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聖"王羲之竟是將軍,不是因為行軍打仗厲害,而是因為他姓王

"書聖"王羲之竟是將軍,不是因為行軍打仗厲害,而是因為他姓王

王羲之被歷代尊稱為“書聖”,寫有“天下第一行書”美譽的《蘭亭集序》。

但這樣一個俯仰天地、遊目騁懷、寄情山水的大書法家,卻被朝廷委以右軍將軍的要職,原因不是因為他的軍事能力過人,而是是因為他姓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王羲之出生琅琊王氏,當時朝廷南渡,王敦、王敦擁立司馬睿建立東晉,居功至偉,民間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書聖"王羲之竟是將軍,不是因為行軍打仗厲害,而是因為他姓王

王羲之的父親王曠是王導、王敦的兄弟,與司馬睿關係密切,但是在戰亂中不知所蹤。年幼的王羲之和其它王姓子弟一同接受教育,深受伯父王導、王敦的器重,很快就到了擇婚的年齡。

這時,太尉郗鑑聽說王家青年才俊輩出,希望為自己的女兒郗璿尋一門親事,特意派來了自己的得意門生,王導聽後很高興,族中子弟也聽到了風聲,開始準備、各顯其能,只有王羲之不為所動,

隨後王導帶著郗鑑的門生來到東廂房,為他逐一引薦家中適婚後輩,讓他自己物色人選。

早有準備的王家子弟個個衣冠整齊,文質彬彬,談吐不凡,其中不乏青年才俊,就在他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時,王導推開了王羲之屋子的大門。

只見王羲之敞著衣服,露著肚皮,在床上大快朵頤,見到客人來也沒有感到意外,坦然處之,不覺得有什麼不妥之處。在見過王家諸子後,門生如實向郗鑑說了今天的所見所聞,並誇讚王家子弟個個氣度不凡,只有王羲之不修邊幅,除了他都是好女婿的人選。

"書聖"王羲之竟是將軍,不是因為行軍打仗厲害,而是因為他姓王

郗鑑聽後反而認定王羲之才是自己的“東床快婿”。

王羲之的父親雖然不能陪伴他成長,但是背後的琅琊王氏就是王羲之人生最大的資本,他自幼接受兩位伯父的教導,耳濡目染,對朝政大事有著非常清楚的認識,為他日後從政積累了資本。

而東床快婿據說也不是郗鑑一拍大腿的決定,王家之中出類拔萃的幾位青年才俊他早就有所耳聞,這次不過是為了實地觀察一下他們各自的反應罷了。

"書聖"王羲之竟是將軍,不是因為行軍打仗厲害,而是因為他姓王

王羲之坦然處之的真性情得到了郗鑑的垂青,他最後將女兒嫁給了王羲之,併為他打開了通往仕途的大門。

東晉建立以來,朝中一直就有建議大軍北伐,收復河山的聲音,在王羲之伯父在世時,其他人畏懼王家的勢力,不敢提及,但是等到王羲之這一輩時,王家的影響力已經有所下降,朝中大臣就把北伐的事情提上日程,王羲之一直持反對意見。

"書聖"王羲之竟是將軍,不是因為行軍打仗厲害,而是因為他姓王

王羲之對政事並不上心,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聽之任之,順其自然的態度,有時還會因為個人喜好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但是王羲之性格淳樸仁厚,也不至於為禍一方。

這也是當時魏晉風流的一個特點,名士們身居高位卻寄情山水,嚮往田園生活,對案牘之事都是草草了之,有的乾脆就辭職回家,終日遊歷。

同時期的文人墨客都對這種事情習以為常,甚至爭相效仿,但是這對於社會的發展來說卻有不小的負面影響。

"書聖"王羲之竟是將軍,不是因為行軍打仗厲害,而是因為他姓王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王羲之在會稽太守任上,呼朋喚友,聚集在會稽山上,沿著小溪分坐左右,山水相擁,酒意正濃,眾人作詩取樂,王羲之身處期間,備受感動,揮毫筆墨寫下了此次機會詩集的序言,這就是《蘭亭集序》。

相傳當時,王羲之酒意未消,眼神迷離,手也不聽使喚,他拿過鼠須筆,邊寫邊改,一氣呵成,等到酒醒他又想起了這件事,拿過當時自己寫下的原文,看著上面諸多塗改,覺得還是要重新謄寫一番。

此時的王羲之雖然清醒,卻沒有了當時酒意正濃時的萬千豪情,反覆寫了幾稿都覺得不盡人意,他又拿起了那份塗塗改改的原稿,仰天大笑,把《蘭亭集序》當成是自己的得意之作。

"書聖"王羲之竟是將軍,不是因為行軍打仗厲害,而是因為他姓王

後來,王羲之乾脆稱病辭官,開始鑽研書法,教育子弟,同三五至交好友相約,遊歷大好河山,過起了逍遙日子。

王羲之雖然官至右軍將軍,卻對行伍之事不甚瞭解,他能身居高位,是因為他的出身,是當時門閥壟斷官場的真實反映。

王羲之雖然對政事、軍事都沒有什麼興趣,一度想要辭官,但是他看清了東晉此時實力孱弱,根本就無力支援北伐,所以這也成為了他在朝堂之上為數不多的聲音,事情的發展也同王羲之分析的一樣,幾次北伐最後都無功而返,空耗國力。

"書聖"王羲之竟是將軍,不是因為行軍打仗厲害,而是因為他姓王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雖然原稿遺失,但是從後世臨摹作品也能看出共同的特點,王羲之酒酣之時,思緒萬千,文思如泉湧一般。

但是落筆成文,跟不上王羲之此時飛速運轉的大腦,有不少修改、塗抹、增添、刪改的痕跡,但是這都不影響它是天下第一行書的地位,即使王羲之有意重寫,也自以為不能,這就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王羲之對書法的貢獻巨大,無人能出其右,他幼年開始學習書法,長大後能夠融會貫通,集百家之長,成一家之言,日後更是隨著閱歷的增長,書法功力愈加精進,已入化境,後人望塵莫及,可以說王羲之影響了後世千年的書法格局。

"書聖"王羲之竟是將軍,不是因為行軍打仗厲害,而是因為他姓王

但是這樣一位醉心書法的大家,為什麼還要屈心抑志去擔任自己不感興趣的官職,在官場上自縛手腳。

這就是那個時代門閥政治的畸形產物,王羲之雖然領右軍將軍,但觀其一生也沒有領兵出征的記載,王羲之這一代受父輩萌蔭,天下還算太平,但是王羲之的兒子們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王凝之同父親一樣是當時聞名的書法大家,也是會稽郡的地方長官,當叛軍攻打他所在的城池他倒是不慌不忙,不是因為他胸中自有甲兵百萬,而是他寄希望於鬼神,最後搞得自己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