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顏值和高智商但情商低?受人追捧的潘安,為何最後被株連三族

有高顏值和高智商但情商低?受人追捧的潘安,為何最後被株連三族

古人云:\“貌比潘安,才過宋玉。\”說到潘安,人們最先想到的總是他的美貌,想當年,潘安手拿彈弓,坐在車中在洛陽街頭閒逛時,惹的一眾女子的愛慕,大膽的女子還會將手中鮮果拋向潘安。如此受人待見的潘安,為什麼最終被株連三族了呢?這一 切要從《籍田賦》開始說起。

潘安出身儒林世家,自幼聰穎過人。《中牟縣誌》中說,潘安12歲時就會吟詩作賦,\“總角辯慧,摛藻清豔\”,被鄉里成為\“奇童\”,曾得司馬太尉賞識,被薦舉為秀才。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人們都向往建功立業,文人的夢想都是入朝當官,潘安也是如此。

有高顏值和高智商但情商低?受人追捧的潘安,為何最後被株連三族

公元268年,晉武帝躬耕籍田,22歲的潘安寫了篇《籍田賦》來讚頌晉武帝的行為,說他以民為天,百姓因有他生活富足。這篇文章寫得文采富麗、聲震朝野。當時的晉武帝很高興並寫下評語:\“此日下無雙潘岳也\”。

然而這次的事件,並沒有給潘安的仕途帶來任何幫助。反而讓少年成名、才藝雙絕的潘安成為了很多大臣的眼中釘。這件事成為了他一生悲劇的開始,也為他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按理說,潘安作為西晉時期的一個高階知識分子,他的事業應該是青雲直上才是。但是為什麼最終結局如此悲慘呢?其實在我看來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則是潘安的性格不適合在朝為官。二則是潘安在黨派鬥爭中站錯隊。下面來讓我一一說明。

有高顏值和高智商但情商低?受人追捧的潘安,為何最後被株連三族

少年成名的經歷讓潘安在剛入仕時自身帶有一些傲氣,這種性格也讓他在為官時期遇到了不少麻煩。而他不適宜的處理方法也讓他一生仕途更加跌宕不平。

潘安剛入仕時才20多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正準備大展拳腳的他卻因為自己過於耀眼,遭到了官員們的嫉妒,在10年內沒有得到升遷的機會,30多歲就長出了白髮。這時他寫了首諷刺官員的\“歌謠\”在宮中閣道旁的柱子上。這無疑是打官員們的臉,\“歌謠\”很快傳遍了京城。當然潘安也為自己行為付出了代價。

有高顏值和高智商但情商低?受人追捧的潘安,為何最後被株連三族

但就這件事而言,可以看出潘安實際上是不適合官場的。他在遭受不公待遇的時候,沒有理性面對,反而失去理智,並大肆宣揚自己的經歷。這種做法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不利,潘安不知道嗎?他知道,但還是做了。可以看出,他不適合在朝為官的性格和他想要在朝為官的志向產生衝突,這種矛盾貫穿了他的整個人生。他身上的傲氣也因為之後發生了一件事情改變了。

公元291年,先帝皇后楊芷之父楊俊把持朝政,當時賈南風因不滿此事便藉機除掉楊俊,楊俊及其親黨被殺者數千人。在楊俊手下做官的潘安有幸被公孫宏援救,逃過死劫,被除為民。

有高顏值和高智商但情商低?受人追捧的潘安,為何最後被株連三族

經歷過生死的潘安第一次真正意識到官場的可怕。但他並沒有從此隱退下來,反而寫了一篇《閒局賦》。總結自己前半生的為官經歷:從20歲到40歲,曾經歷八次調崗,一次升官,二次撤職,一次除名,一次自己沒去任上,三次被揭發。官位一直在六七品徘徊。

如此跌宕的經歷並沒有讓潘安放棄仕途,反而更熱衷於在官場做官。而且就是因為這場政變讓他發現,在講究門第的西晉時期,他必須要依附豪門士族才能謀求發展。於是他變得趨炎附勢起來,他開始給自己尋找靠山。

有高顏值和高智商但情商低?受人追捧的潘安,為何最後被株連三族

50歲的潘安最終攀上了賈謐這棵大樹。每當賈謐坐車路過,潘安就對著揚起的灰塵拜倒在地。賈謐是當時皇后賈南風的侄子,也因為有這棵大樹,讓潘安重新回到了官場。

但缺乏政治智慧和清醒頭腦的潘安沒有看透,在西晉那個戰亂不斷、內亂頻繁的時代,風水是輪流轉的,是沒有大樹可以依靠。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他趨炎附勢的做法並沒有給他帶來榮耀,反而讓他一步步走向深淵。

事實上,無論是潘安入仕前期,不甘屈於人下的傲氣,還是入仕後期,趨炎附勢的性格,都不適合在朝為官,也是他一生悲劇的內在原因。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導致潘安最終的悲慘結局的原因是在黨派鬥爭中站錯位置。

有高顏值和高智商但情商低?受人追捧的潘安,為何最後被株連三族

一個官員要想在朝堂上立於不敗之地,勢必要站隊。在西晉這個特殊的時期,站隊就更為重要了。它意味著你未來官運的發展,但如果站錯隊,那麼下場自然可想而知了,潘安的經歷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公元299年,皇后賈南風為避免太子登基後,自己的權利被削弱,就計劃將太子除掉。她先是借晉惠帝之名將太子招入宮中,讓他飲酒。當太子伶仃大醉的時候藉機讓他抄篇文章,文章是一份逼迫晉惠帝退位的材料。

從古至今,犯上作亂都是帝王最忌諱的事情,拿到這個\“罪證\”後的賈南風就將太子貶為庶民,不久後就將太子就遇害了。可實際上,這篇文章是潘安擬定的。

有高顏值和高智商但情商低?受人追捧的潘安,為何最後被株連三族

在這場陰謀中,潘安寫的那篇文章成為了殺人於無形的\“工具\”。朝中大臣知曉太子被廢的真相後,明白潘安是賈皇后一派的人。不久後太子的死亡也讓潘安明白,自己已經和賈皇后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所以他為求保命,必須盡力為皇后做事,然而天不遂人願。

公元300年,趙王司馬倫和心腹孫秀以為太子報仇之名,聯合了另外7位司馬家的皇族發起了兵變。入宮後,除盡了賈氏黨羽,史稱\“八王之亂\”。同年八月,54歲的潘安在洛陽被殺,三族同時被滅。

由此可以看出,潘安是死於黨派鬥爭當中。他支援的賈氏一派,在政黨更替時泯滅在歷史的長河中,而他的死亡也避不可免。自古以來,成王敗寇。只要捲入政治鬥爭中,官員的性命就變得微不足道起來。無論哪一派勝利,勢必都會有人犧牲,只是這次輪到了潘安而已。

有高顏值和高智商但情商低?受人追捧的潘安,為何最後被株連三族

潘安曾作《金谷集詩》中的最後兩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不幸竟成了讖語。他這一生,從少年成名到仕途不順,再到最終被株連三族,結局不是不令人惋惜。

這對我們也有所啟示,人這一生,不要所求太多,慾望是無止境的,當我們無法抑制自己的慾望時,就容易急功近利、不擇手段。而一旦如此,我們的人生也許就會走向悲劇。畢竟當我們低頭望向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