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把行夫妻之事,委婉地說成行周公之禮?

曹操的《短歌行》裡有一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裡的周公,名叫姬旦。他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

為什麼他被稱為周公呢?是因為他跟武王一起伐商有功,賜封地周,大概位置在如今的陝西岐山,於是被稱為周公。

為什麼古人把行夫妻之事,委婉地說成行周公之禮?

周公

《史記》中記載了一個關於周公的故事,說的是周公的兒子伯禽要去封地魯國了,周公怕兒子驕傲,就告誡他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可是我為了禮賢下士,仍然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你去了魯地,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是國君,就在別人面前驕傲啊。”

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

,說的是周公旦為了招賢納士,洗澡時就多次握著溼頭髮出來接見賢士,吃飯時也是多次吐出還未嚼完的食物,只為趕緊去接待賢人。

說法有點誇張,但是周公納賢之心不假。因此,曹操才會借“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來表達自己想廣納天下人才的願望。

就是這樣一個謙虛愛才的賢人,卻曾經被人造謠有不臣之心。

01

當初,武王去世之後,由武王的兒子繼位,是為成王。成王繼位的時候,年紀還特別小,周公作為成王的叔父,十分擔心成王hold不住朝政,因此,就代為攝政。

如此,便給了有心之人可乘之機。

武王的其他弟弟們,對於周公的攝政分外眼紅。他們對於周公的行為十分不滿,因此,開始四處造謠,說周公想要篡位。

攝政之人會有篡位的嫌疑,智慧如周公又怎麼會不知道呢?然而,成王年幼,若是沒人輔佐,恐怕朝廷會生亂,這個時候,他只能挺身而出,頂住壓力,直到成王長大為止。

周公的做法值得當代人學習,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但是隻要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和決心,就可以到達終點。

滅周之後,武王並沒有殺死紂王的兒子武庚,而是將武庚分封在了殷地。武庚見武王別的弟弟對周公攝政不滿,就開始籠絡他們,又聯合一些其他的部落,開始起兵,想要造反。

周公臨危不懼,親自率軍平叛。經過了三年的艱苦戰爭,才相繼殺死了武庚、弟弟管叔,流放了弟弟蔡叔和霍叔,消滅了叛軍。這次戰爭,在歷史上被稱為“二次克商”。也是經過了這次戰爭,周王朝才算是真正統一了。

為什麼古人把行夫妻之事,委婉地說成行周公之禮?

周公東征 連環畫封面

由此看來,周公是很有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的,難得之處在於,他並沒有恃才自大,覬覦天下,而是在成王年長之後,還政於成王。真不愧後人將他稱為“元聖”。

《尚書·大傳》這樣概括評價周公的功績:

“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02

政治是複雜的,管理國家不是容易之事。周公東征成功平叛之後,並不意味著他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為了周王朝的長治久安,他仍然需要每天殫精竭力。

首當其衝的要事,就是遷都。

昔日武王還未去世的時候,就曾經跟周公討論過,由於殷商的舊族廣泛分部在東方地區,而當時的都城偏西,不能很好地控制殷商的舊族,不利於政權的鞏固。為此,武王親自考察過伊水和洛水一帶的洛邑,那裡佔據了東西交通的要道,是個建立都城的好地方。

可惜的是,武王還沒有來得及實施遷都的計劃,就因病去世了。

周公在二次克商之後,遷都的事情變得更加緊迫起來。首先,由召公來到洛邑,確定都城的選址,完成都城的初步規劃。之後,周公來到洛邑對都城的規劃進行視察,重新占卜,確認細節,最後開始動工。

為什麼古人把行夫妻之事,委婉地說成行周公之禮?

煙雨中的洛邑古城

經過周公的安排,不懈的努力,一座規模宏大的新都城終於建成了。據《逸周書·作雒解》記述:“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里。以為天下之大湊”“設丘兆於南郊,建大社於國中”。

大湊指的是大都會,丘兆是祭壇的意思,大社指的是古代天子為群姓祈福報功而設立的祭祀土神、穀神的場所。

由此可見,在新都城的建設上,周公是很花費了一番心思的。他在遷都這件事上做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他更大的貢獻則在於完善了禮樂制度。

03

新都城建好之後,周公召集了天下的諸侯,舉行了盛大的慶典。在慶典上,周公頒佈了國家的各種規章制度,使得周朝的管理制度更為完善。

周朝在周公之前是沒有確立嫡長子繼承製的,比如說,武王是文王的次子,但是文王依然傳位給了武王。這樣一來,政治上就容易發生動盪,兄弟或者叔侄之間就容易為了君位而發生內鬥,不利於國家的長遠發展。

而在周公制禮作樂之後,則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規定了周天子的位置由嫡長子繼承,如此便鞏固了中央政權的統治,降低了皇族之間爭權奪位的可能性。

制禮作樂也並非周公獨特的創舉,而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目的地進行了完善。

最初的禮,是人們用來祈求鬼神的,而周公制禮,則把這種需求淡化了。周公制禮主要是為了強調尊卑有別,為了規範尊卑、長幼、親疏之間的不同行為,從而維護社會的等級制度和維持社會的秩序。

樂在很久以前就有了,一般是用來表達人們喜怒哀樂的情緒。但是,從周公開始,有了樂為禮制的用途。也是從這時開始,樂才有了禮樂和俗樂之分,之前的樂是無所謂禮與俗的。根據尊貴卑賤,不同的用途的樂,其所擁有的樂器數量,以及樂舞的承載人數是不同的。

為什麼古人把行夫妻之事,委婉地說成行周公之禮?

編鐘,是貴族階層專享的樂器

這樣看來,禮樂制度與我們現在人人平等的觀念有相悖之處,但是確實有利於封建社會時期王朝的統治。

正是因為周公在禮樂制度方面的貢獻,才有了這樣一種說法:據說西周初期的時候,男女之間濫情狀況頻發,周公覺得這樣不行,就規定男女只有結婚當天才能開始發生關係,而結婚之前是不能發生關係的,因此,古人就委婉地將行夫妻之事表達為行周公之禮。

不得不說,周公對於周王朝統治上的鞏固與發展,確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後來,漢朝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與屈原並稱“屈賈”的賈誼這樣評價周公:“

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

參考資料:

《尚書·大傳》

《史記·魯周公世家》

PS:

還有一個常見的文化現象,叫做“周公解夢”。

平兒來考考大家,“周公解夢”裡的周公,也是指姬旦嗎?歡迎大家投票,或者在本文底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