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杜葭萌:開國名曰苴,廣元第一人

廣元人對葭萌這兩個字應該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葭萌關,便是位於昭化區的昭化鎮,至於在哪兒沒人知道,早已在歷史的風塵中被吹得無影無蹤了,只留下傳說中的三國故事,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張飛挑燈戰馬超”了。

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廣元人是讀不準這個地名的,凡是我接觸過的廣元人,都將這葭萌關的“葭”字讀作xiā(霞音),其實這個字應該詩作jiā(加音),按說不算生僻哈,也許大家都習以為常了,是錯也就不算錯了,反正,讀來能懂就行。

至於這杜葭萌是何方神聖,知道的人怕就更少了,他是苴國的開國君王,也是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廣元人。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以前大致只知道巴、蜀兩國原來都屬部落聯盟,據說因為他們都參加了“武王滅紂”的牧野之戰,有大大的功勞而受到封賞,從而在原領地建立了巴國和蜀國,位列周天子眾多的諸侯國中,但也只侷限於名義上,並不在周王室的有效控制範圍中。

至於苴國,就稍顯複雜了些,是一個叫杜葭萌的建立的,這個苴字看著簡單,其實好複雜,讀音多,解釋也多,作為古國名,官方注音為cha,讀作“茶”音,但廣元人都讀作ju,“舉”音,至於為什麼,無人知道,一直以來就是這麼讀的。

這位叫杜葭萌的來頭不小,他是古蜀國杜宇王朝的後人,哥哥杜尚為蜀王,在公元前368年時,杜尚向北發展,派大軍滅了兩個原生態小國,即昔阝(ji音為及)、平周兩個部落小國。

這裡是嘉陵江、白龍江匯聚於此,因佔據著水源充沛的現在的川甘陝交界之地,自古便是宜人居住的好地方,大約在周武王時,氐族先民便在廣元境內立國了,但也有學者認為是“羌人”,或者說是“羌氐同宗”。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昔阝國轄管範圍大約今綿陽的梓潼縣、廣元的劍閣縣、青川縣、利州區、昭化區;平周國管轄今廣元的旺蒼縣、蒼溪縣的大部地區,但這時的所謂“國”,應該是那種“方國”,也就是那所謂的氏族部落國家。

當時杜尚的蜀國都城在郫縣,攻下這川北之地後,將直接面對的是西邊的大秦帝國,而秦帝國經商鞅變法後,已蛻變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軍國主義大國,那所向無敵的虎狼之師,正同中原幾個老牌諸侯國打成一團,暫時還沒有顧及這巴蜀之地。

杜尚於是任命其弟弟杜葭萌為漢中侯,來管理這剛攻下來的兩個國家,即漢水上游的沔中與葭萌地,置藩屬苴國,建國都於昭化,原址為吐費城,也就是後來石盤村的土基壩。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昭化是很後來的地名了,公元前316年時秦惠文王在此設立葭萌縣,這是四川最早建縣的地方,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後來各代名稱亦有更改,直到北宋時期才被改名昭化縣,此名由宋太祖欽賜,取其“昭示皇恩,以化萬民”之意,不得了。

不過,這一有著數千年曆史的古城,早已失去了舊日的風采,以前的葭萌縣,利州路這些響亮的名稱,現在即使廣元人民拼著命喊著“這裡是女皇故里”,也沒幾人識得,廣元,在四川的城市排名中,位列倒數第五;而有著兩千多年建城史的名城昭化,怕要歸於七線城鎮之列了,可憐啊。

蜀國只是周王室分封的百餘個侯國之一,史稱“開明氏蜀國”,按說他是沒有權力再分封更下一級的“國”的,因為當時沒有實行郡縣制,所以,杜尚其實就是讓弟弟杜葭萌幫著管理一下。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準確說來,苴國實際是諸侯國再下面的小國,或者就不能叫“國”之名,實際只是一個蜀國新開發的地區,讓一個叫杜葭萌的人來管理,僅此而已。

雖然都是“國”,但在等級上卻是不同的,苴國是蜀國的藩屬國,肯定是要低一個檔次的,我甚至認為,也許就沒有這苴國,難道一個諸侯就能隨隨便便地裂土分國,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也。

即使是剛打下的地方,也應該屬於周天子吧,就如同所有地下寶藏都歸國家所有一般,如何一個你打下的地方,你就有權力隨便處理,那天下不就亂套了。

杜葭萌是被封為漢中侯,這裡面有兩個讓人疑惑的地方,當時的苴國也僅廣元及周邊的一些地方,原來是被部落聯盟佔有,而漢中則是秦國之地,雖然緊鄰廣元,但畢竟屬於秦國,如何你一個小小的蜀國,就敢將大秦帝國的屬地,封與這杜葭萌,這不是找打嗎?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再則,杜葭萌被封的是侯,這是僅次於公的爵位,也就是說蜀國肯定就是公國了,這應該是不太可能的吧,齊桓、晉文、宋襄公這些才是老牌公爵諸侯國,我是不知道,這杜尚何處來的底氣,敢封這杜葭萌為侯。

