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這首詞,充滿了無奈與悲涼,在詞壇上的位置極高

宋朝,詞壇上大家輩出,名作紛呈。辛棄疾的詞,用典巧妙,包含萬千,風格豪邁深邃。這種創作風格和他的自身經歷息息相關。

辛棄疾是智勇雙全的英雄,曾經帶50名騎兵直奔五萬之眾的金兵營地,生擒叛徒送到建康處死。但是自從南宋王朝符離之役失敗後,就選擇了委曲求全,透過納貢求和。而辛棄疾也被貶了又貶,到處當地方官,本是將才卻無兵可領,報國無門,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所以辛棄疾中晚年的詞,將自己化身成不同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情感。有氣勢豪邁的英雄形象,也有苦悶志士形象,詞的字裡行間透露著激烈難平的憤懣,高度深沉的壓抑。

辛棄疾的這首詞,充滿了無奈與悲涼,在詞壇上的位置極高

而在詞壇上光芒最盛的就是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題目中的京口北固亭為孫權設定的重鎮,也是劉裕所長大的地方。辛棄疾來到此地,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兩位英雄,將兩位英雄的典故寫進詞的上片。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千古”為時間,“江山”是空間,千古江山時空變換。英雄逝去無處尋,翻手繁華覆手蒼涼,高樓在風雨的侵蝕下已經野草遍地。而在這片遺蹟中,辛棄疾又想到了草根皇帝——劉裕。雖出身貧寒,幼時被鄉里呼作寄奴,但是卻帶領民眾推翻東晉政權,成就一代功業。對英雄的讚美,對建立功業的渴望躍然紙上。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頹敗形成鮮明差距,尤為諷刺。

辛棄疾的這首詞,充滿了無奈與悲涼,在詞壇上的位置極高

上片才讚美英雄劉裕,下片就為之嘆息。劉裕建立的功業,被自己的兒子劉義隆毀於一旦。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元嘉為劉義隆的年號,在他執政期間曾四次攻打北方。最後一次,劉義隆想要一舉收復河南,想要和一舉殲滅匈奴而獲封狼居序山的霍去病一樣風光。可惜輕信他人,不考慮實際,草草地準備了一下就去攻打北方,結果遭到重創。只剩得“倉皇北顧”。當時的皇帝,也如劉義隆一樣,急功近利,輕啟兵端。

辛棄疾的這首詞,充滿了無奈與悲涼,在詞壇上的位置極高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四十三年前,異族侵犯大宋領土,全力抗戰,烽火不斷,傷亡慘烈。“佛狸”指完顏亮,大宋子民安於異族統治,忘記家仇國恨,參拜異族統治者,畫面一片祥和。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最後一句用了廉頗的典故,把自己比作廉頗。老當益壯,還能上戰場報效國家。皇帝陛下,快來派人問問我,我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可惜,現實還是沒什麼改變,志在千里、躊躇滿志的辛棄疾還是無人問津。

辛棄疾的這首詞,充滿了無奈與悲涼,在詞壇上的位置極高

這首詞多用典故,用典可以表達更多的內容,表達更復雜的心理。辛棄疾他希望自己像典故中的主角建立不朽功業,斬殺敵方,收復領土。也希望南宋的皇帝記住典故中的警示,不要重蹈覆轍。其中的無奈、悲涼、豪邁、熱血,讓這首詞在詞壇上佔據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