

原來,這一年已經29歲的劉長姑還是放不下根深蒂固的門戶之見,在她看來身為裁縫之子的蔡鍔,這輩子不可能有什麼出息,就算是出過國留過洋,肚子裡有一些洋墨水,在身世方面還是配不上自己,因此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拒絕出嫁。

正在劉輝閣不知道如何是好時,他年僅19歲的女兒劉森英站了出來,對姐姐劉長姑說道:“你不嫁,我嫁!”

劉輝閣想了想劉森英和蔡鍔相差也不大,於是就同意了女兒的要求,讓女兒穿上了新娘裝和蔡鍔完婚。

新婚之夜,當蔡鍔知道劉森英替姐出嫁的事蹟後十分讚賞,覺得劉森英此舉“既俠且貞”,於是給自己的妻子取了個新的名字:劉俠貞。

蔡鍔和劉俠貞結婚後不久就被聘任為江西隨軍學堂監督,蔡鍔的父親早在1901年就逝世了,家裡還有老母王太夫人要養,因此蔡鍔孤身一人去了江西,劉俠貞則留在老家照顧婆婆。

此後蔡鍔接連得到升遷,後被任命為廣西新軍總參謀官兼總教練官,1907年廣西開辦陸軍小學後,蔡鍔被任命為該校總辦(校長),蔡鍔這才派人回家,將妻子及老母接到廣西居住。

1911年,蔡鍔應雲貴總督李經羲的邀請奔赴雲南,不久後被任命為新軍第十九鎮第37協統,在昆明城裡,蔡鍔遇到了一個叫做潘延權計程車紳。

潘延權和蔡鍔一見如故,有心將小女潘蕙英許配給蔡鍔,但是他考慮到蔡鍔家裡已有妻室,而小女自幼接受西式教育,恐不願意嫁給他人為妾,於是決定先安排蔡鍔和潘蕙英一見面。

比起自幼接受傳統教育的劉俠貞,受過西方高等教育的潘蕙英讓蔡鍔眼前一亮,他和劉俠貞的結合以“報恩”為主,而潘蕙英卻給蔡鍔一種“精神上的知己”一般的感覺,而潘蕙英也對英俊帥氣的蔡鍔十分動心,兩人很快正式舉辦了一個簡單的婚禮。

大婚之日姐姐悔婚,妹妹挺身替姐姐出嫁,7年後成了省都督夫人

潘蕙英

1911年的清政府已經處於人心思變的最後時期,尤其是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更是給予腐朽的清政府沉重的一擊,當武昌起義成功的訊息傳到雲南後,蔡鍔就邀請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志,準備發動起義,結果因為保密不嚴的緣故被雲貴總督李經羲和統制鍾麟同獲知,李經羲和鍾麟同商議後決定先下手為強,決定解散新軍,杜絕禍患。

蔡鍔接到訊息後趕緊聯絡雲南講武堂總辦李根源,兩人一同起兵於10月30日打下了攻昆明城,順利的佔領了雲貴總督署,那一天正值重陽節,因此這次起義行動也被稱為“重九起義”。

“重九起義”順利結束的第2天,雲南宣佈成立大中華雲南軍都督府,蔡鍔也正式被推舉為都督,遠在湖南的劉俠貞也正式成為了“都督夫人”。

雲南光復後,蔡鍔擔心老母和家人,專門派人去將老母、妻子以及剛出生不久的女兒菊蓮接往雲南,結果王太夫人因為嫌雲南太遠,所以不願意去,劉俠貞只得跟隨婆婆回了湖南老家。

結識“小鳳仙”,逃離北京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一直爭議不斷,一年後爆發的宋教仁案,更是讓袁世凱和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徹底撕破了臉,孫中山因此於1913年7月份正式發動了二次革命,結果慘遭袁世凱鎮壓。

大婚之日姐姐悔婚,妹妹挺身替姐姐出嫁,7年後成了省都督夫人

袁世凱

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於1913年的3月份將蔡鍔調到了北京,讓他擔任“全國經界局督辦”。

此時的蔡鍔並不知道袁世凱野心膨脹,甚至有了稱帝的想法,他覺得袁世凱是“宏才偉略,群望所歸”,甚至孫中山等人說宋教仁是袁世凱派人刺殺的時候,還專門予以了駁斥, 因此他到達北京後認真地幫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政府辦事,並將老母和妻女接到北京享福。