杜尚此舉肯定的違規的,好在周室式微,早已無力管這些閒事了,這自封的公啊侯的,幾如自封的“齊天大聖”一般,骨子裡依舊是“弼馬溫”,所以,愛咋個折騰就隨它去了,沒人有閒心來管,於是,這苴國便也像模像樣地立國了。

不在漢中卻被封為漢中侯,這其中的板眼兒杜葭萌自是明瞭,杜尚無非是想讓杜葭萌去秦人的眼皮底下,將秦人尚未完全控制那片地弄將過來,使其成為蜀國同秦國的一塊緩衝地帶,如後來三國之際,劉備拼命也要佔據漢中一般。

蜀國緊鄰強大的秦國,杜尚成天也是提心吊膽,對秦國也行巴結之事,示弱示好以求平安,史載,“周顯王二十二年,蜀侯使朝秦。秦惠王數以美女進,蜀王感之,故朝焉。”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由此來看,蜀國實際上已淪為秦國的附屬國,杜尚為避禍,保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將新打下的地方交由弟弟杜葭萌去打理,封為還沒打下的“漢中侯”,就如同當年劉備封馬超為“西涼侯”一樣,因為,當時的西涼還在曹操手上吶。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麼聊齋!杜葭萌一付憨像,心中瞭亮,對杜尚的規劃是陽奉陰違,並不向西開拓去討秦人的厭惡,而是將眼光盯在周圍那些更弱的蕞爾小國,或蠶食,或吞併,一時還真成了些氣候。

他所轄的領土是大為擴張,極盛時的轄管範圍大致包括今天廣元市全境、綿陽的梓潼縣、加上甘肅隴南的康縣、陝西漢中的南鄭、寧強和略陽縣,這疆域也很是不小了。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杜葭萌對內積極發展生產,對外示好當時強盛的秦國和巴國,逐漸成為西南地區的一個與當時開明氏蜀國和巴國齊名的大國,當然,從規模上要小了許多,也就是三國時的蜀魏相比吧。

作為蜀國的附屬國,效忠並孝敬宗主國乃是天職,也不知這杜葭萌為啥同兄長關係漸漸不好了,不說效忠了,就是連每年的上貢也是有一搭無一搭地日漸稀少,就如同當年的楚國一樣,連幾把茅草也不給周王,最後竟至完全地沒了蹤影。

效忠那是想也別想了,“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杜葭萌不僅不按兄長的意願,去把那漢中拿下,反而去同蜀國的世仇巴國勾肩搭背,這當然引起杜尚的不滿。

不過,杜尚並沒有為難這不懂事的小兄弟,不認就不認吧,只是以後你別後悔,他在國書中交待,“往後若有秦兵至,自退之”。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什麼意思?就是說,如果以後秦國派兵來攻打,你們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吧,有事沒事別找我,既然你不納貢,我也懶得理你了!這就如同斷交一樣。

這杜葭萌也許是皇家的么兒吧,受寵習慣了,也就成為一豪橫之人,就如同《鄭伯克段於鄢》中段同鄭莊公的關係一樣,人家不理你也就算了嘛,他不,他還要一直“作”,最後竟然是聯合巴國去攻打蜀國了,這用四川話來說,就叫“打翻天印”了。

但悲催的是,蜀國竟然擊退了巴、苴聯軍,對這不聽話的苴國自然要動動手術,於是,蜀國決定討伐苴國,目的是滅國還是另立新君不得而知,但這杜葭萌的王位不保卻是鐵定的。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按照平常實力,這苴國遠不是蜀國的對手,而且是新敗之際,更是草木皆兵的一般散沙,根本就不堪一擊;杜葭萌於是派人翻過米倉山,求救於秦國,期望借秦國之手來力保國祚延續,渡過這一場劫難。

巧合的是,這蜀國也早已料到了苴國的這一手,他們也遣使西行,帶上大量的禮物與秦結盟,目的就是讓秦國不要幫助這苴國,使得蜀國能完成預期的目標。

當時的秦國正值聰明絕頂、雄才大略的秦惠文王嬴駟執政,在前期他的父親任用商鞅進行變法,後期又在母親宣太后羋月的打理下,秦國蒸蒸日上,國力強盛,正同秦國東出最大的障礙魏國打成一團,此時正準備向韓國用兵,剪魏羽翼,所以,當蜀和苴兩國的禮物同時放在嬴駟面前時,遂在秦國高層引起爭議。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爭論在司馬錯和張儀之間進行,司馬錯是司馬遷的八世祖,不僅是威名遠播的秦國大將,也是眼光獨到的戰略家,他堅持把握住這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一舉拿下巴蜀之地,建立秦國征戰的後勤保障之地。

反對方是首屈一指的戰國縱橫大家張儀,他對天下大勢有著清醒地認識,他堅持認為應該先韓後蜀,這一場論戰的精華在《戰國策》中可覓,裡面有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張儀司馬錯論伐蜀》,記述了整個過程。

