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憶水鄉雞頭蓮(微聚廬江美聲第173期)

最憶水鄉雞頭蓮(微聚廬江美聲第173期)

最憶水鄉雞頭蓮

夏末初秋,正是雞頭蓮採摘的季節,成片的雞頭蓮張開偌大的葉面,躺臥在碧波之上,密不透風的葉面露出一根根荷杆,上面頂著圓苞兒,靜靜等候主人前來採摘。由於這種水生植物禾杆上的頭部極像一隻雞頭,故當地人多稱之為雞頭蓮。“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園。”清代鄭板橋詩中的雞頭米亦指此物。

最憶水鄉雞頭蓮(微聚廬江美聲第173期)

雞頭蓮多為生長在靜止的水塘中,對水質要求很高,雖是平靜的水面,但必須有活水流動,只有這樣的環境下,雞頭蓮才能長得生機旺盛。待到六月,水面上便冒出碧綠的葉子來,隨著水波逐浪,便逐漸的將葉子開大開園,圓圓的雞頭蓮的葉子就像斗篷,漂浮在水面,把水面遮蓋得密不透風,嚴嚴實實。放眼望去,碧綠的一片,心情也不由的舒暢了起來。別看其葉子表面光滑可人,但葉底下卻長滿了肉刺,我們小孩對這種水生植物都遠遠的躲開,生怕被雞頭蓮葉子上的刺刺著。當如蓋的雞頭蓮鋪滿了水面時,會無意間發現在這些綠葉間冒出不少拳頭大的苞頭來,一個個探頭探腦的伸出水面,彷彿是在觀察身邊的情況。不久之後,這些苞而便綻放出花兒來,開花很好看,花瓣是紫色的,花蕊是黃色的,就像睡蓮花一樣悠閒的躺臥在水面上,靚影倒映在水面上,交相輝映,宛若對鏡梳妝,容顏相悅。輕臥於碧波之上,更添加了些許靜謐優雅的美。它立於水中,與驕陽相伴,和明月相隨,把全身的繁華展現於大眾眼前,讓人觀賞品味。

最憶水鄉雞頭蓮(微聚廬江美聲第173期)

等花兒謝去,雞頭蓮的禾杆就頂著一個長滿刺的苞探出水面,等這個苞渾身泛紅的時候,裡面的果實也就成熟了。這時,水鄉的大人們穿上連體雨衣,戴上膠皮手套,下到河塘裡收穫雞頭苞了。收穫雞頭苞的時候,是連同水下的禾杆一起拔出來。運到岸上後,用鐮刀割下禾杆頂頭的雞頭苞,餘下的禾梗撕去表皮,和辣椒同炒,爽脆可口,是一道時新的下飯菜。雞頭苞渾身同樣長滿了刺,要想去除裡面的果實也絕非易事。長滿刺的雞頭苞是下手不得的,只要把它踩在腳下,用利刃剖開,裡面是一層海綿狀的胞衣,在胞衣裡頭,一顆顆雞頭米藏匿於其中,用刀輕輕掏出,再將果實撿入盆中洗淨。這樣的雞頭米外表呈褐色,還有一層硬殼,最難剝的就是這層外殼了。剝開外面的表皮後,便露出玉白色的果肉來,放入嘴裡輕輕一咬,黏糯糯的,有一股甘甜的味道,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採雞頭蓮,剝雞頭米吃,那是最愉快的享受。在雞頭米收穫的秋季,父母親會划著小船到湖港裡採來很多雞頭蓮。我最怕剝雞頭米外殼了,家裡一旦要剝雞頭米外殼,我都想方設法找出各種理由逃脫。剝雞頭米一定是要耐得住性子,剝久了,指甲會生痛。剝出來的雞頭米呈玉白色,宛若一顆顆飽滿的珍珠一樣,滾落在盤中。曬乾後的雞頭米可煮粥,亦可釀酒,碾成粉和糯米摻雜在一起,可做雞頭米糕。

最憶水鄉雞頭蓮(微聚廬江美聲第173期)

雞頭蓮是它的俗稱,真正的名字叫做芡實。它的營養價值很高,歷代以來都視其為滋補名品,中醫認為其補中益氣、健脾開胃、固腎養精。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視為延年益壽的上品。

最憶水鄉雞頭蓮(微聚廬江美聲第173期)

雞頭蓮,自古以來便被賦予了各種風韻。蘇軾在《南歌子》便寫道:“佳節連梅雨,餘生寄葉舟。只將菱角與雞頭”,乘坐一艘小船,划向水中,船艙裡載滿了剛採上來的菱角和雞頭蓮,碧波盪漾間,一派濃郁的江南水鄉氣息瀰漫開來。

文/江初昕

攝影/左學長

編輯/汪小桃

覺得不錯,文後賞個

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