然而讓蔡鍔沒有想到的是,袁世凱並不是他以為的“英雄人物”,1914年一戰爆發後,日本以“英日同盟”的名義,不顧中國政府反對,強行接管了德國在中國山東膠州灣地區的租界,並於一年後歐洲各國在歐洲戰場上拼得你死我活之際,強迫袁世凱簽署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

而北京城內也開始出現了一大批“請願”袁世凱當皇帝的“請願團”,袁世凱的稱帝野心就此暴露無遺。

袁世凱的這些行為讓蔡鍔越發對他失望透頂,決心要和袁世凱鬥到底,梁啟超知道蔡鍔的想法後勸他要小心行事,結果蔡鍔告訴他,自己絕對不會眼睜睜的看著不久後盈千累萬的人歌頌袁世凱這個“現代王莽”,要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問題是袁世凱之所以將蔡鍔調到北京,除了想要拉攏他之外,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就近監視他,如今的蔡鍔想要離開北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讓袁世凱放鬆對自己的警惕,蔡鍔開始經常性的邀請袁世凱的親信人員:參政院參政楊度一起去八大胡同“玩耍”。

大婚之日姐姐悔婚,妹妹挺身替姐姐出嫁,7年後成了省都督夫人

楊度

在八大胡同裡,蔡鍔對一位叫做小鳳仙的名妓“一見如故”,每天在八大胡同裡流連忘返,甚至連家都不怎麼回了,在與小鳳仙結識之前,蔡鍔每天準時前往母親王太夫人住處“晨昏定省”,結果遇見了小鳳仙后就很少去見母親了。

蔡鍔流連花叢的行為讓他的正妻劉俠貞很是“失望”,兩人為了小鳳仙的問題大吵了一架,“惱羞成怒”的蔡鍔甚至對劉俠貞吼道:“你管不著!”

沒過幾天蔡鍔就找到袁世凱,說老太太思鄉心切,想安排老太太和妻子劉俠貞帶著子女一起回湖南老家,之所以沒有安排潘蕙英一起回湖南,除了因為潘蕙英當時懷有身孕外,潘蕙英自己不願意離開蔡鍔也是重要因素。

袁世凱知道蔡鍔“後院葡萄架子倒了”,於是沒有為難他,放任蔡鄂將老母、妻子兒女護送回了湖南老家。

將家人送走後,蔡鍔又找機會將潘蕙英送到了天津,然後他天天在小鳳仙處“流連忘返”,在確認袁世凱放鬆了對自己的警惕後,蔡鍔於1915年11月的一天邀請同僚在小鳳仙住處吃飯,結果當大家吃得正開心的時候,他自己悄悄的奔赴崇文門車站,乘火車去了天津。

大婚之日姐姐悔婚,妹妹挺身替姐姐出嫁,7年後成了省都督夫人

小鳳仙

負責跟蹤蔡鍔的密探跟丟了目標不好交差,因此捏造出了“小鳳仙協助蔡鍔出逃”的傳奇故事,而蔡鍔留在北京的一些同志也為了掩人耳目,大肆宣揚小鳳仙的“英雄事蹟”,“蔡鍔和小鳳仙”的故事至此廣為人知。

蔡鍔到達天津後因為生病的緣故住進了共立醫院,潘蕙英不顧懷有身孕堅持服侍他,蔡鍔身體好轉後準備離開天津,因為他不能直接前往雲南,需要幾經輾轉才能回去,蔡鍔擔心長途奔波對胎兒不利,於是說服了潘蕙英讓她先回雲南,自己先從天津趕往日本,然後繞到香港、河內、最終回到雲南。

蔡鍔回到雲南後,迅速組建了護國軍,自己就任護國軍敵軍總司令,並於1915年12月25日發動了著名的護國戰爭,順利的逼迫已經稱帝的袁世凱宣佈取消帝制,蔡鍔也正式就任四川督軍兼省長,結果沒過多久蔡鍔就因為病情惡化的緣故前往日本治病。

1916年11月8日,蔡鍔因喉癌在日本福岡逝世,年僅34歲。

大婚之日姐姐悔婚,妹妹挺身替姐姐出嫁,7年後成了省都督夫人

蔡鍔一家(左潘蕙英、右劉俠貞)

在蔡鍔去世之前,在他身邊照顧他的是潘蕙英,劉俠貞因為要照顧婆婆的緣故,沒能見他最後一面,1915年劉俠貞離開北京的那次分別,竟成了兩人之間的永別,此後劉俠貞繼續留在老家照顧婆婆和孩子,直至終老。

而潘蕙英在蔡鍔逝世時才只有24歲,和劉俠貞一樣,她終生沒有改嫁,捍衛了自己和蔡鍔之間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