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家中有三癮,家敗人也亡",指的是哪"三癮"?

家,是一個人的歸宿,不僅是身體上的,更在於心靈。而家的存在是為了守護,小時候家守護著我們,長大後我們又需要守護著家,迴圈往復,看似枯燥,但是過來人都懂,平淡即是幸福。

老祖宗留下很多忌諱,其中有一句俗語說道:“

家中有三癮,家敗人也亡

”,指的是哪三癮?古人的話讓人警醒,想要家庭幸福不妨一看。

一、酒癮,嗜酒不耽酒

宋代詩人姜特利在《飲酒》中寫道:“平生嗜酒不耽酒,不愛深斟愛淺斟。”嗜酒、耽酒可不是一回事,前者愛酒卻不至於沉溺其中,更多的是表達對酒的熱愛。

而耽酒者則是完完全全的酒鬼,所謂不知何事,只知飲酒,每天醉生夢死,恨不得人生恍若一夢。有人說難道“嗜酒如命”不是嗜酒?比如李白。

然而據史料記載,李白的詩從來都不是在喝的不省人事中寫就的,他會在睡夢中想到一首詩醒後寫下,也可以是在酒剛上頭時詩意大發,後寫上一篇千古名作。

但是當其已經喝得酩酊大醉,身形不穩,滿嘴胡話,別說寫詩,恐怕連筆都握不住。

俗語:"家中有三癮,家敗人也亡",指的是哪"三癮"?

真正的懂酒之人,往往只在乎飲酒之趣,飲酒之趣在於微醺之間。斛光交錯,手起杯落,飲酒者口中已知酒味,心中得到酒趣,賓主盡歡,如此,飲酒的目的已達到。

醉生夢死,是一種消極的避世觀念。那魏晉時期的名士劉伶。作為極端的醉酒者,他所要回避的便是那腐敗的世界,在黑暗中求得自保,不得已而為之,無可奈何。

酗酒的危害是巨大的,醉酒後仍神志不清,言語無措,得罪了人還不自知,有飲酒者,醉後性情大變傷人又傷己,更有飲酒後發生意外事故,導致家破人亡。

所以,可以愛酒,但千萬不要耽酒

二、賭癮,“博戲”不知已入戲

古代稱賭博為“博戲”,賭博和遊戲在古人看來並無區別,因為二者都存在著競技和爭勝的目的。

博戲起源極早,漢朝時便有博局,又稱棋戲,於棋盤上放置十二道棋子,六白六黑,二人各執一方,以此爭勝負。

棋本就是遊戲,既可以當做娛樂,同時也可以用來賭博,與今天常見的賭球有些類似。

到了唐朝,骰子被髮明出來並盛行一時,明清時期押寶、麻將、撲克開始流行,除此之外還有驅使動物爭鬥的賭博方法,比如鬥雞、鬥蟋蟀、鬥狗等等。

無論是古代的博戲,還是現代的賭博,小賭總歸無傷大雅,但若押注太多,甚至於成為嗜好,就會給家庭帶來毀滅性的災難,甚至國破家亡,歷史上就有一位仁兄因為博戲而導致國破家亡。

俗語:"家中有三癮,家敗人也亡",指的是哪"三癮"?

吳國太子至長安覲見皇帝,這位吳國太子是一位博戲高手,不想漢朝皇太子也喜歡博戲,於是,在長安這段時間,吳國太子經常與漢帝太子一起博戲。

結果棋局之間,二人因為爭棋惱怒起來,皇太子直接抓起棋盤,將吳太子給砸死了了,這讓吳王劉濞懷恨在心。

皇太子登基為皇之後,率領吳、楚等七國發動叛亂,差點鬧了個天下大亂。

而在今天,因為賭博而家破人亡的例子,卻是輪番上演,明知是戲,當你發覺自己已入戲時,便遲了。

三、毒癮,害人又害己

世人皆以為鴉片是在清朝時進入中國,殊不知,鴉片早在中國唐代便已經在中國落戶,只不過當時鴉片被當作了一種珍貴的藥品,名字被稱為阿芙蓉。

名字美,只可惜卻是一味毒藥。當鴉片被定義為毒品時,已在中國大範圍流行,那段時期是中國最黑暗的年代。

俗語:"家中有三癮,家敗人也亡",指的是哪"三癮"?

在那未知黑暗的角落裡,仍然有人販賣的毒品,依然有人摧殘著自己的生命,毒癮的養成不是偶然的,因為偶然的嘗試也是致命的。

多少人因為吸毒家財散盡,到最後妻離子散,數不可數,不計其數,甚至還有以販養吸,危害社會,徹底墮落。

家的維繫在於家庭每個成員的努力與守護,家庭是一個強大的羈絆,但是它並不堅強,也不粗壯,它需要我們的細心呵護。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警示,“家中有三癮,家敗人也亡”,切莫觸之。

▍來源:網路,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

資訊源自:網路

內容整理:智慧育庫(微訊號:zhihuiyuku)

轉載請註明

關注孩子健康成長,100000+人已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