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經有老破小70年到期了,結局很意外

你們會不會跟我一樣會有一個疑惑

就是我們翻開房產證都會看到上面標註“70年產權”,我知道70年後房子還是歸我的,或者說我還需要交一些稅費

但是這些答案都太過籠統,一個房子住了70年後會發生什麼變化,如果不能住了我們又該怎麼辦

所以今天想認真問下,我們的房子滿70歲後,該怎麼辦

01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得分兩步

首先,得有房子真的滿了70歲

貌似大部分小區都建於80-90年代,離70歲還差30-40年,但其實中國第一批商品房建於上世紀50年代

這個年代裡,我們看到兩個最早一批的商品房是建於1958年的彭浦新村,和建於1951年的曹楊新村,這兩個小區一個63歲,一個今年正好70歲

所以這些第一批滿70年的房子,現在怎麼樣了

我們先看看一個小區快70歲的樣子,這是將近70歲的彭浦新村

彭浦新村彭一小區,來源:上海房管

曹楊新村的主體還是好的,所以是進行了全域修繕

曹楊新村,來源:小喵奇談(左),澎湃新聞(右)

70年前的人均住宅面積是以個位數算的,這樣的房子在過去是人人羨慕的公家房子,可是現在再看就是略顯逼仄的空間

各位有機會可以去北上海大寧那一帶看看60-70年代的老公房,廚房、衛生間基本都是一人份的,就是一個人用剛好夠轉身

然後因為封閉陽臺+窗牆比過小+層高不高,室內光線昏暗,時間一長就容易起味道,不管你是再愛乾淨的人,也很難住的好

而這還算是不錯的,因為至少還是60後、70後,甚至80後的房子,真正50年代的老公房在歲月的洗禮下,基本只剩一堆黃褐色的骨架,還不太牢固

這樣的房子別說正常生活品質,就連居住安全都不一定能保證

那這樣的房子,該怎麼辦,這兩個小區給出了兩種答案

第一,如果還能住,那就是翻新、修繕、甚至改建,如曹楊新村

第二,如果不能住,如彭浦新村

這種的,我們應該這麼做

02

上海這幾年提供了一種思路,叫原拆原建

70年後的房子,因為建築主體耗損關係,不僅居住體感差,甚至連建築主體結構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所以彭浦新村的案例,對我們未來房子滿70歲之後,可能更有借鑑價值

那將近70歲的彭浦新村是怎麼做的

靜安區相關部門,在彭浦新村所在地,把房子拆了重新蓋,也就是所謂的“原拆原建”

原拆原建即房屋翻建,指按原建築面積,在原房屋位置翻建新房屋

居民先透過在外租房過渡等方式搬離老房,然後由政府將老房拆除在原地重建,然後等房子竣工,居民再搬回來的一種改造方案,改建原則是“拆一還一”

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樣,就是讓居民先出去住一段時間,然後這段時間把以前的房子推倒重建,房子蓋好後再讓居民搬回來,這背後的主導方主要是上海市

我們可以對比下,原拆原建前後的彭浦新村

這是現在的彭浦新村

上海已經有老破小70年到期了,結局很意外

未來會變這樣,這是效果圖

上海已經有老破小70年到期了,結局很意外

這種拆法,遵循的原則就是,你現在有多少,到時候就拆多少,如果要增大面積,就需要額外再買

不過實際情況中,原拆原建後的房子,在沒有額外買的情況下,依然會得到比以前更大的居住面積

比如我看到的一個案例:彭一小區原拆原建那會,在歸併戶型的時候,將原來15㎡、16㎡的房屋都增加到20㎡

這個面積很小對不對,但我告訴你20㎡可以做什麼

以前一個10㎡的房間可以蝸居一家三口,衛生間得和別家共用,現在的20㎡可以做一個雙南兩居室,有獨立廚衛,還可以再加一個4㎡的陽臺

而以前部分老房子的廚衛甚至是連在一起的,然後過道長這樣

武川路222弄,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看過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彭浦小區一位吳老伯對青年報記者說的話:

“我在這裡住了整整58年,之前我們迫切需要改善居住環境。每年刮颱風,下水道堵死,我家就水漫金山,地上的東西都會浮起來,老母親無法上廁所,我只能揹著她去公廁。”

