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武藝高強,為何被棄之不用,原因並不簡單!

本期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十五回,發生在江東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劉繇、太史慈、孫策和黃蓋。原文如下:

太史慈武藝高強,為何被棄之不用,原因並不簡單!

(劉繇)當下聞孫策兵至,急聚眾將商議。部將張英曰:“某領一軍屯於牛渚,縱有百萬之兵,亦不能近。”言未畢,帳下一人高叫曰:“某願為前部先鋒!”眾視之,乃東萊黃縣人太史慈也。慈自解了北海之圍後,便來見劉繇,繇留於帳下。當日聽得孫策來到,願為前部先鋒。繇曰:“你年尚輕,未可為大將,只在吾左右聽命。”太史慈不喜而退。張英領兵至牛渚,積糧十萬於邸閣。孫策引兵到,張英出迎,兩軍會於牛渚灘上。

太史慈武藝高強,為何被棄之不用,原因並不簡單!

孫策出馬,張英大罵,黃蓋便出與張英戰。不數合,忽然張英軍中大亂,報說寨中有人放火。張英急回軍。孫策引軍前來,乘勢掩殺。張英棄了牛渚,望深山而逃。原來那寨後放火的,只是兩員健將:一人乃九江壽春人,姓蔣,名欽,字公奕;一人乃九江下蔡人,姓周,名泰,字幼平。二人皆遭世亂,聚人在洋子江中,劫掠為生;久聞孫策為江東豪傑,能招賢納士,故特引其黨三百餘人,前來相投。策大喜,用為軍前校尉。收得牛渚邸閣糧食、軍器,並降卒四千餘人,遂進兵神亭。

太史慈武藝高強,為何被棄之不用,原因並不簡單!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孫策進軍江東,揚州刺史劉繇連忙召集手下商議對策。張英和太史慈先後表態,願意擔任大軍先鋒抵禦孫策。劉繇以太史慈年輕為由,拒絕了他的請求,派張英領兵趕往牛渚灘對孫策較量。在雙方進行的首戰中,前來投靠孫策的蔣欽和周泰在張英營寨放火。張英驚慌失措,退軍而逃,孫策順利地拿下了牛渚邸閣,取得了首戰的勝利。

太史慈武藝高強,為何被棄之不用,原因並不簡單!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招賢納士”, 意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元代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中的“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太史慈武藝高強,為何被棄之不用,原因並不簡單!

小說中提到的孫策與張英的較量,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載,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江東之戰打響。孫策便將第一攻擊目標對準了由樊能、於麋、張英等人把守的橫江津、當利口、牛渚大營。孫策用蘆葦做筏渡過長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敗樊能、於麋、張英並佔領橫江津、當利口,之後又向牛渚大營發動進攻。經過一番激戰,孫策攻佔該地並繳獲了大量物資和糧草。

太史慈武藝高強,為何被棄之不用,原因並不簡單!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太史慈不受揚州刺史劉繇重用,這是歷史的真實。據《三國志·太史慈傳》載:“揚州刺史劉繇與慈同郡,慈自遼東還,未與相見,暫渡江到曲阿見繇,未去,會孫策至。或勸繇可以慈為大將軍,繇曰:‘我若用子義,許子將不當笑我邪?’但使慈偵視輕重。”既然太史慈與劉繇是同鄉,劉繇的手下又力薦太史慈,為何劉繇偏偏不重用他呢?答案就在上面引用的這段記載中劉繇之語當中。劉繇說:“我若用子義,許子將不當笑我邪?”意思是說如果我重用太史慈,豈不是讓許子將笑話我嗎?那麼,這位許子將又是誰呢?為什麼貴為揚州刺史的劉繇會如此在意這個人的態度呢?

太史慈武藝高強,為何被棄之不用,原因並不簡單!

說起這位許子將,在漢末可謂是大名鼎鼎。子將,是表字,這個人名叫許劭,是當時著名的人物品評專家,他主持的“月旦評”享譽全國,就連弱冠時期的曹操都為了得到許劭的一句評語而費盡心思。那句著名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便是出自許劭之口,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許劭的影響力有多大了。

太史慈武藝高強,為何被棄之不用,原因並不簡單!

劉繇為什麼會認為如果重用太史慈就會被許劭笑話?這個問題較為複雜,簡而言之就是太史慈本為寒門出身,社會地位低下。而許劭這樣的名士一向瞧不起這種身份卑微的寒門子弟,這也是漢末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劉繇本是皇族後裔,又是漢末名士,看法與許劭如出一轍。故此,儘管兩人是同鄉,但劉繇還是放棄了重用太史慈的念頭。太史慈這位武藝高強的猛將,就這樣被棄之不用。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