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作為北周勳臣,本是北周靜帝宇文闡的外公,是怎麼建立隋朝的

從曹丕代漢開始,篡權式的禪讓,便成為了歷代王朝更迭過程中,預設的合法手續。你比如說:

晉代魏,司馬炎逼著曹魏末帝曹奐,將皇位禪讓給自己。

劉宋代晉,劉裕逼迫東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大位給自己。

宋齊梁陳南朝四代,開國之君都玩的禪讓這一出。

北朝這邊也相當熱鬧,北魏算是北朝的代表。結果被高歡和宇文泰瓜分成了東魏和西魏。東魏這邊高歡的兒子高洋,逼迫東魏孝景帝元善見禪讓大位給自己,建立了北齊。

西魏這邊,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在堂兄宇文護的幫助下,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將大位禪讓給自己,從而建立了北周。

北周,便是隋王朝的基礎,楊堅便是出生在這個王朝。既然歷朝歷代都是這麼玩的,楊堅自然也是按照這個思路,取代北周建立了自己的隋王朝。

楊堅作為北周勳臣,本是北周靜帝宇文闡的外公,是怎麼建立隋朝的

一、成為皇帝岳父。

《隋書》中,有這樣的記載:

其後襲爵隋國公。武帝聘高祖長女為皇太子妃,益加禮重。——-《隋書》

也就是說,楊堅成為隨國公以後,北周武帝宇文邕便將他的大女兒,嫁給了自己的兒子宇文贇。而宇文贇當時恰好就是皇太子。

這一步對楊堅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楊堅他們家,在政治鬥爭的旋渦中,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常常有人跑到宇文邕那兒說楊堅的壞話。

一會兒說楊堅相貌非常,恐怕不是久居人下之人,一會兒又說楊堅長得有造反的模樣。古代人以貌取人就這麼過分嗎?請問什麼樣的長相,是造反的模樣呢?

很顯然,這幫人是楊堅他們家的政敵,一直想要逼死楊堅。而楊堅將女兒嫁給宇文邕的兒子宇文贇以後,情況就得到釋然了。

因為楊堅和皇帝成為了兒女親家,所以宇文邕也就打消了幾分對楊堅的懷疑,這才保住了楊堅的小命。

等到北周宣帝宇文贇繼位以後,楊堅可就發達了。他的女兒成為了皇后,他也被拜為上柱國、大司馬。權勢達到了人臣的巔峰,這也是楊堅後來稱帝的基礎。

楊堅作為北周勳臣,本是北周靜帝宇文闡的外公,是怎麼建立隋朝的

二、獨掌朝政,架空皇帝。

在《隋書》裡,有這麼一段記載:

及帝不悆,召方及之儀俱入臥內,屬以後事。帝喑不復能言。昉見靜帝幼衝,不堪負荷。然昉素知高祖,又以後父之故,有重名於天下,遂與鄭譯謀,引高祖輔政。高祖固讓,不敢當。昉曰:“公若為,當速為之;如不為,昉自為也。”高祖乃從之。——-《隋書》

這一段講的是北周宣帝宇文贇也不行了,可是楊堅還是生龍活虎的。這個時候有一個關鍵人物出現了,那就是劉昉。

劉昉是宇文贇身邊的人,但是他一直跟楊堅的關係就不錯。這個時候宇文贇已經病重到不能說話了,而他的兒子宇文闡才7歲。

楊堅作為北周勳臣,本是北周靜帝宇文闡的外公,是怎麼建立隋朝的

這麼一來肯定要找個輔政的人,宇文贇又病到無法指定人選,因此劉昉便跑來找鄭譯商量,最後做出決定,要讓楊堅來輔政。

楊堅得知這個訊息以後,還假裝推辭一下,其實差點笑出了六塊腹肌。劉昉卻十分緊張,表示你要上就快上,要是你不肯上,那我可就上了?

看來劉昉不是在說笑,楊堅生怕這個輔政的位置被搶了,所以果斷接受了劉昉的建議,成為了北周靜帝宇文闡的輔政大臣。

宇文闡不是楊堅的女兒所生,他的生母叫朱滿月。不過楊堅的女兒好歹也是皇后,所以從輩分上來說,楊堅依舊可以算得上是宇文闡的外公。7歲的孩子能懂什麼?所以楊堅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成功架空了宇文闡,獨攬朝政。

楊堅作為北周勳臣,本是北周靜帝宇文闡的外公,是怎麼建立隋朝的

三、平定內亂,權勢達到巔峰。

楊堅獨掌朝政,這只是他們圈子裡的幾個人商量出來的辦法,而宇文家的那些勳臣和藩王們,未必就認可。

為了防止藩王們作亂,於是楊堅想了這麼一個辦法:

堅恐諸王在外生變,以千金公主將適突厥為辭,徵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資治通鑑》

楊堅假借公主出嫁突厥的名義,讓五位宇文家的藩王入朝。他的想法是,以此控制住這五位藩王,以防他們利用地方的兵權造反。

可是北周還有不少勳臣,人家在地方上還是手握重兵的。公主出嫁,他們未必需要入朝。所以宇文泰的外甥尉遲迥便發動了叛亂。

他帶頭反對楊堅獨掌朝政,因此不少手握兵權的將領,跟著他一起出兵討伐楊堅。這是一場硬仗,尉遲迥不光是宇文泰的外甥,還是大前疑,相州總管,戰功赫赫且手握雄兵。

楊堅命令名將韋孝寬平定這場內亂,可憐尉遲迥空有一顆保家衛國之心,最後卻落得個全軍覆沒,兵敗自刎的局面。

平定了這一場叛亂後,楊堅的威望達到了巔峰,北周境內,再也沒有人敢挑戰他的權威。

楊堅作為北周勳臣,本是北周靜帝宇文闡的外公,是怎麼建立隋朝的

四、加九錫稱王,這是慣用伎倆。

既然威望達到了巔峰,那麼楊堅肯定會想著一件事,那就是加九錫稱王。這是每個想要篡位的權臣,都想做的一件事。

高祖再讓,不許。乃受王爵、十郡而已。詔進皇祖、考爵併為王,夫人為王妃。——-《隋書》

楊堅勢不可擋,那麼自然就要謀劃這件事了,但是這種事情有一個規矩,那就是要讓一讓。稱帝要三讓,那麼稱王自然要二讓。

所以當手下人提議楊堅加九錫稱王的時候,楊堅連續兩次拒絕,最後沒辦法才答應了稱王這件事,成為了北周的隋王。

楊堅作為北周勳臣,本是北周靜帝宇文闡的外公,是怎麼建立隋朝的

結局:禪讓登基,這只是走個流程罷了。

其實自從五王入朝,尉遲迥兵敗自盡以後,就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擋楊堅前進的步伐了。加九錫稱王,只是為了後來篡位登基做鋪墊。

開皇元年二月甲子,上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設壇於南郊,遣使柴燎告天。是日,告廟,大赦,改元。——-《隋書》

楊堅終於如願以償,接受了北周靜帝宇文闡的禪讓。這一年宇文闡才不過9歲,楊堅稱帝以後,9歲的宇文闡莫名其妙就去世了,啥原因我們都知道。

成王敗寇也就是如此,總體來說楊堅的上位過程,跟歷朝歷代篡位的過程,基本是雷同的。主要就是手握大權,排除異己,再加九錫稱王,繼而完成稱帝大業。

參考資料:《隋書》、《資治通鑑》