總的來說,重建的房子,有兩個肉眼可見的改變,對城市而言,周邊面貌發生了質的改變;對居民來說,生活環境上升的可不止一點點

更重要的改變是,原拆原建後,房子什麼產權、還有多少年

這些原拆原建後的房子,將會被辦理房屋所有權證變更

又因為重新再建,變化的不僅僅是房屋結構,還有建造年份

而這點改變非常重要,因為這關係到房子所有人房屋買賣情況,因為影響貸款年限

順著這個線索,我們也似乎看到了原來70歲後的房子,還可以這麼處理

03

能這麼做,背後是什麼道理

原拆原建,總的原則還是“拆一換一”,這對於市中心如今的土地價值而言,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在此之前,我們聽到的上海市的城市更新更多是從市區拆郊區,或者直接拿錢,最後還是買在市區以外地方的案例

一般而言,聽到說自己的小區被選中為原拆原建,大多數業主都很歡喜,我想應該沒有居民會反對在不離開老房子的前提下,還能住更好房子的機會吧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只有個別小區可以原拆原建

為此我從114,打到市民熱線、又打到房管局、又打到各個區房管局,結果讓我等3-5、或者15個工作日

最後我撥通了一位拆遷條線律師的電話,才問到一些大致資訊

原拆原建也屬於舊改的一種,也就是城市更新的一個種類

各個區都會針對“原拆原建”列一長條約束條件,這些條件都是必要條件的存在

也就是說這裡面任何一條不合格,這個小區就不符合“原拆原建”條件,就會被否決,接著律師對其他條件都閉口不提

只對“建築是否滿70年”這條表示肯定,因為這條差不多是各區通用的一個約束條件,如果某小區可以執行原拆原建,那麼它一定是一個將近70年的小區

這也逆向證明了在上海一個70年產權將滿的小區可能會有哪些解決路徑

那用原拆原建去處理70年產權到期這件事的道理在哪,或者說這件事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今年年初頒佈的《民法典》關於70年產權的思路是:

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

也就是說,住宅用地的產權年限滿70年之後,是可以自動續期

但要明確一點,這裡延續的是什麼

房屋所有權,屬於業主

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

上海已經有老破小70年到期了,結局很意外

我們說的70年,是土地所有權

而房屋所有權,讓我們對房屋有一切處置權,而且永久歸自己所有,說的誇張點,就算是房子塌了,那一磚一瓦還是你的

以此類推,無論多少個70年,土地依然國家的,房子也依然還是我們的

所以原拆原建的道理就在這,如果房子沒有影響城市規劃,那70年後原拆原建是我們今天給滿70年房子的一次回答

04

其實原拆原建,還有一個名字叫“拆落地”

原拆原建對上海來說並不陌生,它在城市建設部門檔案上還有一個名字,“拆落地”

這是上海城市更新的一種模式,也是對70年產權商品房後續如何處理的一次探索

上海在政策上很早就開始支援這種舊改方法

2018年印發了《上海市舊住房拆除重建專案實施管理辦法》:考慮到拆落地改造地塊情況複雜,涉及回搬居民的訴求往往較難統一,在明確改造標準、改造方案和調整需求的基礎上,針對涉及規劃調整的專案

一是簡化規劃審批程式,按簡易程式辦理,目前靜安、長寧等區的相關專案已完成規劃審批

二是支援相關規劃指標,在符合規劃導向和原則,並滿足日照、安全的前提下,對開發強度、建築高度等指標予以支援

在市中心很多老區都有出現過,我簡單整理了一下

上海已經有老破小70年到期了,結局很意外

而未來,如果30-40年後我們的房子也滿70年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用上原拆原建

也許更大機率我們會用上其他的舊改方式,但是今天的原拆原建是我們的城市面對商品房住宅滿70年後怎麼辦的一次探索和回答

而這背後關於法律物權的信仰,以及對居民所有權的尊重是不變的邏輯

那具體到我們每個個體身上的時候,我們可以提前知道的的一件事可能是,無論哪種,在轉換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是肯定的,這方面需要做好準備

比如說彭浦新村原拆原建的時候,最讓主辦方頭疼的兩個問題

一個就是爭取同意改造的同意率,還有就是在實施改造的時候,住房樓層的分配安置工作

比如大家都想選高樓層,這時候分誰不分誰都是問題,但這些問題在最終實際操作過程中都會被一一解決

未來我們的房子滿70年後,也會面臨“一地雞毛”,但是現在的原拆原建是嘗試更是一次經驗積累

05

第一批滿70年的房子給了一個不錯的回答

歷史文化建築要保留,老舊小區要改造,那兩者之間還有沒有其他選擇,“拆落地”只是其中的一種回答,未來我們是不是還有其他更多選擇

倒不是說我們今天買的房子未來滿70歲之後也會這麼操作

但是今天彭浦新村們、曹楊新村們這些年界70的小區,在我們還未用實際行動回答過“70年後我們的房子該怎麼辦”這個問題上,提供了一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