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史丨戰國七雄之齊國國君

齊國是春秋爭霸戰爭的開端諸侯國之一,國君中不乏雄才大略之輩,從原本的一個土地貧瘠、人口較少的侯國一舉成為諸侯國的霸主,傳奇色彩濃重。齊國的政權分為兩個階段:姜齊和田齊。

齊太公

齊太公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活躍於商末周初,逝世於周康王六年,約是公元前 1015年,享年139歲。

姜太公祖上曾經封地為呂,所以以呂為氏。姜子牙72歲遇到周文王,尊稱“太公望”,拜官太師;輔助周武王伐紂,滅商興周,封為齊侯,成為齊國的第一位君王。

葉史丨戰國七雄之齊國國君

齊太公

齊丁公

齊丁公,姜姓,呂氏,名伋,齊太公呂尚長子,前1014年-前975年在位。

齊丁公一生勤三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是西周元老功臣,周成王時奉命討伐唐國,唐滅亡。

齊丁公嫡長子呂季讓位,搬至崔邑,後世子孫以崔為姓,為崔氏始祖。

齊乙公

齊乙公,姜姓,呂氏,名得,齊丁公呂伋的嫡子,西周時期諸侯國齊國第三代國君,前975年―前932年在位。

齊乙公延續齊太公的治國策略,順從民俗,開放工商之業,發展漁業鹽業優勢。

齊癸公

齊癸公,姜姓,呂氏,名慈母。公元前931年-公元前880年在位。

齊哀公

齊哀公,姜姓,呂氏,名不辰。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68年在位。

齊哀公在位時因紀侯向周夷王進讒言,周夷王殺齊哀公,立其弟為齊胡公。

齊胡公

齊胡公,姜姓,呂氏,名靜。公元前867年-公元前860年在位。

齊胡公將首都遷到薄姑,此舉被齊人所怨恨。齊哀公少弟呂山殺齊胡公。

齊獻公

齊獻公,姜姓,呂氏,名山。公元前859年―公元前851年在位。

齊獻公殺齊胡公後驅逐齊胡公的兒子離開齊國,自立為齊獻公,將都城遷回臨淄。

齊武公

齊武公,姜姓,呂氏,名壽。公元前850年-公元前825在位。

齊武公十年,中國歷史始有準確紀年。

齊厲公

齊厲公,姜姓,呂氏,名無忌。公元前824年—公元前816年在位。

齊厲公昏庸殘暴,被齊人聯絡齊胡公之子所殺。

齊文公

齊文公,姜姓,呂氏,名赤,齊厲公之子。公元前815年-公元前804年在位。

齊文公因其父齊厲公殘暴被齊人所殺,齊胡公的兒子在這場內亂中全部戰死,齊人擁立齊文公繼位。齊文公繼位後將弒君的七十人全部處死。

齊文公小心謹慎地處理國政,齊國政局漸趨平穩,西周後期齊國公室的內亂終於告一段落。

齊成公

齊成公,姜姓,呂氏,名脫。公元前803年-公元前795年在位。

齊莊公

齊莊公,姜姓,呂氏,名購。齊國有兩個齊莊公,所以又稱齊前莊公。公元前795年—公元前731年在位,時長64年,是春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齊前莊公沿用姜太公的政策,“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齊國的經濟得到了平穩的發展。

由於齊前莊公的在位時間長達64年,讓經歷了70年內亂的齊國政治平穩。齊前莊公時期齊國已經有了小霸之稱。

葉史丨戰國七雄之齊國國君

齊僖公

齊僖公

齊僖公,又稱齊釐公,姜姓,呂氏,名祿甫,齊前莊公之子。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是春秋三小霸之一。

齊僖公與其父一樣沿用姜太公的治國政策,發展齊國經濟。

齊僖公多次舉行諸侯國會盟,平息了衛國與宋國之間的戰爭、討伐郕國與宋國、擊敗狄戎、與魯國、鄭國結盟。

齊襄公

齊襄公,姜姓,呂氏,名諸兒,齊僖公長子。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86年在位。

齊襄公荒淫殘暴,迫使兩位弟弟公子糾與公子小白逃往他國避難。

齊襄公在位時殺害了魯國國君魯桓公和鄭國國君鄭子亹。

齊襄公被大臣公孫無知等三人殺害,公孫無知殺害齊襄公後自立為君,後被齊國大臣所殺,公孫無知死後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齊國國君之位,公子小白勝出。

齊桓公

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齊僖公之子,齊襄公幼弟。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

齊桓公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第一個成為了諸侯會盟的盟主,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九合諸侯,與諸侯國舉行多次會盟。

齊桓公時最著名的典故就是管鮑之交,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

齊桓公晚年昏庸,餓死於宮中。

葉史丨戰國七雄之齊國國君

齊桓公

公子無虧

公子無虧原名姜無虧,公子無虧在齊桓公死後被立為君,在位僅三個月。

齊孝公

齊孝公,姜姓,呂氏,名昭。齊桓公之子,公子無虧之弟。公元前642年至公元前633年在位。

齊孝公早年被齊桓公和管仲立為太子,託付給宋襄公照顧,齊桓公死後諸公子爭奪王位,宋襄公幫助齊孝公登位。經過多番齊國內亂,齊國國力衰弱,失去霸主地位。

齊昭公

齊昭公,姜姓,呂氏,名潘。公元前632年-公元前613年在位。

齊昭公為齊桓公之子,齊孝公之弟。齊孝公死後,齊昭公殺太子,自己繼承國君。

齊廢后公

齊後廢公,姜姓,呂氏,名舍。在位時間僅五個月,被殺。

齊懿公

齊懿公名為呂商人,齊桓公之子。公元前613年-公元前609年在位。

齊懿公荒淫,被齊臣所殺。死後齊人恨齊懿公,廢太子迎公子元。

齊惠公

齊惠公,姜姓,呂氏,名元。齊桓公之子。公元前608年-公元前599年在位。

齊頃公

齊頃公,姜姓,呂氏,名無野,是齊桓公之孫,齊惠公之子。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82年在位。

