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別有多大

妻妾媵婢所生子女差別巨大。

封建時代,無論平民老百姓還是天皇貴胄帝王家,子孫嫡出與庶出的還是有著天壤之別的。當然什麼是嫡出,什麼是庶出還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父系氏族角度出發,現在不存在什麼嫡出庶出一說了。

在封建男尊女卑的落後時代,嫡出即為妻子所生子女,庶出即為妾媵婢者所生子女。“妻者,齊也。婚姻之道,謂嫁娶之禮,男以昏時迎女,女因男而來。嫁,謂女適夫家。娶,謂男往娶女。論其男女之身謂之嫁娶,指其合好之際,謂之婚姻”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別有多大

古代娶妻可不是鬧著玩的,是要經過六禮的,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程式迎娶。“妻者,齊也,與夫齊體”,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八抬大轎明媒正娶原配妻子(元妻),其所生子女就是元配嫡子女(來去是夢)。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別有多大

元妻只有一個,正所謂“元妻不死,媵不正位”,別提休妻正妾,古代無故(不孝者)休妻的代價是是極大的。妻還正位時膽敢有妻者再娶,《唐律疏議》規定“重妻者徒”。依《大明律》:“若有妻更娶者,杖九十,離異”。《大清律》則:“凡以妻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為妻者,杖九十,並改正。若有妻更娶者,亦杖九十,離異”。妻的名分只有一個,如果有婚姻者敢再娶在古代基本判定為作死。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別有多大

夫妻一體,古有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夫為乾,妻為坤,一陰一陽,比如乾清宮,坤寧宮中間的交泰殿,乾坤交泰方為和諧。古時候嚴格執行“諸侯不二妻”,就是是“一夫一妻制”,何況平民百姓乎?!

“妾者,接也。僅得與夫接見。貴賤有分,不可紊也”(大清律),簡單的妾說就是生育工具,說文解字最初的註解就是:一個辛,一個女組成妾字,也就是成了有罪的女子。

“妾,有辠女子,給事之地接於君者。從(qiān),從女。《春秋》曰:‘女為人妾,妾不娉也。” 說白了就是有點身份的女奴,不用六合之禮填房的女子。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別有多大

所以妻與妾之間,甚至與地位更低的媵婢所生的子女待遇天差地別。古代元妻既是沒有子女,也要把媵妾的子女過繼(搶奪)過來,剝奪媵妾的撫養權(清出庶妃沒有撫養權),而低賤的媵妾還不得反抗。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別有多大

元妻元后所生的最為高貴,比如明之太子朱標,清之太子胤礽等。繼妻所生的為第二等,都可以成為嫡子,繼妻的孩子也可以庶轉嫡,比如著名的乾隆的令妃之子十五阿哥永琰(嘉慶)就是庶轉嫡,乾隆為了提高十五阿哥的地位,追封其生母魏佳氏(魏瓔珞)為皇后。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別有多大

庶子也分兩檔,納的妾所生子女的和媵婢所生(甚至是娼妓所生)的子女又是兩回事。比如北京話罵最鄙視者無過一句“你丫挺的”(特殊的無所謂),就是地位最低的媵婢或者婢女娼妓所生的孩子,甚至有地位低賤連父親都不認的孩子,更有稱之為稱“馬蜂兒子”。

嫡子嫡孫代表大宗,代表祭祀(香火)和主幹。反觀庶子庶孫只能是小宗,代表分支,在族群中基本沒有話語權。

如果是在明清兩代的帝王之家,只要嫡(長)子無恙那基本上庶子是沒有帝王位的繼承權的(除了提升其母為妻)。

比如在明代,王妃(嫡妻)嫡長子為太子,庶子為親王。親王嫡長為世子,襲親王位,其他餘子為郡王。郡王嫡長子被冊封為長子,襲郡王位。餘子接封為鎮國將軍,也就失去了世襲罔替的王位,不光嫡庶子區分,連長幼也要區分等級。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別有多大

清朝嫡庶就更嚴格了,比如說親王,親王嫡福晉(正妻)的兒子適者封世子襲郡王(鐵帽子王襲親王,世襲罔替),其餘的襲入八分公,女兒封和碩格格(郡主)。側福晉(妾)生的兒子襲二等鎮國將軍,女兒襲郡君。庶福晉(媵婢)生的兒子襲三等輔國將軍,女兒嫁入外藩的襲鄉君(沒嫁的不受封,稱宗女)。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別有多大

再比如貝勒夫人(正妻)生的兒子,適者襲貝子爵,餘子封二等鎮國將軍,女兒封郡君,妾室生的兒子封一等輔國將軍,女兒封鄉君。媵妾生的兒子直接封為最低的奉恩將軍(武四品),女兒為無封,稱宗女(成敗皆空)。

當然現在不存在什麼妻妾一說了,娶上媳婦的都是幸福的,二婚三婚的也是妻,包括女朋友都要好好珍惜,所以子女也沒有什麼嫡出庶出一分了。所以朋友們,媳婦對自己打罵折騰能忍則忍,正所謂“家有賢妻,丈夫不遭橫(四聲)禍”,和諧家庭嘛,納個妾的事兒男同胞們就別想了,會沒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