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在清朝排列並不靠前,為什麼廟號是“聖祖”

在中國封建社會,只有是大一統王朝,皇上的廟號,一般都遵循“祖有功,宗有德”的標準。並且絕大多數封建社會都唯有前一代或是幾代被稱作“祖”,後邊均被稱作“宗”。可是有一個時期除外,那便是清朝。康熙作為第四任皇上,為什麼廟號是“聖祖”?嗣皇上為去世的老皇上辦喪事,這在那一時期也無例外。但雍正帝為康熙帝辦理喪葬的極高規格與意義卻非同一般。

康熙帝在清朝排列並不靠前,為什麼廟號是“聖祖”

其主要原因也取決於雍正帝稱帝繼位時的獨特的環境。在那時候,全部朝廷中,不但有八皇子允禩等陣營頗強地反對黨,並且一般重臣中對新君有不滿情緒的也不乏其人。在全部殯葬期內,反對黨或在一旁看熱鬧,或尋機開展搞破壞,以確保給雍正帝蒙上大逆不道的罪行。康熙帝過世當晚,雍正帝“慟哭撲地,良久乃起”,親自為康熙帝更衣。然後,以皇上的身份下旨七皇子允祐守護暢春園,十二皇子允祹優先返京擺設靈棚,又命十六皇子允祿和世子弘升保衛宮禁,十三皇子允祥與隆科多承擔由暢春園至紫禁城沿路的保衛。他自己親隨盛放康熙帝人體的皇輿進宮。第二天,雍正帝在乾清宮為康熙帝行大殮禮。

康熙帝在清朝排列並不靠前,為什麼廟號是“聖祖”

他為表明對先皇的孝忠,特地下詔諸王貝勒、文武重臣進乾清門,公主皇妃進乾清宮瞻仰康熙帝遺體。他自己則捶胸頓足,悲傷呼號,盡情作出哀痛已極的姿態。康熙帝的梓宮在乾清宮中放置了二十天,後移至景山壽皇殿。在這期間,雍正帝授予一系列上諭,宣稱自己不居殿裡,不走正門,朝後躁動不安坐飲茶,還要打破服刑二十七天的舊制,改服孝一百天。事實上在第三天,諸王公重臣就奏請朝中,應當修復二十七日釋服的舊制,由於軍國大事和各種各樣祀典大禮不可“久闕”,務必釋服才可以舉辦,重臣們因而來來去去上奏了三次,雍正帝才順水推舟,和其它皇上一樣“勉從所請”,仍於二十七日後釋服。因此雍正帝下詔:“我皇考大行皇帝摩繼大統,舊典本應稱宗,但經雲: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論繼統則為守業,論勳業實則為開闢。朕意宜祖號,方副豐功。因此,康熙帝廟號竟然被列入“聖祖”。

康熙帝在清朝排列並不靠前,為什麼廟號是“聖祖”

清朝就這樣,有了三個帶“祖”字的廟號,變得不倫不類。做出那樣的決定後,雍正帝戳破中指,以血圈“聖祖”二字,表明盡哀。很有可能他也擔憂自己這種作法會使他人覺得虛情假意,因而給自己辯解說:“朕非於此自謂盡孝,亦非博盡孝之名也。況天降傳雪,樹木皆白,自安奉梓宮,群鴉圍繞殿庭,哀鳴七夜,仰觀天時,俯察物情,尚且這般,朕能已於沉痛乎?”十二月初三日,康熙帝梓宮由乾清宮挪到景山壽皇殿。全朝上下都舉辦了莊重的奉儀禮,燒紙錠二萬,冥幣六萬,五色錢錠五萬,還燒酒飯二十桌,整羊九隻。侯王大門依照品級各自聚候在梓宮透過的東華門外南池子口、東安門內大街、騎河樓口、海灘口等地。康熙帝梓宮出景運門後安置在八十人抬舉的大升輿上,由雍正帝親送至壽皇殿。此後以後,雍正帝每天三次到壽皇殿祭拜上司,長達一月之久。二十七日除服後,雍正帝又授予一條上諭,表明:乾清宮“是皇考六十餘年所御城堡,朕即居其中,心中甚不忍。朕欲移居月華門外養心殿”。

康熙帝在清朝排列並不靠前,為什麼廟號是“聖祖”

那樣,清代皇帝就逐漸以養心殿作為寢殿了。雍正帝為表明自己的“純孝”,明確提出要親自護送康熙帝梓宮。並且,他一改女真部族傳統式的火化,決定不焚燒處理皇考的棺材,使康熙帝變成清朝第一個埋葬的皇上。從京城至遵化景陵有三百里左右,沿路共設五站供靈駕停宿。每地都配有網城、旌門、黃幔城及放置康熙帝梓宮的蘆殿。靈駕由雍正帝率諸王公重臣們護送,太后率王后、嬪妃等走另一條路,黃昏到停宿地齊集。每日早晚,都需要在黃幔城外擺設鹵簿,行朝奠禮、夕奠禮,千里之內的文武高官都需要趕到跪迎,舉哀。抬送至景陵。梓宮抵達景陵後,一直停到暫安殿,直到同一年九月初一,才與雍正年間五月病故的雍正帝母親孝恭仁皇后一同葬入地宮。向朝中上上下下表述自己並不是因為“沽取孝名”,反而是因為自己的“私衷”,正表明雍正帝這般注重父母的喪禮,其目地不同尋常。這也就誕生了一個大一統王朝三位廟號為“祖”的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