秦惠文王決定採納司馬錯“先滅蜀,繼滅楚,而得天下”的方案,一方面對蜀國和苴國的要求統統答應,以司馬錯為將軍,張儀為副將,率30萬秦軍,徑金牛道,翻秦嶺,由苴國進入巴蜀之地。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滅巴蜀和苴國的過程顯得稍稍有些詭異,這是由苴國的地理位置所帶來的,因為秦軍入川,必越秦嶺而南下,這橫貫東西的秦嶺是峰巒起伏,險象萬千,李白的一曲《蜀道難》,道出了多少人在山間跋涉的辛酸。

秦軍入川走的是石牛道,亦稱作金牛道,這其中難得地在史書中記載了秦惠文王用計滅古蜀國的行軍過程。

據《本蜀論》記載 “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負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張儀、司馬錯尋路滅蜀,因曰石牛道。”

什麼意思?就是說,秦王早就想吞併巴蜀,但苦於不識進攻路線,於是,製作了五頭石牛,將金子塞在石牛尾巴下,四處散佈說有能屙金子的牛,願意送給蜀王。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於是,蜀王便派遣本國最有名的五個大力士前去開道迎接,於是開鑿了石牛道,後來秦軍便沿著這條道滅了巴蜀。

這一看就是一個類似神似的傳說故事,只是沾了點史實的邊邊,記述者明顯不是太熟悉這條道,故而出現了不小的錯誤。

作為一條數千年的古道,在川陝公路通車前,是從北地貫通巴蜀之地的交通要道,其叉徑,分支,甚至起始點都有多種說法,但不變的是,最關鍵,最險要的,就是我們廣元境內從朝天棧道到劍門雄關這一段長約80餘公里的天險。

這也就是被李白描述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之地,多屬險峻山徑。據《雍大記》記述的五丁峽,或稱金牛峽時說:“連雲疊嶂,壁立數百仞,幽邃逼窄,僅容一人一騎;亂石嵯峨,澗水湍激,為蜀道之最險。”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秦人滅巴蜀,走這金牛道是很正常的,但蜀國想滅這不聽話的苴國,當是沒必要去秦嶺修這條路,當然,如果是按傳說中是為了迎回那能屙金子的五頭牛,那就另當別論了,可文中也沒交待正文,這是迎回來了啊還是空歡喜了一場。

但是不管如何,秦軍來援還是給苴國打了支強心劑,以杜葭萌為首的苴國軍民們於是歡欣鼓舞,大開城門迎接秦軍的到來,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以為有秦人作後盾,便不怕那蜀軍來犯了。

進入苴國後,秦軍直接向城外的蜀軍發動攻擊,那蜀國軍隊的幾付顏色如何是秦軍的對手,被秦軍很快擊潰,又一路追擊,攻下成都,蜀國慘遭到滅國。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按預定計劃,接下來的秦軍又將巴國一併收拾了,這樣便統一了整個巴蜀之地,從而據東方直接從同楚國對峙,使得楚國如芒刺在背,從此不得安寧了。

贏得巴蜀之地,是秦國戰略上的大手筆,秦國有了穩固的後方根據地,而後來經李冰開發都江堰,更是使得這一地方成為天府之國,也是秦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軍供站;自此,秦國有了一統天下的根本保障。

而苴國民眾呢,當然也慘遭滅國之禍,引狼入室的杜葭萌,結果,還沒等其去滅蜀,這苴國便不存在了,蜀苴兩國同年亡國。不僅自身國之不國,還害得巴蜀兩國遭到滅頂之災。

大概這苴侯當時不知道那“假道伐虢”的故事吧,如果知道的話,豈不腸子都要悔青了;但是可以說,這杜葭萌為秦國的統一大業作出了傑出貢獻,歷史,是應該給他發個大大的勳章的。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我素來是痛恨引狼入室之人,如吳三桂、洪承疇等等,尤其厭惡伍子胥這類不但幫著新主打舊主,還要將舊主挖崍鞭屍的狠角色,不過,這與上面這些人相比,那些人叫壞,叫可惡;而杜葭萌叫瓜,叫天真,還是有區別的。

從此,苴國二字只出現在幾頁發黃的故紙堆中,我在廣元呆了幾十年,也是不知道在我們腳下還存在過這樣一個國家的,更是不知道還有杜葭萌這個人的。

慶幸的是在2009年,不知是廣元的哪屆政府,在我們東壩修了一條數公里長的苴國路,兩旁數百棵桂花樹,從此,廣元人民知道了我們原來是苴國人,我們有個先祖叫杜葭萌,這一條路可以說,承載著廣元人對古苴國所有地懷念和記憶。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廣元人,助秦一戰滅三國,苴國從此滅亡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不覺中,又到了桂子飄香的時節,望著天邊的一輪明月,隱約中,我似乎看見杜葭萌有些委屈的神情,他似乎在埋怨我,那後來開門揖盜、引狼入室之事,是他兒子或孫子所為,與他無關。

沒辦法,我只能說一句抱歉了,誰讓後世你那些兒孫們於史上無隻字留存,遠古的廣元人俺也就識得你一人,只好將這些害人害己之事都堆在您身上了,您老多擔待,受累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