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之子」魏源: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前的中國,總體上呈現一種落後封閉的狀態,國民思想僵化閉塞,整個民族昏睡不醒,雖無外患之憂,國內社會矛盾卻很尖銳,在這種封建體制背景下,說不上什麼教育文化的發展。但,總有一批人,他們會率先從封建的閉關自守的昏睡狀態中“覺醒”,以全新的態度“睜眼看世界”,

林則徐,大家都知道,他是近代新思想的代表之一。禁菸先驅!民族英雄!同時也因銷燬鴉片活動,間接導致鴉片戰爭的爆發!當時的英政府並沒有否定中國的禁菸政策:“英國認為,鴉片貿易合法化會對中國有利。然而,女王陛下政府對於這一點並沒有要求,因為他們沒有要求的權利……”。雖然這裡有一種短暫求全僥倖心理,但我個人認為,國內體制還能贏得一段緩衝、完善和健全的過程。

「雪峰山之子」魏源: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39年9月,林則徐在虎門銷燬了從英國鴉片販子手裡繳來的近2萬箱鴉片,導致中英局勢趨於緊張,劍拔弩張。林則徐和鄧廷楨為了寬慰道光皇帝,給他上了一道奏摺,裡面寫道:

鴉片戰爭過程中,林則徐命人整理、翻譯了《各國律例》,《四洲志》,其依據是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譯製,《世界地理大全》這本書是當時比較出名的一部國際地理著作,主要是描寫世界的地理和社會文化,《四洲志》使廣東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視窗。

鴉片戰爭過程中,林則徐雖然看到了中外的懸殊,但他的認識僅僅停留在中國武器裝備不如外國人,因此儘管他在廣州也有仿製西洋戰船、大炮的舉動,可是他不能振臂一呼,使“向西方學習”成為一種社會的輿論和行動,最終也沒能走出舊時代!在短暫的“開眼看世界”之後,他迴歸了自己計程車大夫陣營,繼續和光同塵,繼續在前輩“名臣”早已劃定的道路上亦步亦趨……

林則徐作為一個趕上歷史鉅變的人,雖然極力於看世界,但他當時只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沒有意識到中國不僅技術落後,制度和思想也落後,只學技術是無法救中國的。只知道師夷長技以制夷,而非知道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天生具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也沒體會到農耕經濟和工業文明的巨大差距,他的侷限性在於思想層次上的侷限性。在這種錯覺之中,林的自身形象得到了維護,可是一個民族從落後中奮起的時機卻被耽擱了。

「雪峰山之子」魏源: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是湖南隆回縣人,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與龔自珍齊名,同屬主張“經世致用”的今文學派,曾任內閣中書,晚年棄官學佛,整理著述,隱居杭州。魏源生活在動亂的年代。鴉片戰爭爆發後,他深感外敵入侵、國勢孱弱,遂於1841年入兩江總督裕謙幕,直接投入浙東的抗英鬥爭。林則徐被朝廷革職後,魏源辭幕發憤著書,次年寫成《聖武記》,書中記述了清朝自開國至道光之前的重要軍事活動,頌揚盛世武功,探索王朝歷史盛衰的規律,籌謀海防之策和國家強兵之道,意在激勵當朝統治者發憤圖強,振興武備。林則徐禁菸失敗,發配伊犁,在京口會唔魏源,親手將他自己主持編譯的介紹世界各國情況的《四洲志》書稿交給魏源。魏源以《四洲志》為基礎,又廣泛蒐集了中外文獻資料編成《海國圖志》一書;後來他對該書作了修訂,將初版時的五十卷本擴充至百卷本。《海國圖志》

魏源不僅

魏源認為“中國智慧無所不有”,中國“人才非不足”,“材料非不足”;如果能掌握西方的新式生產技術,多年之後,必然“風氣日開,智慧日出,方見東海之民,猶西海之民”,從而使中國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此外,魏源對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也十分推崇,例如,

由於時代和個人知識、經歷的侷限,魏源對西方也有一些錯誤認識,比如,他認為外國傳教士會殘忍地把華人的眼睛挖出來,配上鉛粉來煉製白銀,這就無疑是荒誕之說了。還有,魏源的書籍中,介紹得最多的是如何快速讓清朝自強中興,這種快速顯得迫切而又忘乎所以,如在近代科學教育的推行、近代工業的興辦、近代軍隊的訓練上,他提出了比西方更為激進的犧牲手段,為了達到這些目標,他的措施主要在於提高徵稅效率,彌補國庫發展近代事業所需,而非減稅降負,提高百姓福利。

從近代時間上來說,林則徐應當算是這“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畢竟他的《四洲志》要在《海國圖志》之前。但是我覺得魏源的“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比他更合適!主要有以下幾點理由:

畢竟”開眼“不僅是“睜眼”看世界的風景,領略不同的文化,更多的含義是開啟眼界,看到差距與不足,這樣才能擺脫落後的局面。評價歷史人物,必須站在歷史的當下,先看歷史人物是否秉心於公,再看其是否治事以能。鴉片戰爭後,和魏源有相同的救國和維護領土主張的林則徐,他們都擁有比較開明的思想,都是想要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爭到底,又強調要向這些西方國家學習那些先進的東西,這些理念也表現了中國近代的一個側影。

但是,他們本質上還是維護地主——這個封建制度標誌性階層的利益,雖然擁有著一些進步的理念,但受當時封建制度的影響也有著許多的不足。他們只是提出一些先進的理論,想去用這些理念引領國人走出新的道路。但他們的理念並沒有用積極的行動去加以實現,並且對封建政權根本上的制度也是沒有相應的改革之策。不管是“林則徐”也好,“魏源”也好,他們的“看世界”,“看西方列強”世界,在當時特定的環境下,確實達到了特定超前的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