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三國中才智很高,諸葛亮、龐統、徐庶,三個人都沒他高

本篇文章由史家之談獨家釋出,歡迎大家翻閱往期內容~說起三國,網友們最先會想到的就是劉備、曹操、孫權三個人,因為三人是推動那段歷史不可或缺的人物,而諸葛亮、司馬懿和郭嘉等一些知名的謀士也是不可缺少的。而且還有那些非常有個人特點的武將,也是讓人津津樂道的人物。歷史上的他們就像是一顆顆繽紛閃耀的星星,但是也有一些讓人不那麼關注的星星,卻在群星之下閃爍著別樣的光芒。這一類人在三國中並沒有得到很多的關注,但是可能正是因為他們出現的特性,才沒有被過多的提起吧。

他才是三國中才智很高,諸葛亮、龐統、徐庶,三個人都沒他高

而水月先生司馬徽可能是眾多星星當中最不尋常的一顆,雖然司馬徽與三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但是他與主線人物劉備卻沒有過多的交集,觀看《三國演義》也只看到兩個人有過兩次的短暫交流,可正是這兩次短暫的交流才讓劉備得以遇才、識才進而能用才。很多網友都覺得是司馬徽將諸葛亮和龐統兩個人送給了劉備,相信這一說法也並不為過。

他才是三國中才智很高,諸葛亮、龐統、徐庶,三個人都沒他高

諸葛亮也曾拜師司馬徽為師,司馬徽也有著諸葛亮的才能,甚至還有著諸葛亮不能比較的才智,如果當年司馬徽沒有將諸葛亮和龐統引薦給劉備,而是選擇自己來輔佐劉備的話,那麼三國可能就要改寫了。但是司馬徽卻並沒有這麼做,而且司馬徽也絕對不會這麼做如果要說為什麼的話,那麼就是因為司馬徽有著別人沒有的清高、脫俗和不求名利的品性。對於司馬徽的品性卻有著一段典故。司馬徽在客居荊州襄陽的時候,曾有人向劉表舉薦司馬徽是不可多得的奇士,但是卻因為尋不得知己並沒有選擇出世,動心的劉表便前去拜訪司馬徽,想請他回來做謀士。但是劉表在回到府中後卻對別人說,司馬徽只是一介“小書生”耳,與其他人並沒有什麼差別。如此可以看得出來,心胸狹隘、表裡不一的劉表並不是司馬徽的知己,而司馬徽也沒有將自己的能力顯露出來,卻又將自己的智慧體現的淋漓盡致。

他才是三國中才智很高,諸葛亮、龐統、徐庶,三個人都沒他高

上文說到司馬徽是諸葛亮和龐統的老師,但是他卻還有著一位非常有名的學生——徐庶。這三個人當時分別投向了三分天下的三位主要人物——劉備、孫權和曹操。

他才是三國中才智很高,諸葛亮、龐統、徐庶,三個人都沒他高

而這三人中混的最不好的可能就是龐統了,龐統被孫權嫌棄過外貌醜陋而不被看重,再後來跟隨劉備的時候想要顯示自己的才能導致他戰死沙場,這也完全是由他自己的個性所導致的。從當時他與司馬徽的“桑下之論”就可以看得出他是既有才而且又“慕諸侯之榮譽”的人,他的想法也完全與司馬徽相反。龐統在死的時候才只有36歲,他的才能還沒有完全的展現出來就草草的離世了。雖然龐統英年早逝,但是卻也留下了不少值得稱讚的成績:獻計鎖船、耒陽理事、議取西蜀等等……與他有關的每一件事都充滿了睿智。

他才是三國中才智很高,諸葛亮、龐統、徐庶,三個人都沒他高

再說諸葛亮的話,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應該就是“三顧茅廬”和“夜求東風”兩件事了,最開始諸葛亮也和司馬徽一樣隱於山間,待天下局勢已經分出大概之後方才出山。跟隨劉備之後,他獻計獻策、鞠躬盡瘁,五次北伐直到病死在五丈原,諸葛亮都一直在為匡扶漢室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

他才是三國中才智很高,諸葛亮、龐統、徐庶,三個人都沒他高

徐庶早前投奔劉備的時候,並未受到劉備的重用,但是曹操奪取荊州的時候卻趁機擄走了徐庶的母親,迫使徐庶離開了劉備投奔曹操。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徐庶也是曹操麾下唯一看出龐統使用連環鎖船計之人,但是他卻礙於和劉備的交情並沒有像曹操指明,只是在赤壁之戰結束後主動請命曹操率軍撤離。徐庶本來可以讓這場留史萬年的赤壁之戰有著壓倒性的變化,但是徐庶卻出於道義和情義並沒有選擇那樣做。

他才是三國中才智很高,諸葛亮、龐統、徐庶,三個人都沒他高

一位老師,三個高徒其中的任何一個徒弟,都是可以改寫三國曆史的人,但是司馬徽並沒有因為教匯出三位徒弟而有任何沾沾自喜,他從三足鼎立的鬥爭中觀望著其他人,享受著別人享受不到的清閒,而他的幾句話就指點乾坤,定格了歷史。他有能力卻旁觀了這段歷史,實則是三國中真正的高人!本文為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