齊頃公在位時晉軍攻齊,齊頃公派公子強為質。

齊軍攻打魯國、衛國,戰敗回國後低調愛民,深得民心。

齊靈公

齊靈公,姜姓,呂氏,名環。公元前581年-公元前554年在位。

齊靈公即位後,尊晉為霸主,參加以晉為首的盟會征伐。

齊莊公光

齊莊公呂光,姜姓,呂氏,名光。公元前553年-公元前548年在位。

齊大夫崔杼幫助齊莊公光即位,兩人關係很快破裂,於是崔杼殺齊莊公光。

齊景公

齊景公,姜姓,呂氏,名杵臼,齊靈公之子,齊莊公呂光之弟。公元前547年-公元前490年。

齊景公是一個既有治國壯志又貪圖享樂的君王,齊景公前期大臣專權,後期才逐漸掌權,身邊的臣子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治國才能的賢臣,一種是溜鬚拍馬的妄臣。

齊景公沒有嫡子,死後齊國陷入諸子爭位的內亂。

齊晏孺子

齊晏孺子,本名呂茶,姜姓。在位僅十個月,被大臣田乞弒。

齊悼公

齊悼公,姜姓,呂氏,名陽生。公元前488年—公元前485年在位。

田乞弒君後立呂陽生為齊悼公,開始了齊國田氏轉權的局面。

齊簡公

齊簡公,姜姓,呂氏,名壬。公元前484年至公元前481年在位。

齊悼公被齊臣所殺,齊人立齊悼公之子公子壬為齊簡公。齊簡公想要驅逐田氏勢力集團,失敗,被田氏所殺。田氏田恆立齊簡公的弟弟為國君,自稱太宰。

齊平公

齊平公,姜姓,呂氏,名驁。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56年。

孔子恨田恆弒君自立太宰,請魯哀公發兵伐齊,未得到魯哀公支援。田氏專權。

齊宣公

齊宣公,姜姓,呂氏,名積。公元前455年-公元前405年在位。

齊宣公以田莊子為相,田氏專權。

齊宣公三年,趙、魏、韓三家分晉。

齊康公

齊康公,姜姓,呂氏,名貸。公元前404年即位齊國國君,在位26年,享年76歲。

在齊宣公時發生的三家分晉得到周天子的承認,此事對田氏觸動很大。田氏大臣田和將齊康公放逐於海島,自立為齊太公,周安王承認田齊,冊封諸侯,自此姜齊結束。

齊太公田和

田和,媯姓,田氏。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4年在位,在位三年。

以田代姜,開創田齊。

齊廢公田剡

齊廢公田剡,媯姓,田氏。公元前383年-公元前375年在位,在位9年。

田齊桓公田午

齊桓公田午,媯姓,田氏。因為容易與齊桓公姜小白混淆,一般稱田齊桓公。

公元前374年-公元前357年在位。田午殺田剡立其子喜為君,又殺之,自立為君。

田午建立稷下學宮,招攬天下賢士,並開始對諸侯發動反擊,使齊國得以改變屢戰屢敗的局面。

齊威王

齊威王,媯姓,田氏,名因齊。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

齊威王原為侯,齊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

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

建立稷下學宮。

齊宣王

齊宣王,媯姓,田氏,名闢疆。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01年在位。

齊宣王攻破燕國,幾乎滅亡燕國。

齊宣王重視文化,是諸子百家爭鳴的重要支持者,稷下學宮的發揚者。

齊閔王

齊閔王,媯姓,田氏,名地。公元前301年—公元前284年在位。

齊閔王和秦昭襄王被稱為東、西兩帝。秦昭襄王為西帝,齊閔王為東帝。當時的諸侯國戰爭主要是秦、齊兩國的攻伐,齊閔王有稱霸天下的雄心壯志。

齊國破燕後,後被燕將樂毅率五國聯軍伐齊,一日被破七十餘城,齊國只剩兩城,最後復國卻國力大減。齊閔王被楚臣所殺。

齊襄王

齊襄王,媯姓,田氏,名法章。前283年—前265年在位。

齊閔王出逃莒地被殺後,其子齊襄王害怕齊人殺自己,一開始不敢承認自己為齊閔王之子。

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攻破燕軍,到莒城迎接齊襄王回都城臨淄,齊國收復所有失去的土地。

復立稷下學宮。

齊王建

齊王建,亦稱齊廢王、齊共王,媯姓,田氏,名建,齊襄王之子,母君王后,戰國時期齊國最後一位國君,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21年在位。

葉史評曰:

齊國是春秋戰國重要角力的角色,無論是從社會經濟,還是文化發展來看齊國都是一個重要的幕後推動手。

齊國經厲姜齊與田齊,這番變化也見證了周王室的興盛與衰亡。齊國的命運與周王朝息息相關,西周有齊太公姜子牙滅商興周,有勤三王的齊丁公,得到了周天子“可伐諸侯”的許可;後來以田代姜,周王室已經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只剩下一個象徵意義,面對叛臣不得不冊封諸侯,給予名正言順的地位。

齊國在姜齊時一直延續齊太公姜子牙的治國策略,“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對少數民族順應民風民俗,增加國家人口,其開放性與包容性使得文化隨著經濟大力發展,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